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宗慧:齐国陈氏被称田氏考

 海曲上人 2023-04-06 发布于山东

摘要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这是“陈完改氏”说的由来。晋唐以来,称“田齐”成为主流。考诸春秋时期青铜铭文和传世文献,均不见陈氏称田的蛛丝马迹。出土战国时期金文陶文,陈氏自称均是陳下缀土。这是陈氏代齐后的文字变革。陳下缀土便有土田含义,与“田”义同。陈、田因义同而互假,战国文献中他称陈氏,便出现陈、田并用。陈齐官方始终自称陈氏而不称田。这才是历史真相,应当予以复原。

一 没有陈氏改田之说

周代齐国,西周春秋时期君侯为姜姓吕氏,战国时期君侯为妫姓陈氏。历史文献中称齐国陈氏为“田氏”,称陈氏齐国为“田齐”,比较普遍。最早出现在战国中期,如《孙膑兵法》有“田忌”。对陈氏称“田”影响最大的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的记载,及通篇称“田氏”。而后“陈完改氏”广为流传。

改氏,通常说应当是当事人的自主行为。按照《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的说法,似乎符合这一标准。然而《陈杞世家》称“陈完”,对改氏之事一字未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平公元年栏曰“齐自是称田氏”,与陈完入齐相差近 200 年。由此看,司马迁对陈氏改田与否、何人改、何时改,均无定说。受限于史料,《史记》中保留多种说法,正如《三代世表》所说“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后人读《史记》,多以《田敬仲完世家》为说而忽略《年表》、《陈杞世家》,因此似乎一边倒地认为是“陈完改田”了。

其实,历史上“陈完改田”子虚乌有。虽然历代学者质疑不断,但多是在“改田”时间、为谁所改等枝节上打圈圈,并没有彻底推翻这桩错案。我们不妨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来考察一下有无“陈完改氏”的史实。王国维把“二重证据法”表达为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陈寅恪则概括为“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按照大师们的定义,我们把与齐陈称氏用字有关的以钟鼎、陶器为载体的金文、陶文即“地下之实物”,称之为出土古文字;以简帛为载体的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即“纸上之遗文”,称之为历史古文献。

出土古文字中的金文,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最多的是钟鼎,所以又称钟鼎文。笔者查《金文编》、《殷周金文集成》等工具书及相关论文,共阅含“陈”字金文 86 方,得“陈”字 89。属西周春秋时期 37 方,得“陈”字 37,书为“敶”26,“陳”10,“

文章图片1

”1。属战国时期 49 方,得“陈”字 52,书为“

文章图片2

”43(重 1 字),“陳”9(重 2 字)。扣除重字, 、陳之比为 6:1。根据统计,西周春秋时期基本字形是敶,战国时期的基本字形是(

文章图片3

) 。

金文拓片举例:

文章图片4

如图(1)《陈侯作嘉姬簋》、(2)《陈公子仲庆簠》两方分属春秋早、中期,陈氏称“敶”。直到春秋晚期,仍称“敶”,如《㝬侯之孙陈鼎》5等。图(3)《陈簋》、(4)《陈侯因敦》分属战国早、中期,陳下缀土。古文字学家容庚在《金文编》中的简明论断:“金文妫陈作'敶’,齐陈作'

文章图片5

’。”

姜齐时期陈字不缀“土”,陈齐时期缀“土”,这是金文反映的基本事实。

出土古文字中的陶文,是刻画或钤印在出土陶器上的文字。齐国陶文的年代,从春秋晚期到战国结束,与陈氏执政期完全吻合。战国陶文中齐国陶文数量多,内容丰富。“齐国陶文的出土遍及齐国辖境……大多为量器。……有升、豆、区、釜。”量器上的“陶文格式:地名+陈某+立事岁+人名及其省略形式。”这种“立事岁”陶文,“立事”释为“莅事”,即治理或主持某事;“岁”是巡视之年,可用为纪年。“作为纪年方式,必须有某种官方法定性质的权威性,立事者应该位高权重,而不是无足轻重的'器物督造者’。”《陶文图录》、《新出土齐陶文图录》收“陈”字二百余,除少数漫漶不清,陳字均缀土。齐陶量印文中“立事”者之氏“陈”字,是考察齐陈称氏用字的第一手资料。

陶文拓片举例:

文章图片6

单看新泰陶文,已发表的“立事”印面有 36 方,立事人均为陈氏,从阜之字皆从土。仅新泰出土陶文中,立事者就达 11 人之多,分别为:陈喜、陈安、陈得、陈□、陈惕、陈惄、陈怛、陈中山、陈匽、陈頙、陈忐等。“立事岁”陶文“陈”字均作“ 陳土”,陳下缀土。这与齐境各地陶文一致。

孙敬明《临淄齐古城内外新发现的陶文》说“春秋时期,田齐之陈与陈蔡之陈无别。战国后,田齐之陈从土。陈字不从土,说明春秋时期尚未改称田氏。其实,战国时期文字中也未见陈氏宗族称田氏的。……春秋陈氏用陈不用田,陈不从土;战国田氏代齐,则陈皆从土,惟不见称田氏者”。

战国时期,出土古文字无论金文还是陶文,都反映同样一个基本事实,就是齐陈自称氏使用“

文章图片7

”字。陳下缀土,只是陳字形体上的变化。文字形态的变化,并不说明齐国陈氏已经改氏。

春秋时期的历史古文献,记载或涉及齐陈称氏的有两种,即《左传》和《论语》。《左传》记载春秋 255 年事,其中齐陈历史跨 205 年,涉及齐国陈氏人名有“陈公子完”、“陈文子”、“陈须无”、“陈桓子”、“陈无宇”、“陈武子”、“陈僖子”、“陈乞”、“陈恒”、“陈成子”、“陈逆”、“陈豹”,等等,始终称陈氏,未见称田氏。《论语》中涉及齐国陈氏人名有“陈文子”、“陈成子”、“陈恒”,未见称田者。从《左传》、《论语》称陈不称田论,春秋时期“陈完改氏”可以否定。

战国时期的历史古文献,涉及齐陈称氏的主要有《孟子》、《世本》、《清华简〈系年〉》、《竹书纪年》、《孙膑兵法》、《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晏子春秋》等。《孟子》有“陈臻”、“陈贾”、“陈相”、“陈代”、“陈仲子”,未见称田者。《世本》有“陈桓子”、“陈威子”、“陈桓公”、“陈威公”、“陈烈子”,实为陈无宇一人;有“陈僖子”、“陈僖公”,实为陈乞一人,未见称田者。《清华简〈系年〉》全文称陈氏,如陈和、陈淏、陈譍子牛、陈疾目等。《竹书纪年》有“田庄子”、“田悼子”、“田侯午”、“田侯剡”、“田午”等。《孙膑兵法》陈忌问垒篇,篇目称“陈忌”、正文称“田忌”。《战国策》“陈轸”出现数十次,也有“田忌”、“田婴”、“田单”、“田需”、“田文”、“田子方”等。《战国纵横家书》有“陈轸”,也有“田□”。《吕氏春秋》有“陈无宇”、“陈成常”、“陈骈”,又有“田子方”、“田骈”、“田襄子”、“田单”、“田成子”。《荀子》有“陈嚣”,也有“田骈”、“田单”、“田常”。《韩非子》有“陈轸”、“陈需”,也有“田常”、“田成”、“田成氏”、“田子方”等。《晏子春秋》有“陈文子”、“陈桓子”、“陈子阳”,也有“田无宇”、“田桓子”、“田开疆”等。通观战国文献,《孟子》、《世本》、《清华简〈系年〉》称陈氏,《竹书纪年》称田氏,其余《孙膑兵法》、《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晏子春秋》等七种均是陈田并称。就文献种类说,称陈、称田、陈田并称的占比为 3∶1∶7。应当说,到战国时期,称陈氏、称田氏并无严格界限,陈田并称已成通例。

统合言之,春秋时期无论出土古文字还是历史古文献,齐国陈氏称氏用“陈”,未见改氏。战国古文字金文陶文中的齐陈自称氏,陳下缀土,书为“ 陳土”,也未见改氏。战国历史文献,用“陈”、用“田”抑或“陈”“田”并用,均为他称陈氏,与陈氏自主改氏无涉。总之,无论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无论是出土古文字还是历史古文献,均无陈氏改田之说。

二 陈下缀土到陈田并用的称氏轨迹

战国时期陈氏称氏用字,有陈下缀土与陈田并用两种形式。源各有自,分别适用于不同领域。虽然二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对齐陈称氏真相的证明效力又是不同的。前者是直接的主要的决定性的证据,后者是间接的异化的从属的证据。

公元前五世纪 80 年代末,齐国发生陈阚之变、陈恒弑君的重大历史事件,600 年姜氏齐国政权易帜。之后便是陈氏齐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由政权易帜带来的变革,体现在文字上就是从阜之字缀土,如阿作“”、陵作“”、阳作“”13等。这其中,陈下缀土除有文字变革的意义之外,正如李宝垒所说:“齐国陶文中“

文章图片8

”字下缀有'土’的,是田氏为有别于春秋时期的'陈’而做的特意修改,是田氏在齐国取得姜氏政权、成为统治者后的一种文字表现。”“'陳’字下缀土,是战国田齐'陈’字的特点。”它标示的是齐国国体的改变,是齐国的改天换地,与这时国号“齐”字也由“ ”写作“ ”,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研究逐渐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即陈字缀土与不缀土的分野在姜齐、陈齐之交,作器于公元前481 年之前不缀土,之后缀土。陈字缀土始年在平公元年成子得政之年,《年表》“齐自是称田氏”是这一史实的反映。

陈字,由春秋时期的“敶”变为战国时期的“

文章图片9

”,“

文章图片10

”成为齐国陈氏自主称氏的专用字。体现在国家管理上,作为统一量器的“立事岁”印记,自主称氏陳下缀土,非常严格。

在学术界出现异变现象,学者撰文“陈”“田”不分、“陈”“田”并用。从唐司马贞到清崔述、俞樾均认为陈田并用是陈田古音相同、同声假借所致。仔细推敲,这一认识并不准确,因为它不能解释为什么陈字书为“田”,没有出现在春秋而是出现在战国。古字通假,义同通假相当普遍,如“常”通“恒”,“阚”通“监”等。战国起齐国陈氏自称氏用“

文章图片11

”,陈下缀土便赋予了“

文章图片12

”字土田的含义,这样“ ”与“田”不仅读音相同,而且词义也相同。“

文章图片13

”、“田”通假,始于战国。所以,陈下缀土是因,陈田并用是果。

需要指出的是,陈田并用不局限于文献,也存在于世俗称氏中。不然,无法解释陈氏族中出现陈、田两姓的情况。

陈田并用现象始于战国,终于战国。秦代“书同文”之后,陈、田两氏,各姓其姓,不再陈、田并称。

三 为陈齐正名还原历史

出土古文字“立事岁”金文陶文,以铁的事实向世人表达,齐国陈氏自称“

文章图片14

”,找不到任何自称“田”的例证,这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名人田婴、田章、田文、田单肯定都是“立事”者,必然自称陈氏。如现已考证,田单自称“陈怛”。晋唐以来,沿袭《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称“田”成为主流,学者笔下“田齐”成为习惯用语。倘若如此,陈姓人物多称田氏,何以解释国家人口普查田姓人口仅占两姓 1/10的现实?田单封邑安平故地今皇城镇数村后裔,至今仍姓陈。

这是有案可稽的陈氏被历代误称田的典型案例16。明清考据学者引经据典(从略),指出“陈完改田说”是太史公之误,但并没有引起重视。

姓氏权,是一种人权。称齐陈为“田”,称齐国为“田齐”,继续历史的讹误,非但学术不严谨而已,更是对陈姓人名誉权的忽视。今天拨乱反正,对战国时期齐国陈氏,称姓为“陈”,称国为“陈齐”,是对古人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对事实的尊重,对陈姓的公道。倘若学界能实事求是,正本清源,复原历史,摒弃“田齐”误称,为战国陈齐正名,则是学术之幸,陈氏之幸。

作者简介

陈宗慧,生于1948 年,男,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学位。县委党校退休。《怀远义门陈氏族谱》《陈姓通史》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