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无,全汕头想无

 隐遁B 2023-04-04 发布于广东
    “潮人讲话时口吐莲花、字字珠玑而不自知,一不小心就把来自《诗经》、《左传》、《战国策》的词语当成口语土话给使用了。”信然也,弗止此也!
    唐诗宋词中的诗词也经常顺口而出。
    这句“手慢无”,是我们潮汕人倍感亲切的日常句子,居然上《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了。林教授又说:“手慢无”,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我在百度了一下,居然有9000万条之多。其实,商业网络销售、以及坊间微信群抢红包,这句话出现的频率很高。

图片

    在“手慢无”在句话中,关键词“无”,最值得品味。在当代语境中,除了闽南语系之外,“无”字渐渐被“没有”代替。但在言简意赅上,“无”的使用依然特别“坚挺”。我们先来唐诗宋词中感受 “无”的风情。
    白居易那一首温暖动人、友情爆棚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过来与我共饮一杯?

图片

   “无”在诗中表示否定,与能构成选择疑问句,但口语化十足,平易亲切。
  再来看欧阳修的词: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词意: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
   “无”在词中的意是“没有”,与“有”相对,形成“似有似无”的意境,给人无限遐思。

图片

   潮汕人全盘继承古汉语“无”的用法,在日常口语中大量使用。
    闽南语中那句“酒干倘卖无”,唱遍华语世界。翻译成潮汕话就是“有空酒樽要卖无?”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词是“想无”!
   “昨夜有人娶嬷,租鬼只豪车胀脸,驶过大街小巷,高音喇叭响个不停,噪死人,娶个嬷着这样,通东里想无!”
    如果情况升级,那就是全澄海想无,全汕头想无。
    “想无”,表达的是一种调侃、嘲讽乃至遣责的意味,根据情况的不同,有相应的意味。
   “无”,在潮语的使用中,有一个固定结构,即“无…无…”。如:“无乌无白”、“无钩无挂”、“无头无面”、“无风无涌”。与无构成并列词组的字词,在语义上可以是相衬或相反,但都是强调突出“空无、没有”的意味。
   潮人更是常常把《庄子》的词语也挂在嘴边。如“物”。“物”这个字,在潮语中含义之丰富,用法之灵活,不是潮汕人,肯定会认为匪夷所思。如:“好物掠去物!”(好利用就拿去用!)“伊过嚣张,物伊!”(他很嚣张,制约(收拾)他。“最近生意好物吗?”(最近生意好经营吗?)“这件事不能四散物”(这件事不能胡乱做!)“物件这样就物了行!”(东西这样就拿走!)“件事物好啊未?”(这件事处理好了吗?)“来物杯茶!”(来饮杯茶!)“物”的动词性用法,现代汉语中除潮汕方言使用之外极少见其他相关例子,但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却常见,较早见于《庄子·山木第二十》:“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还有“匹”。潮汕人好“匹”,生活中“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房内第一,外埕第七,去到外口免和人'匹’!”奴仔去做人客,大人就会说:“两家孩子来'匹’一下,看看谁高。”
    很明显,上面两个“匹”都是“比”的意思。与庄子《逍游游》中“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这一句的“匹”义相同。
    “伊两人郎才女貌,好'匹’配。”这句话中的“匹”却是“相当、比得上”的意思。与《左传·成公二年》中“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之“匹”义相同。
    潮汕人说话,随随便便都是在“展书橱、激书句”! 而且语言简洁活泼,常一字成词,具有古汉语风味。
    如:“这个阿妹过悦人。”“过”,“超过、胜过”,义与《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一句中“过”义同。而句中“悦”也与成语“赏心悦目”之“悦”义同,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人愉悦”之意,也与古名句“女为悦已者容”,之“悦”义同。
    潮汕人表示否定时,说的是“莫”。这可与陆游《钗头凤》词句“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中的“莫”义与用法一样哦,够典雅简洁吧。

图片

   其实,潮语中存在太多这样的语言现象,也正如文杰先生在《潮州话:潮人“根祖意识”的源头》一文中所说“潮人口语出口即有古语残存而'浑然未自觉’”,并列举“箸”、“樽”、“祭、奉”三语例以证明“潮州话的古语残存俯拾皆是”,“ 无疑应有资格跻身于当今语言宝库的'大雅之堂’”
   潮语,是我们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生命力强大的一种体现,发扬光大潮语是每一位潮汕人的责任和光荣,所谓“话通情通”、所谓“根在祖在”,值得我们深思。
    把潮汕话说得更好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