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困河西走廊17年,从囚徒到精神领袖,他如何成为佛经翻译大家

 聚宝盆的图书馆 2023-04-02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佛教真正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时候,恰逢由中原王朝掌控天下的帝国时代正在黯然结束。在魏晋南北朝崩溃与混乱的世道下,黎民百姓和官宦世家几乎都陷入迷惘之中,就在此时,那些不辞辛劳,心怀大志的佛教徒们沿着天然通道——河西走廊,小心翼翼进入中原。

鸠摩罗什就是由西方进入河西走廊的那些僧侣中的一位,他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公认的第一大家,他自西而东的旅程,不仅推动了整个汉地佛教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我们今天的语言生活。

虽然鸠摩罗什翻译的是佛经典籍,但他的影响却超出了佛教的范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就出自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爱河,这些最初由鸠摩罗什创造出来的汉语词汇,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然而,来自西域的鸠摩罗什并非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历经磨难前往东土传法,而是被军队强行带到凉州城,在河西走廊一困就是17年……

半囚徒式生活

鸠摩罗什生于西域龟兹国,他的父亲是从印度迁徙到西域的贵族后裔,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妹妹,没有人知道第一个来到龟兹的佛教徒是谁,来自哪里,什么时候来的。

当佛教从古印度传到龟兹的时候,龟兹人很快地接受了这个信仰,并开始大规模地开凿石窟以表达自己的虔诚。很快,龟兹成为佛教圣地。

文章图片2

鸠摩罗什7岁时就随笃信佛教的母亲一同出家了,不知是生来聪慧还是天赋使命,12岁的鸠摩罗什已经可以开坛讲法,令远近的信众与国王都聚集到了他的身边。

他的名字被传播开来,许多国家都邀请他做自己的国师,但鸠摩罗什丝毫不动心。后来,鸠摩罗什被龟兹王誉为国师,名声也从西域传到了中原。

鸠摩罗什的母亲曾经告诉儿子,他将去往东土传经说法,而且途中将历尽坎坷磨难,但鸠摩罗什没有料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来到东方

公元385年,前秦将军吕光带领军队,进驻河西走廊的凉州城,并在这里建立了后凉国。

城中的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个奇怪的情景:一个西域相貌的僧人,不管走到哪里身边总围绕着一群士兵。

文章图片3

这个僧人就是鸠摩罗什。

这些士兵并不是他的手下,而是负责监管他的。吕光奉前秦皇帝之命,从龟兹带走了这个负有盛名的高僧,在将军吕光的眼里,鸠摩罗什只是一件特殊的战利品

据《高僧传》记载,吕光曾强迫鸠摩罗什娶龟兹公主为妻,还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骑上恶牛烈马,但鸠摩罗什忍辱负重,面不改色,令吕光也感到惭愧了。

吕光为鸠摩罗什定下规矩,外出时间不能太久,还不能离开住地太远。

鸠摩罗什没有想到,这样的生活将会持续17年。

这17年间,鸠摩罗什就如同囚禁在笼中的鸟儿,时常感到前路渺茫,他离乡背井来到河西走廊,支撑他的正是传教到中国的使命。但在这样失去自由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实现去中原传法的宏愿呢?

鸠摩罗什决心不让自己沉沦,他从周围的人开始传法。离鸠摩罗什最近的人,就是吕光军队中的士兵。鸠摩罗什注意到,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原人,他们所说的汉语发音,五花八门,变化多端。

为了弘扬佛法,鸠摩罗什一边传法,一边学会了很多中国方言,正是在河西走廊这17年使鸠摩罗什对中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汉语读写能力突飞猛进。

文章图片4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译经大师,正在河西走廊辽阔的土地上悄然成长。

经过漫长的等待,在被困凉州17年之后,鸠摩罗什已经不抱什么离开的希望了,但他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年,自己的命运将要发生巨大的转变。

长安译经场

虽然吕光不重视鸠摩罗什,但是对鸠摩罗什百般景仰的国君却不在少数。后秦国君姚兴,为了要将高僧鸠摩罗什据为己有,不惜在公元401年五月派遣十万大军讨伐凉州。

文章图片5

他终于将鸠摩罗什迎到长安,这一年鸠摩罗什已经58岁了。他彻底摆脱了在凉州的半囚徒式生活,成为后秦的精神领袖

事实上,自汉帝国末期,佛教就已传入中国,但当时中国的社会秩序完全是按照儒家的规范来建立的。直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帝王入主中原,这一状况才被完全改变。

对北方民族的君主来说,从小到大的生活就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要让他们接受讲究等级秩序,忠孝观念的儒家学说十分困难。

这时候,一个关于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一种解脱痛苦的方法,一套令社会平稳安定的价值体系,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向往

在后秦的都城长安,皇帝姚兴在城北大兴土木,为鸠摩罗什盖起了说法的场地“逍遥园”。广阔的庭院里,有数座高大的楼台,中间布置有假山花草,奇珍异兽。

每到鸠摩罗什说法的时候,就有数千人到来听讲,鸠摩罗什见姚兴愿意为佛教如此投入,趁机向姚兴提出自己在凉州的时候就开始酝酿的一个宏大计划——重新译经。

重新译经,让佛祖的真知灼见可以准确无误地传达。姚兴十分赞赏鸠摩罗什的建议,他立即为鸠摩罗什开辟了译经场,还特地选派了800名僧人来配合他的工作。

文章图片6

长安译经场,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译场。为了还原佛经的本来面目,鸠摩罗什在弟子们的配合下,首次对佛教全部关键词汇都给出了详细,准确,深入浅出的解释。

鸠摩罗什的译经几乎触及佛教浩繁经文的各个方面,他的译著大部分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

这位西来的高僧通过对语言的卓越理解,将印度佛经化作优美的汉语经典,1600多年来没人去增减或改变一个字。

在汉传佛教历史上,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不空,被称为“五大译师”,其中三位都曾到过河西走廊,鸠摩罗什是年代最早的一位,中国佛教因他的出现而面貌一新。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鸠摩罗什身在长安之时,有个名叫昙无谶的天竺高僧来到了河西走廊,他在凉州翻译的《涅槃经》中,谈到了禅修是学习佛法的最佳途径,而中国的道教与儒家同样注重修行。因此,佛教的禅修方法很快获得了河西走廊士人学子们的认同,并在北凉国流行起来,但是要想一心一意地禅修,就需要寻找一个幽雅僻静的地方

于是,河西走廊的祁连山便成为石窟开凿再理想不过的场所。作为北凉的国君。沮渠蒙逊开始筹备建造一座规模雄伟的石窟,昙无谶及昙曜等凉州僧人选定了天梯山,开始召集工匠们开凿石窟大规模建造佛像。

天梯山石窟不仅成为北凉的佛教圣地,众人修行朝拜的中心,它还在一个历史的瞬间无意中挽救了河西走廊的佛教徒,令这里的寺庙僧人免遭灭顶之灾……

4月2日 14:00

《河西走廊》

敬请观看

文章图片9

编辑:王鼎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