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漱溟:“我肯定死不了

 闲之寻味 2023-04-02 发布于广东


他想要当和尚,但是不喜欢念佛经,于是开始念四书五经静心,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儒学大师。

他想要去北大读书,但是北大不要他,多年之后,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出马,请他去北大当教授。

广告毕业论文,智能论文服务平台-一键生成!

他就是梁漱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他被称为"中国的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是中国文坛避不开的大师,用一身桀骜书写一段文坛传说。

传奇人生——仅有中学学历的北大教授

1893年,也就是清光绪19年,梁漱溟出生在北京,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后代,虽然说祖上显赫万分,但毕竟已经到了一个封建王朝飘扬的末世,做不了富二代,除了安心读书已经别无选择。

梁漱溟少时聪敏,6岁开始读书,13岁考入顺天中学堂,中学毕业之后想要考入北大,但是因为成绩不够被北大拒之门外,被喜欢的学校拒绝,梁漱溟也就不愿再考学了,直接出来工作,加入《民国报》成为了编辑和记者。

就是在这里,总编辑孙炳文给了他"漱溟"的笔名,也就是那一年,他开始研究佛经,接连发表了好几篇研究佛学的文章,就是这几篇文章,让他后来遇到了他的伯乐。

1916年,蔡元培从法国留学归来,没过多久就被任命为北京大学的校长,他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蔡元培校长广纳贤才,邀请了学术界一众人才前来北大执教。

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大风气为之一震,各种思想百花齐放,一时间隐隐重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

早在1914年的时候,蔡元培就注意到了梁漱溟发表的《佛谈》和《究元决疑论》,此刻要为北大招兵买马蔡元培自然就是立即找上了梁漱溟,当然是有无数人反对的,但是蔡元培铁了心要邀请梁漱溟。

蔡元培亲自登门拜访,希望梁漱溟可以加入到北大的教师行业之中,教授印度哲学,然而结果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当时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亲自前来邀请,然而梁漱溟却大手一挥,当场拒绝了。

梁漱溟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他认为只有中学学历的他根本没有能力能够胜任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他说:"虽然我是学过几年的佛学,也颇有心得,但当教授还是不够格的。"

蔡元培却坚持认为梁漱溟具有这个资格,他诚恳的说道:"我真诚的希望梁漱溟可以来北大任教。"为了让梁漱溟进入北大,蔡元培真诚的告诉梁漱溟,要拉研究哲学的一众人进入北大,大师一起切磋学习,自然是引起了梁漱溟极大的兴趣,梁漱溟有些忐忑的答应了。

从梁漱溟进入北大的那一刻,就注定北大的哲学系将会有新的发展,蔡元培的一步险棋成就了北大哲学系好多年的辉煌。梁漱溟也从被北大拒绝的学生华丽转身成为了北大哲学系最有分量的教授。

真性情的儒学大师走出不一样的传奇之路

1916年,梁漱溟24岁,只有中学学历,做过报社编辑,做过记者,做过社会活动家,也想过去当和尚,唯独没有想要做一个老师,然而就在这一年,他成为了老师,中国最高学府的老师——北京大学的哲学系教授。

有人觉得他不够格,他偶尔也这样觉得,但是校长蔡元培坚定的相信他,于是他站上了讲台,他的课座无虚席,甚至不少人得站到过道里听,后来不得已,学校换了大教室让他上课。

他桃李满天下,冯友兰,朱自清都是他的学生,他为中国培养基无数的人才。

他以儒家伦理学说为根本研究对象,开始探究人类命运的最终归宿,在那个西方文化激撞中国文化的时代,有很多大家几乎放弃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研究,有很多人甚至开始主张算盘西化,然而梁漱溟先生却一直坚持对于传统儒学的研究,实在难得。

当年在北大还有一个十分有名的哲学系教授——熊十力。两人虽然都为哲学系教授但是有些学术观点是相左的,两人产生了巨大分歧,两位狂人谁也不服谁,后来甚至大打出手,众人本以为他们会老死不相往来,没想到两人后来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广告风云免费 语音 转 文字_文字录音互转_2023电脑版

1924年,梁漱溟离开了北京大学,所有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就像当年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要去学蔡元培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一样,他的一生活得肆意而张扬,任性而为从来不为任何人低头。

那一年他回到了农村,致力于中国的乡村发展,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他的学术研究,但对蔡元培和北大,他始终心怀感激,他说:"追忆往事,真可谓培育之恩没齿难忘。"

他的一生,始终在做他自己,想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了,想要干什么就能干好,他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真性情,最后也成为了让人敬佩的大师。

大师的狂人狂语——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

外国人评价他说他是中国的甘地,人民日报评价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的一生有过太多的传奇,有过太多的赞誉,但他却只是佛系的活着,用铮铮傲骨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1840年,梁漱溟去重庆开会,那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枪炮和弹雨什么时候就会降临,谁也不知道死亡会何时降临到自己头上,每个人都惶惶恐恐地活着。

梁漱溟去开会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日军的飞机轰炸,所有人听到警笛声之后,纷纷躲在防空洞内,梁漱溟先生不仅没有躲,还搬了一把椅子直接坐到了操场上,安静读书,仿若对外界的一切无知无觉,真正达到了一种无我的境地。

1841年的时候,梁漱溟在香港,也就是在那一年,日本人占领了香港,混乱的局势之中,梁漱溟和友人决定逃回内陆,一叶小舟在大海上风雨飘摇,所有人都担惊受怕,一夜未眠,只有梁漱溟一个人躺在床上,睡得无比香甜,并不理会外界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很多人都感慨他活得洒脱,都感慨他佛系的人生态度,似乎他学研究的佛学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之中,他早已练就了笑看人生的洒脱与自得,淡淡的说道:"我肯定是死不了的,如果我死了,中国怎么办?"

后来有人研究他的书信,发现了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能想象的,乃不会有之事。"他早已看淡生死沉浮。

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变乱,清朝末年的混乱,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内战,乃至于那10年的文化浩劫,他始终没有被命运打倒,有人说他是中国100年历史的见证者。

身处混乱与黑暗之中,他的父亲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在自杀前梁济无不悲痛地问自己的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淡淡的说道:"我相信世界一天天会往好里去的。"

他始终认为,世界会变好的,1988年,梁漱溟在北京安详离世,他没有任何遗憾,毕竟从破碎动乱之中走过,他终于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发展,而且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