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位漫画大师的戏画

 栎阳钓晚 2023-04-04 发布于贵州

图片

民国初年,上海戏剧舞台群星璀璨,热闹非凡。谭鑫培、孙菊仙、盖叫天等各路名角所演绎的传统折子戏轮番上阵,掀起了中国戏剧的新高潮,时装改良新剧的诞生更是丰富了上海的戏剧舞台。辛亥革命后,受戏剧文化热潮的影响,上海刊印画报之风盛行。为吸引读者,大半报纸刊物都插有戏曲上演广告和戏曲画。1910年11月26日,郑正秋以“丽丽所戏评”、“丽丽所伶评”开始在于右任主办的《民立报》上发表戏剧评论,专门评论皮簧戏,偶及新剧,领风气之先,受到广泛关注。1911年2月宋教仁主办的《民权报》创刊,《民权报》对开大小,12版,常常有一整版会是戏曲的演出广告。附刊《民权画报》随主报奉送,郑正秋仍主笔戏评。郑正秋的剧评夹叙夹议,不拘一格,所均是当时京剧名伶新剧名角《民权画报》刊登有滑稽画、时事新画,并聘请沈泊尘为剧评配以风趣、生动的戏画,耳目一新,使戏画这一画种也开始长期立足于报业。《民权画报》上的戏画以古装戏为主,随着京剧改良运动的发展,新剧逐渐代替了折子戏,成为主流。

图片

1912年11月9日,郑正秋主办的《图画剧报》在上海创刊,沈泊尘又被聘为戏画主笔。《图画剧报》栏目丰富多彩,文字部分有剧评、杂说等;图画则分游戏画、新闻画和戏画三大类,另有俗语画、滑稽画等。戏画部分刊载了谭鑫培、盖叫天、孙菊仙、杨瑞亭、小达子、三麻子、吕月樵、龚云甫等名伶在上海丹桂第一台、大舞台、新舞台主演的折子戏,如《钓金龟》、《定军山》、《盗御马》、《捉放曹》等;新剧则有毛韵珂、夏月珊等主演的《新茶花》、《秋水人情》、《双鸳鸯》等。沈泊尘的戏画所绘对象都是当时上海滩的名伶名角,如“伶界大王”谭鑫培,艺名“小叫天”,与孙菊仙、汪桂芬齐名,嗓音有“云遮月”之称,世称“谭派”,当时有“无腔不学谭”之说。他曾多次来上海献艺,以《李陵碑》、《空城计》、《定军山》、《捉放曹》等最为著名;王鸿寿艺名“三麻子”,常在沈泊尘笔下出现,他长期在上海演出,能戏较多,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誉,《扫松下书》是他的代表剧目,由他开始唱起;盖叫天也曾长期在上海演出,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注重造型美,讲究人物的精神气质,世称“盖派”;冯子和,字春航,艺名“小子和”,通文墨,好读书,演技善于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以演时装戏闻名;毛韵珂艺名“七盏灯”,也是南派京剧的名旦,演剧清淡典雅,细腻传神,尤擅时装新剧。另外还有小达子李桂春、擅长“髯口功”的潘月樵、“孙派”创始人孙菊仙、“刘派”创始人刘鸿声、老旦名角龚云甫、“杨猴子”杨月楼和其子“小杨月楼”等等。这些戏画人物造型准确生动,技法娴熟精湛,张张精妙,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既有一定的戏剧文献价值,也为研究演员的艺术人生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图画剧报》为近代第一份专业的戏曲报纸,每期几乎都刊有戏画,且与当时上海的舞台演出实况相符,格式新颖,图文并茂,深受名伶及戏迷的喜爱,风靡一时。《图画剧报》所刊戏画的作者除沈泊尘外,还有孙雪泥、天梅、熊松泉及来稿选登。其中滑稽画的作者是沈泊尘、钱病鹤。社会新闻画、滑稽画皆以上海形形色色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焦点为内容,剖析社会变革时代的种种怪状。滑稽画则成系列,按期连载,如沈泊尘所绘《上海百手图》《辫子的妙用》等。俗语画则根据吴越之乡俗谐语,讽刺当时某一丑陋的社会现象。《图画剧报》曾几经改版,最后因销路下降,被迫于1917年停刊。

泊尘的戏画以戏曲舞台人物形象及其故事情节为造型对象,直接记事或记人为主,采用写实形式,生动地演员的艺术风范和精彩的表演动作、表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如同照相一般,把人物定格在画面上,所以,朋友们曾戏呼之为“照相镜”。这种写实法的描绘既包含了戏曲扮装造型的艺术美,如演员的穿戴、扎束、垂挂、簪插、涂绘及布景、道具等,又有演员本身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态所营造的气质美,如真、善、美、仁、义、礼甚至假、恶、丑等,都能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美感享受。部分新剧还采用了连环画的形式,每期刊登一段故事情节,吊足了戏迷的口味。

1908年近代话剧先驱李叔同与同仁在日本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春柳社”曾先后在日本和上海演出,影响巨大,冲击着上海的演出舞台。“山雨欲来风满楼”,京剧改良运动势不可挡。沈泊尘画戏也是与时俱进,积极投入到改良运动中。新剧戏画《图画剧报》中登载最多,且多连续登载,如徐半梅编演的《秋水人情》竟达三十余幅,甚至更多。而《民权画报》只刊登了一两部,最著名的是《新茶花》。《新茶花》是清末民初久演不衰的一部时装戏,原名《缘外缘》,由春阳社王钟声和许啸天编撰,冯子和又参考小仲马原著《茶花女》改编而成。为当时著名的爱情新剧,海上各新旧舞台都曾上演,颇受欢迎,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冯子和、毛韵珂等都曾主演过该剧。该剧曾被改编成小说发行,清末到民初版本很多,新剧小说社的改编作者是朱勤补,1914年初出版。但由于现存报纸的不足,沈泊尘画新剧的作品,如《新茶花》《秋水人情》等等的画幅可能还不完整,难免有遗珠之憾。且有些剧目的详细剧情在很多戏剧书中找不到出处,就连很多大型的戏剧史工具书中民国部分甚至也是一片空白,毫不记载,为研究者带来了障碍。

沈泊尘是中国的漫画大师,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戏画的先行者,他的戏剧人物画还有待于专业研究者作进一步探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