分享

赵太岚 | 多彩生活 甜蜜岁月——孝中学习记忆

 天下孝义人 2023-04-01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记忆中的北京——孝中同学联谊会

·  拜会华国锋主席

作者:赵太岚

1954年我从城内完小10班考入孝义中学,是解放后新成立孝中的第三届学生,编入11班,自此开始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孝中是当时孝义的最高学府,能当一名孝中学子,我感到自豪。

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孝中是在原五爱学校基础上扩建的,新学校新环境感到很陌生,原五爱学校校舍优美,飞檐画栋,回廊曲径,花坛草坪,鱼池亭阁,秀木丛丛,奇花朵朵,引人入胜,让人迷恋。

繁杂的入学手续办毕后,找到教室,班主任付生光老师登记入册,安排座位,分组编号,宣布了作息时间和学校纪律,正式开始了上课学习。

那时初中开设的课程不多,每日五节课,课业负担不重,一般都能接受了。

入学不久,学校规划在北城墙外的盐碱地开辟学校大操场。从此,开始了劳动建校,每日下午活动时间轮班劳动,一次两小时,每周三次。劳动强度大,用原始的铁锹铲土挖土,两人共抬一大箩筐运土,劳动时间人人都是汗流满面,气喘吁吁,但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一个人借故不参加。每次劳动结束后,稍作整理又开始了晚自习学习。经过全校师生们的两三个月的劳动,有四百米跑道的大操场终于建成,每次看到平坦坦宽敞敞的大操场,同学们个个从内心发出微笑,第二年五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体育运动会。现在回味起来,觉得挺有意思,耐人寻味。

1955年春季学段,学校为了使同学们了解农业机械化情况,组织全校一年级学生去汾阳县贾家庄村参观拖拉机,全年级4个班200多名学生,大部分是步行,从清早8时开始出发,快晌午才到了。此时拖拉机不在村里,去地里耕作了,有的同学跑到地里去看,大部分等拖拉机回到村里,围了上去,东瞧西看,摸前摸后,问这问那,那么稀罕,现在回想起来,还令人发笑。

那时批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倾向,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大孝堡乡七一社成立去庆贺,看到欢庆热烈的 场面,我写了篇作文,说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扭秧歌踩高跷,语文老师在全班朗读了,还贴了堂,从此爱好起写作来了。

课余时间我比较爱去图书馆,图书馆的书架一排又一排,架上摆满了书,有的书一种就有几十本。我一去就一头扎在书的海洋里,翻书看 书借书。在初中阶段,读了不少课外书籍,如《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家》《春》《秋》鲁迅作品和一些古典名著,拓宽了知识领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最怀念的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老师当中首数班主任,班主任和学生同作息,共生活,关系最密切。我们班的班主 任老师调换频繁,三年五任班主任,临毕业时,因反右运动开展,班主任被错划为右派,不便参与班级工作,由班干部自治,放松了管理,各项工作滑了坡,连毕业相也没照,草草结束了学业,很遗憾。

毕业后的同班同学,像天女的花撒向祖国各地。几次同学聚会,共话当年事,畅叙离别情,同学们或在机关,或在工厂,或在农村,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光阴无虚度,事业有成就,为国家、为时代奉献了一生。

总的来说,初中三年的学习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可塑性很强的阶段,是塑造人灵魂的起始阶段,学校抓紧了这 方面的教育,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了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