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知善知恶是良知(心学的价值观)---实现你的价值 王阳明的价值观就是致良知,也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通俗点就是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如:一个人能致良知必然会成为一个干净、诚信的圣人,一个社会能致良知必然会充斥着公平、公正的空气,一个国家能致良知必然会是和谐、美丽、富饶的强国。 1.良知是道德与智慧的体现。无论恶人还是善人都有良知,重点在于是非属于智慧、善恶属于道德,人能分清是非善恶,就能生存下去,也能证明他是个人! 何为良知,现代心理学说“良知”是当我们面对一个情景时,他不会导致我们的直接反应,而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个快速评价思维,这个评价不是深思熟虑或理性推理的结果,而是自动闪现,迅如闪电,如你我所知,这个评价思维就是良知! 致吾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天理 良知是价值观的支点,能够依据你所面临的问题变幻出解决问题的钥匙!具有关键性!但很多人不会利用这一支点,也就不能致良知了。这类人的良知就被遮蔽了,明知善恶是非而不去去恶为善,甚至反其道行之。不致良知存在的方式有懒得致和没有能力致,而懒得致会导致没能力致,到那时候恐怕如讳疾忌医悔之晚矣! 2.提高效率的途径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知识,而是良知!一念发动就是行,良知就是行,于是知行合一!善念发动要保持,恶念发动要祛除,终极目的是让我们去人欲、存天理,不能有一丝恶念留存心中。为什么要知行合一就因为世上的人多为在外衣冠在内为禽兽,心里不一、表里不一、言行不一! 知行合一是提高效率法宝,在修心上能迅速提高去恶存善的效率,在社会中能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3.普世价值(宏观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良知大小来确定自己的社会中的位置。良知小的:安守从事工农商的本业,工作勤奋,祛除好高骛远的念头;良知大的:就做官发挥自己的才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大家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为家庭和社会乃至天下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家都是金子,每个人在社会上的价值都是宝贵的,万物都是我的一部分,不可凭地位的贵贱来分轻重,不凭职业种类来分优劣。 怀抱远大理想,有大的奋进心自然是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要先问问自己、有这个能力否!也就是你的良知大小和你想的成就匹配吗?!自己能力大小就做多大的事! 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说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心若安处,即良知! 大家要明确一件事,顺应天地万物之理则心安,不顺天地万物之理则心有不安,安与不安之际,其名为“知”即“良知”! |
|
来自: 蔷薇55f4bzvji0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