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届高考戏剧舞台说明、台词、戏剧冲突实例解析与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4-08 发布于山东

考点:

1.田汉获虎之夜(节选)》(戏剧)——舞台说明

2.《雷雨》第一幕(戏剧)——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

3.菊池宽父归(节选)》(戏剧)——舞台说明的作用

4.刘恒窝头会馆(节选)》(戏剧)——戏剧冲突

【考点研究】

一、常见考点

1.舞台说明

2.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

3.舞台说明的作用

4.戏剧冲突

考点示例】

一、田汉获虎之夜(节选)》(戏剧)——舞台说明

【考点解读】

1. 舞台说明

2. 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3. 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4.理论与实践对接——“无巧不成书”

5. 对比分析形象特点

文本

获虎之夜(节选)

田汉

【隐约闻外面人声嘈杂,猎犬吠声。】

    你听,你爹爹跟屠大爷他们抬虎来了。你出阁的时候又要添一样好陪奁了。你也可以早些到陈家里去享福去了。你还不到大门口去看看去。

    不,我不要去看。我怕这个老虎。

    你又不是才看见过老虎的。怕它做什么?以前捉了活的还不怕,此刻是打死了抬回来的,更不必怕了。

    我怎么不怕它?它是催我的命的。

【人声、狗声愈近。众声嘈杂中闻甲长之声:“抬进去,抬进去。”】

    你听,虎已经抬到门口来了。快去看看去。

    不,我不要看。老虎进来,我就要出门子了

【人声,脚步声,猎犬吠声,已闹成一片了。】

   (在内)顾三爷,你把大门推开些,推开些。

李东阳 (在内)你把脚好生抱着,抬进去。

    莲儿,虎抬进来了。快去看看。

    不。我不要看。

【人声、足步声愈近。】

魏福生 (在内)抬到堂屋里去。

李东阳 (在内)不,抬到火房里去。

    你快去开门,虎要抬到火房里来了。

魏福生 (在内)何必抬到火房里去?

李东阳 (在内)天气冷,抬到火房里去吧。快去安置一下。

【火房门开了,在莲姑和她祖母的错愕中间,魏福生和屠大早半抬半抱的抬进一只“大虎”——一个十七八岁的褴褛少年。腿上打得鲜血淋漓,此时昏过去了。】

     怎么哪,打了人?

魏福生   有什么说的,倒楣嘛!

【魏黄氏急登场。】

魏黄氏   打了人?打了谁呀?

魏福生   还有谁!还不是那个晦气。

【魏黄氏与莲姑的眼光都转到那褴褛少年脸上。】

魏福生   他晕过去了。快烧碗开水灌一下。(忽注意到莲姑)莲儿快进去,不要呆在这里。

    (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面色灰败的少年,拭目,挨近一看)嗳呀,这不是黄大哥?黄大哥呀!(哭)

魏黄氏   当真是那孩子,怎么瘦到这样了。咳,真是想不到。(起身,烧水去)

魏福生   不识羞的东西,他是你什么黄大哥?还不给我滚进去!

    (起视)当真是那孩子吗?

魏福生   不是那个颠子,这个时候谁还跑到岭上去送死?背时人就碰上这样的背时东西。

…………

【魏福生急上。】

魏福生   (见莲姑)莲儿还不进去。进去!

黄大傻    姑爹,以后我再也不要你老人家操心了。今晚上是最末一次。真没想到今晚上又能到你老人家府上来的,更没有想到会真像受了重伤的野兽一样,倒在我小时睡过的这张竹床上。我只想能在后山上隐隐约约地看得见这屋子里的灯光就够了。

魏福生    你为什么今晚要来看我们家的灯光?

黄大傻    不止今晚啊,姑爹。自从在庙里戏台下面安身以来,我每晚都是这样的。哪怕是刮风下雨的晚上都没有间断过。我只要一望见这家里的灯光,我就像见了亲人一样,把苦楚都忘记了。

      咳!没有爹娘的孩子真是可怜啊。

魏福生    你既然这样想到我家来,何不好好对我说呢?

黄大傻    姑爹,我晓得我就是好好地求你老人家,你老人家也不会要我到你家里来的。我是挨过你老人家的打骂的呀!

魏福生    我打你骂你,都是愿你学好。谁叫你那样不听话呢?我要你学木匠,你不去;要你学裁缝,你也不去;你偏要在这近边讨饭,我怎么不恨呢?

黄大傻    是的。我宁愿在这近边讨饭,我宁愿一个人睡在戏台底下,我不愿离开这个地方。哪怕你老人家通知团上要把我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驱逐出境,我也不愿离开这个地方。

魏福生    我是怕你不务正业,才要驱逐你的呀。假如你是学好的,我何至如此?

黄大傻    嗨!穷孩子总是要被人家驱逐的。我讲好了替上屋张家看牛,你老人家硬叫张大公辞退了我。哪里是怕我不务正业,无非害怕我接近莲姑娘罢了。

魏福生    你们听!我早知道他是装疯卖傻的。

黄大傻    姑爹,我实在是个傻子,我明晓得没有爱莲姑娘的份儿,我偏舍不得她,我怎么不是个傻子呢?我跟莲姑娘从小就在一块儿。那时我家里还好,你老人家还带玩带笑地说过,将来这两个孩子倒是好一对。后来我爹不幸去世,家里亏空不少,你老人家已经冷了一大半。及至我妈妈也死了,家里又遭了火烛,几亩地卖光,还不够还债的。我那时候早已晓得莲姑娘不是我的了。上屋里陈八先生可怜我,叫我同他到城里去学生意。我想这或者可以帮助我忘记莲姑娘,可是我同他走到离城不远的湖迹渡,我还是一个人折回来了。我不能忘记莲姑娘,我不能离开莲姑娘所住的地方。多亏仙姑庙的王道人可怜我,许我在庙里的戏台下面安身,我时常帮他做些杂事,碰上我讨不到饭的时候,他也把些吃剩的斋饭给我吃,我就是这样过了一年多的日子。

     (哭)啊,大哥!(抚着黄大傻的手)大哥,你好好睡。我今晚招呼你。

魏福生   (暴怒地)不能!莲儿,快进去,这里有我招呼,不要你管。你已经是陈家里的人,你怎么好看护他?陈家听见了成什么话!(见莲姑还握着黄大傻的手)你还不放手,替我滚起进去!你想要招打?

      你老人家打死我,我也不放手。黄大哥,可怜的黄大哥,我是再也不离开你的了。死,活,我都不离开你!

魏福生    我偏要你离开他。偏不许你们在一块……你这不孝的东西!(猛力想扯开他们的手,但他们抓死不放。暴怒如雷,猛力扯开他们的手,拖着莲姑往房里走)你这畜生,不要脸的畜生,不打你如何晓得厉害!(拖进房里)

1924年1月)

问题1

选文开篇连续四处舞台说明写到人声、狗叫声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各种声音由远及近,提示所获之“虎”离家越来越近,渲染了紧张气氛,增强了画面感;越来越近的声音凸显了祖孙二人截然不同的表现,莲姑的极度忧虑增加了剧本的悬念感,推动剧情发展。

解析

“隐约闻外面人声嘈杂,猎犬吠声”“人声、狗声愈近”“人声,脚步声,猎犬吠声,已闹成一片了”“人声、足步声愈近”来看,“隐约”“愈近”“闹成一片了”“愈近”等词,提示各种声音由远及近,所获之“虎”离家越来越近,渲染了紧张气氛,增强了画面感。

“祖母 你听,你爹爹跟屠大爷他们抬虎来了。你出阁的时候又要添一样好陪奁了。你也可以早些到陈家里去享福去了”“莲姑 我怎么不怕它?它是催我的命的”可知,声音越来越近,因为所打之虎是用来给莲姑添妆奁的,而莲姑不愿意这门亲事,随着越来越近的声音,莲姑的内心越来越紧张、忧虑、痛苦,故此处四处人声、狗叫的描写,增加了剧本的悬念感,推动剧情发展。

问题2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围绕魏福生和莲姑父女间的冲突展开,塑造莲姑勇于追求爱情的形象。

B.魏福生说是为了黄大傻有前途而打骂驱逐他,实际是嫌贫爱富,故意拆散恋人。

C.“晦气”“背时东西”等称谓,表达魏福生因所获非虎而产生的沮丧愤怒之情。

D.黄大傻渴望亲情,所以怀念“小时睡过的竹床”,每晚都去山上看魏家的灯光。

答案

B

解析

A.“选文主要围绕魏福生和莲姑父女间的冲突展开”错误。剧作的主要矛盾是黄大傻与莲姑争取婚姻爱情的自由和魏福生等封建家长之间产生的冲突。

C.“表达魏福生因所获非虎而产生的沮丧愤怒之情”错误。由“还有谁!还不是那个晦气”“不是那个颠子,这个时候谁还跑到岭上去送死?背时人就碰上这样的背时东西”可知,“晦气”“背时东西”是魏福生对黄大傻的称呼,有愤怒,但无“沮丧”。

D.“黄大傻渴望亲情,所以……”错误。黄大傻每晚都去山上看魏家的灯光,是因为想念莲姑,他渴望的除了亲情之外,更多的是爱情。

问题3

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误解了莲姑口中的“怕老虎”,这一误会的设置,意在突出祖母年老愚钝。

B.黄大傻的大段陈词,既体现他深情的形象特点,也符合戏剧语言的抒情性特点。

C.文末魏福生的咒骂和“扯”“拖”等舞台动作,形象写出了人物的专制与独断。

D.选文采用了明暗双线结构,明写魏家打虎置办嫁妆,暗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答案

A

解析

A.“意在突出祖母年老愚钝”错误。祖母误解了莲姑口中的“怕老虎”,是因为不能理解莲姑的心思,并非是因为年老愚钝。

问题4

“无巧不成书”,文学作品中的巧合往往蕴含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魏福生为了给女儿添嫁奁而去捕猎老虎,没想到伤了人,偏巧伤的又是女儿的恋人黄大傻;这一巧合蕴含着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正因为黄大傻的痴情,才会每天晚上到后山远远的看心上人窗户上的灯光,才有了被误伤的可能;这一巧合也加剧了后文的矛盾冲突,使黄大傻与魏福生有了正面交锋,也使其内心世界得以全面展开。

解析

“祖母 你听,你爹爹跟屠大爷他们抬虎来了。你出阁的时候又要添一样好陪奁了”“火房门开了,在莲姑和她祖母的错愕中间,魏福生和屠大早半抬半抱的抬进一只'大虎’——一个十七八岁的褴褛少年。腿上打得鲜血淋漓,此时昏过去了”“还有谁!还不是那个晦气”可知,魏福生为了给女儿添嫁奁而去捕猎老虎,没想到伤了人,偏巧伤的又是女儿的恋人黄大傻;

“不止今晚啊,姑爹。自从在庙里戏台下面安身以来,我每晚都是这样的。哪怕是刮风下雨的晚上都没有间断过。我只要一望见这家里的灯光,我就像见了亲人一样,把苦楚都忘记了”可知,这一巧合蕴含着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正因为黄大傻的痴情,才会每天晚上到后山远远的看心上人窗户上的灯光,才有了被误伤的可能;

流浪汉黄大傻对爱情的追求非常执著,而魏福生把女儿嫁给陈家的决心也很坚定;魏福生获虎误伤黄大傻,使黄大傻与魏福生有了正面交锋,也使其内心世界得以全面展开。

问题5

中国文学作品塑造了祖父、父亲等诸多家长形象。请从《红楼梦》《四世同堂》或鲁迅小说中选取两位不同的家长,对比分析其形象特点。200字左右。

答案

《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和鲁迅作品《药》中的华老栓都是一家之长,他们都竭尽全力去爱护家人。国难当头,祁老太爷苟且忍辱换取全家太平,华老栓为了医治儿子的病用全部家当换来人血馒头。他们都有忍耐的成分,但不同之处在于,祁老太爷看到再软弱下去连家也保不住的时候,他会醒悟抗争,体现了他的底线和尊严,令人敬重;华老栓麻木无知,一味卑微退让,任人摆布,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解析

《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祁家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和领导者,因循守旧的晚清“遗民”,天下大乱的见证人。八国联军见过,“皇上跑了我也没跑”,镇家的行端坐正之风范,讲话有份量与气度。有些封建而墨守成规的思想,十分注重家庭观念,一心守望四世之家。在老太爷看来,没有什么比“四世同堂”更重要,哪怕国将不国,一家人苟且生存也不怕,只求保个平安。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苦闷不已,所以几度退让几度遭殃,直到真切看到再软弱下去连个家也保不住之时,再有他的思想中爱国思想还是占主导面,他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药》中的华老栓:华老栓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从对家人的爱护这点来看,他们都竭尽全力去爱护家人。但是华老栓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愚昧、落后、麻木、无知。

他们都有忍耐的成分,但是祁老太爷看到再软弱下去连家也保不住的时候,他会醒悟抗争,有做人的底线和尊严,令人敬重;而华老栓麻木无知,一味卑微退让,任人摆布,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雷雨》第一幕(戏剧)——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

【考点解读】

1. 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

2. 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3.因果题

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萍

(同时)爸。

周冲

周冲    客走了?

周朴园    (点头,转向蘩漪)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

蘩漪    病原来不很重——回来身体好么?

周朴园    还好。——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冲儿,你看你母亲的气色比以前怎么样?

周冲    母亲原来就没有什么病。

周朴园    (不喜欢儿子们这样答复老人家的话,沉重地,眼翻上来)谁告诉你的?我不在的时候,你常来问你母亲的病么?(坐在沙发上)

蘩漪    (怕他又来教训)朴园,你的样子像有点瘦了似的。——矿上的罢工究竟怎么样?

周朴园    昨天早上已经复工,不成问题。

周冲    爸爸,怎么鲁大海还在这儿等着要见您呢?

周朴园    谁是鲁大海?

周冲    鲁贵的儿子。前年荐进去,这次当代表的。

周朴园    这个人!我想这个人有背景,厂方已经把他开除了。

周冲    开除!爸爸,这个人脑筋很清楚,我方才跟这个人谈了一回。代表罢工的工人并不见得就该开除。

周朴园    哼,现在一般青年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周冲    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并且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这不是时髦不时髦的事。

周朴园    (眼翻上来)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的多!

周冲    (被压制下去,然而)爸,我听说矿上对于这次受伤的工人不给一点抚恤金。

周朴园    (头扬起来)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向蘩漪)这两年他学得很像你了。(看钟)十分钟后我还有一个客来,嗯,你们关于自己有什么话说么?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冲    (犹豫地)爸爸。

周朴园    (知道他又有新花样)嗯,你?

周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周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周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

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蘩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

周朴园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

问题1

品读关于蘩漪的舞台说明,说说她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案

舞台说明揭示了蘩漪痛苦、反抗、无奈的复杂的内心变化过程。蘩漪被逼喝药,内心痛苦至极,但她仍然“顺忍”地消极反抗,“声颤”“恳求”显示她不愿屈从于丈夫而做出的努力,在周朴园“怒视”的逼迫之下,内心的桀骜不驯使她表现得很激烈,但最终,面对周朴园叫周萍下跪,她强忍屈辱,无奈地“一气喝下”。   

解析

结合“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可见蘩漪对周朴园是心有忌惮的。结合“快说”“反抗地”分析,可见尚有反抗的勇气。结合“顺忍地”分析,可见蘩漪对周朴园的高压很无奈。结合“忽然”分析,可见内心有矛盾纠结,仍有不想喝药有反抗心理。

结合“声颤”分析,蘩漪在周朴园的厉声呵斥下还是心有恐惧。于是“恳求地”,可见软弱、屈服的心理。依然在纠结状态“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

直到儿子周冲的乞求“周萍走至蘩漪面前”“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和周萍的下跪“周萍正向下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最终无奈地选择喝下“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从蘩漪“顺忍着”“声颤”“恳求”可以看出蘩漪的无奈与无言的心理,从他望着周萍下跪而选择喝药,这更显示出蘩漪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痛苦与无奈,这种痛苦和无奈都在其无言的抵抗中升温,并使得戏剧达到高潮。

问题2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节选这一部分的戏剧冲突集中体现在周朴园的家庭内部,即蘩漪、周冲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

B.在《雷雨》整部剧中,蘩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共有四处。节选部分中周朴园逼蘩漪喝药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正面冲突。这次冲突表现出了蘩漪积极、主动且有力的反抗性。

C.节选部分刻画了周朴园作为资产阶级专制家庭里大家长的专横自私、冷酷无情的性格侧面。

D.周冲和周萍有非常大的性格差异:周冲内心有着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想象,并因此表现出对父亲的质疑和反抗;周萍则有胆小懦弱的一面,更多地屈服、妥协于这个家庭的专制秩序。

答案

B

解析

B.“这次冲突表现出了蘩漪积极、主动且有力的反抗性”错误。根据“(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我喝,我现在喝”可知,蘩漪的反抗是消极的,无力的。

问题3

周朴园为什么认为蘩漪有病,一定要为她治病?

答案

蘩漪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这与周朴园维持的封建家庭伦理秩序格格不入。为了逼其就范,周朴园给蘩漪安上神经不正常的病症,要对家庭内的叛逆者进行压制和教化。

解析

本题要从戏剧的情节内容的分析入手,周朴园是封建社会大家庭的家长的典型人物,所以一切的判定都体现了其封建的权威性。

蘩漪是自由、开放、不受拘束的女性形象,所以周朴园为了控制她,总是说她有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周朴园的高压下蘩漪的性格变得敏感而抑郁,而这一切痛苦是名为她的丈夫的周朴园完全不了解的,他也从未想过要关心与了解她的内心世界,他只把蘩漪的异常表现看作是有“病”,一味地要她“吃药”,以为这就是尽到了丈夫的责任,说不定还为这种“关怀”而产生某种自我神圣感。这一切在敏感的蘩漪看来,不仅是可悲的隔膜,更是虚伪,是另一种强迫与压制。因此,当四凤奉周朴园之命请她喝药时,她甚至产生了“厌恶”感,进而命令将药倒了。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周朴园都是周家的大家长,在他的心中封建专制早已经根深蒂固,周家的所有人都对他言听计从,这个时候的他,不允许任何反抗的声音出现,在周朴园刚开始命令蘩漪长时间喝药的时候,蘩漪自己当然是抵制的,但是周朴园不愿意看到有不听从自己的人出现。在蘩漪三番五次的对喝药这件事情进行抵抗之后,周朴园,这位封建礼教下的大家长开始对蘩漪的这个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他由此也坚定了逼着蘩漪喝药的这个思想,在他的心中,蘩漪对他的命令只能服从,这不仅是管理蘩漪的事情,这还是他作为周家的家长,能否树立足够的威严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每天逼着蘩漪喝药,周家上下才会服从于他的领导。

【考题对接】

一、菊池宽父归(节选)》(戏剧)——舞台说明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吗?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父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吗?

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

新二郎:可是……

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保重吧!

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吗?您有地方去吗?

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吗!(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亲:(哀求地)贤一郎!

阿胤:哥哥!

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的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色厉内荏地”的作用。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的,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

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

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只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

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

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根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

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D.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

4.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

一、菊池宽父归(节选)》(戏剧)【答案】

1.说明父亲矛盾的心理。因为父亲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这是一个“舞台说明”,“色厉内荏”意思是:外表强硬,内心虚弱。父亲“色厉内荏地”是表演时候人物的一个神态描述,父亲年轻时抛妻弃子,让年幼的贤一郎受尽艰辛,年老时候落魄了却来找你们母子,他可以说是心虚的,所以用“色厉”来掩盖自己的“内荏”。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准确理解“色厉内荏”的含义。“色厉内荏”意思是:外表强硬,内心虚弱。这一舞台说明主要是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结合上文情节,在贤一郎说出“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的时候,这一舞台说明体现了父亲听完这话之后的心理,“色厉”,是因为父亲权威被藐视,他说:“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是作为父亲这一身份被抨击被藐视后的反击,表现的强硬。“内荏”,是内心虚弱,因为年轻时抛妻弃子,让年幼的贤一郎受尽艰辛,年老时候落魄了却来找你们母子,他可以说是心虚的,所以用“色厉”来掩盖自己的“内荏”。“色厉内荏地”是表演时候提示人物该具有的矛盾心理。

2.C【解析】C.“只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错误。依据文章内容,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父亲和解,除了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还有对夫爱的渴望,对完整家庭的渴望。

3.B【解析】B.“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理解有误。依据文本可知,作者描绘贤一郎和他父亲的形象时,就是通过父子之间尖锐的冲突表现各自的心理,推动戏剧的情节的发展的。

4.同意。如结尾部分贤一郎的突然转变。从父权家长制的角度,贤一郎应该接受父亲;从情感的角度,父亲的归来是贤一郎没预料到的,他恐惧、厌恶、憎恨和悲哀,这是矛盾之处。但血缘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隔的,当多年积压的愤怒已经发泄完毕、父亲已经忏悔,看到父亲的确需要照顾,听到母亲的哀求,知道弟弟妹妹对父爱的渴望,他不想继续没有父亲,所以结尾出现了突然转变,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解析】大儿子贤一郎开始见到父亲时非常愤怒,对他父亲过去的行为进行了激烈的遣责,并拒绝承认他的父亲,他说“我们没有父亲”“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贤一郎这一番话说得父亲没有脸面留在这个家里了,只好再一次走出家门。

但当父亲走出去以后,贤一郎却又成了第一个要把父亲叫回来的人。因无法忘记父亲过去抛妻弃子的行为以及全家人为此遭受的苦难,不愿意接受父亲,并与之理论,指责宗太郎的不是。最后父亲深感内疚,心灰意冷地再次离开家时,贤一郎这才如梦初醒,像疯了一样和弟弟一起出门寻找父亲。从贤一郎对父亲怨恨的原因看,他是一个善良、正直、敢于承担生活重负的孩子,虽然父亲年轻时劣迹斑斑,但他不会置年老体弱的父亲于不顾,结尾出现了突然转变,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能做出合理的分析皆可。

二、刘恒窝头会馆(节选)》(戏剧)——戏剧冲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窝头会馆(节选)

刘恒

第一幕

(一九四八年夏 处暑 白昼)

(老北京南城一个叫“窝头会馆”的小四合院里,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房主苑国钟,绰号苑大头。东厢房三小间,是租户中医周玉浦,妻子金穆蓉,女儿周子萍。西厢房三小间,是租户王立本,他从小就在这个院子里给人做饭,媳妇田翠兰。前清举人古月宗作为窝头会馆的前房东,赖在会馆二十多年不交房租。)

苑国钟 (高声)今儿是好节气,处暑!是我苑国钟要饭的日子口儿了……(见众人回避便收敛了笑容)我不是要租钱,我要的是饭钱!你们不能不赏我一口饭吃!

(苑江淼从屋子里走出来,端着一个竹篦子暖壶。他脸色苍白,头发略显蓬乱,轻轻咳嗽着,眼睛始终盯着脚底下。苑国钟小心翼翼地迎过去。)

苑国钟 你好好歇着呀……快递给我,我给你灌暖壶去。

苑江淼 爸,我自己来。

苑国钟 您说……我这儿子是不是念书念傻了?

田翠兰 满世界就没您这么惯儿子的!他再有病您也是他爸爸,他是您儿子!您犯不着一天到晚供着他……

苑国钟 我不是他爸爸,他是我爸爸……成了吧?

田翠兰 您还别不爱听!让他休了学是让他养病的,没白日儿没黑界地看书看书,就知道看书!

苑国钟 我儿子喜欢看书,看了书他高兴……我得变着法儿让他高兴。

田翠兰 您也跟着高兴了是不是?您吃浆子吃多了吧?

苑国钟 您爱说什么说什么……我是心疼他,大半夜听他咳嗽,我心口都裂成两瓣儿了!我不想招我儿子不高兴……他不是念书念傻了……他是嫌我跟你们催租子呢!

田翠兰 那您就甭要租子了,您还是要儿子吧。

苑国钟 (不悦)你们存心要饿死我是不是?话说回来,饿死我没关系,你们不能饿着我儿子……这不!刚给他抓了药,人家跟我要多少钱我也得乖儿乖儿递过去,跟我要脑袋我不是也得给么?我……

(金穆蓉端着一筐箩成捆儿的纸币走过来,二话不说往篮子里倒。苑国钟赶紧张开衣襟兜住。)

金穆蓉 我不欠您了。

苑国钟 我也没欠您的,可我没法儿不谢谢您。

第二幕

(一九四八年秋 霜阵 黄昏)

(金穆蓉把十字架抱出来,往门框上钉。田翠兰端出来一尊弥勒佛和一个木托子,在门框上找地儿。)

田翠兰 福斗!我把墙上的神仙薅下来了,你找个大钉子给我楔到门框上去,让他坐高儿高儿地往下看看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苑国钟 (郁郁寡欢)关帝爷圣明!那二位晾出来了,您也出来呆会儿……(向塑像鞠了一躬)今儿是好日子啊!今儿霜降了……今儿是我……

古月宗 今儿是窝头会馆的主子要饭的日子口儿了!你们快围上去……围上去给他施舍呀。

苑国钟 我是一句都不想言语了……就那点儿房租,现在能买一小撮儿白面,够包俩饺子的了……我都赶不及给大伙儿涨房钱!你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

(周子萍退下来。苑国钟盯着姑娘手里那叠儿钱,抢夺似的把钱抓了过去,两只手紧紧攥着。)

苑江淼 (高声)放下!爸爸!您把钱还给人家……您的眼睛里除了钱还有什么?……那是人家的钱!

苑国钟 ……怎么了?这钱……这钱它还能不干净?

苑江淼 (苦笑)我还能怎么说话?爸爸,您告诉我……(指着身后的屋子)民国十六年,租房子住在这儿的那位教书先生是什么人?

苑国钟……韩先生是赤党。

苑江淼 韩先生是怎么被抓走的?

苑国钟 ……有人来抓他……他就给抓走了……把我也捎带上了……

苑江淼 您平平安安回来了……(咳嗽)可人家被枪毙了。

苑国钟 (焦灼)他是赤党!人家毙的就是赤党!我不是赤党,我可不是得回来么……

苑江淼 那笔钱是哪儿来的?您为什么一直瞒着不肯说?

苑国钟 (苦苦挣扎)我……我……你别听人家乱嚼舌头!……你爸爸里外都是清白的,我没干过对不起人的事情!

苑江淼 可是过后您买了这个宅子!

苑国钟 (一时语塞)我……

苑江淼 (极度疲倦)从我懂事儿起,您嘴里永远是钱……钱……钱!催着人家要钱,躲在屋儿里数钱……为了钱您跟街坊计较翻脸吵架,做梦您都惦记着……

苑国钟……没有钱……我拿什么养活你还供你上学?

范江淼 钱来路不正,我宁愿当初您把我扔到城墙根儿去!

苑国钟 (站立不稳)儿子……你这么说话是想要我的命!

(苑江淼径直去抢夺父亲手里的钞票。苑国钟死死攥着钞票不撒手。苑江淼情念之下给了父亲一个耳光,钞票落叶似的撒了一地。)

第三幕

(一九四八年冬 大雪 黑夜)

(油印传单报落在地,保长肖启山的儿子肖聃达,出现在大门口。)

肖鹏达 向伟大……的新中国……进军……谁的?

苑国钟 (同时)我的!是我的……(谄媚地醉笑)这东西是我的。

肖鹏达 (朝苑江森晃晃那张传单)苑江淼!上边儿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梦话,都是你写的……也是你印的吧?(讪笑)我多嘴问一句,您那新中国在哪儿呢?

范江淼 (憧愫)……等天亮了,太阳出来了……人人都会看到她!

我怎么看不见呐?(手搭凉棚)哪儿呢新中国……除了你们家那烂墙头,我什么也没你当然看不见……你是个瞎子。

肖鹏达 (冷笑)……苑叔儿,您赶紧领我上去,让我看看您儿子那蜡纸和油棍子,他怎么就刻得这么漂亮印得那么地道呢?我是真佩服他……

(肖鹏达突然挥枪对准苑江森,苑国钟窜出来挡住枪口,引起一片惊呼。)

苑国钟 达子!好孩子……今儿你要是非得打死一个人,那你务必得打死我……我不能让你打死我儿子。

肖鹏达 您让开……

苑国钟 达子!人得讲良心,你小时候偷我的黑枣,我逮着你想揍你两巴掌,我儿子拦着我不让打,他怕你疼……我儿子仁义呀!你倒想拿枪打他……

苑江淼 爸爸,您不用为我担心……儿子觉得值。

苑国钟 你值了……(哦泣)我不值!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儿子!达子……(情绪失技,怒视对方)你敢碰我儿子一根毫毛,我生吞了你你信不信?我儿子是赤党,我他妈也是赤党,有本事你现在就开枪!你看城外头那些拿枪拿炮的能不能饶了你?

(几个人扭成了一团。突然响了一枪,众人群雕一般一动不动。)

周玉浦 (看着地上)血……苑大哥您……您怎么流血啦?

(血顺着裤脚淌到地上,袍子裂口处的棉花也被浸红了。)

苑江淼 爸爸!爸爸……(搂紧父亲的肩膀,悲痛欲绝)您没事儿吧……爸爸!

苑国钟 (高声)爸爸对不住韩先生啊!韩先生叮嘱我……让我把钱送到南河沿十六号……交给一个姓朱的先生……我去了十六号……可十六号让人家给抄家啦!……我得空儿就到十六号对过儿树底下蹲着……下大雨蹲着……下大雪也蹲着……半年了一个子儿都不敢花……赶上古爷要甩他的房,我昧了心烂了肠子……我把人家的钱给花啦!

苑江淼 爸爸!是儿子对不起您……您打我吧!您打我……

苑国钟 立本儿!立本儿……

王立本 在呐。

苑国钟 拿窝头来!快着……蘸我的血……治病……你们快着呀!再磨蹭血就凝啦……儿子……爸爸手不干净……血……血干净……吃了治你的病……快着!给我儿子拿窝窝头来……

(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询粪夫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

牛大粪 降啦!他们降啦……这边儿投降啦!

苑国钟 ……我儿子……我儿子……他想去新中国……

牛大粪 好哩!咱们就伴儿……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

苑国钟 (找儿子的手,紧紧抓住)儿子……

苑江淼 (紧紧地紧紧地抱着父亲)爸爸!

(西厢房突然爆发出新生儿的哭声,田翠兰孙子出生。夜幕下的生者和死者都静悄悄的,那些落叶的树木居然依次开出了绚烂的花朵,与晶莹的落雪交相辉映。大幕在婴儿嘹亮的啼哭声中缓慢地闭合。)

1.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剧情的基础,请从第二幕中概括出三处戏剧冲突并作简要说明。

2.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剧以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一群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形象,剧情从小处着眼,对话细节和人物分寸把握得很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B.第一幕的开头和结尾关于苑国钟收房租的场景,反映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另外,“要饭”“赏饭”“谢谢您”等台词,表现出苑国钟的圆滑世故与无奈。

C.第三幕中苑国钟相信蘸血的窝窝头能治儿子的病,这反映了旧社会环境下底层百姓虽然在生活中不乏实诚与可爱,但思想上还是迷信愚昧的,表现出对国民性的批判。

D.苑江淼是个有文化、有觉悟、思想进步的青年;然而他也有对父亲态度淡漠甚至厌恶的一面,在文中表现为他当着许多人的面斥责甚至动手打自己的父亲。

3.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剧在剧情设计上独具匠心,它通过两条线索的交叉,使两代人不同的处世态度发生激烈的冲突,展现了人物的毁灭与新生,用小剧情反映了大时代。

B.剧中的道具“十字架”“弥勒佛”“美帝爷”,台词“他想去新中国”“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等,都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反映了人物的信仰和追求。

C.第三幕中“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这一舞台说明,一方面承接前文的清冷格调,烘托舞台氛围;另一方面推动了剧情发展,使剧情由高潮进入落幕。

D.最后一段“新生儿的哭声”“绚烂的花朵”“晶莹的落雪”体现了本剧现实主义的写法,具有象征意义,使剧情由沉重转为欢快,透出了一种新生与希望。

4.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以主要人物苑国钟为例,结合剧情阐释这一美学理论。

刘恒窝头会馆(节选)》(戏剧)【答案】

1.①父与子的冲突。苑国钟为了儿子抢房客的钱,儿子却反对他抢钱,并嫌弃他买房的钱来路不正。

②房东与房客的冲突。苑国钟作为房东为生活所迫催收房租,房客们与他进行对抗并嘲讽他。

③苑国钟内心思想的冲突。物价飞涨,苑国钟无法及时涨房租又不能赶走房客,内心充满矛盾。

【解析】在第二幕中有苑国钟与房客们的冲突,苑国钟收取房租,房客们对他收取房租进行对抗、讽刺;苑国钟是从房客手中“抢取”房租,儿子说“从我懂事儿起,您嘴里永远是钱……钱……钱!催着人家要钱,躲在屋儿里数钱……为了钱您跟街坊计较翻脸吵架,做梦您都惦记着”,可见苑国钟和儿子苑江淼之间的冲突;第三个矛盾冲突是难点,在收取房租时苑国钟一直说自己并不想这样,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没有钱就无法给儿子治病,就无法养活儿子,自己在思想上也是矛盾的。

2.C【解析】C.“但思想上还是迷信愚昧的”错误。本处苑国钟让用窝头蘸自己的血来给儿子治病,首先是他听到了别人的对话后的错误判断,更多的则是出于对儿子的关爱。

3.D【解析】D.“体现了本剧现实主义的写法”错误。此处应该是“浪漫主义”的写法,作者写“新生儿的哭声”“绚烂的花朵”“晶莹的落雪”并不是真实的场景,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想象的景象,寄寓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4.(1)苑国钟身上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精神品质:①作为父亲,苑国钟对儿子充满无私的爱,宁可拿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儿子的幸福,体现出一种父爱。②作为房东,在自身生活窘迫的情况下,收租时却小心翼翼,更无法赶走房客,体现出人性的善良。③受人之托,不顾风雨蹲守,那大半年的时间等待钱主,体现出诚信。

2)苑国钟在枪声中倒下时,悲剧发生了,观众都为失去的生命痛惜,更痛惜的是一种价值的毁灭。

【解析】本题题干中引用了鲁迅先生关于悲剧的论述:“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题目要求以“苑国钟为例,结合剧情阐释这一戏剧理论”,通过审题,就是要从苑国钟身上找到悲剧性的东西,即“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通读文本后,根据“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儿子!达子……(情绪失技,怒视对方)你敢碰我儿子一根毫毛,我生吞了你你信不信”可知,苑国钟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有对儿子无私的疼爱;根据“你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等可见,他对房客们有不忍心,表现了他的善良;根据原文“可十六号让人家给抄家啦!……我得空儿就到十六号对过儿树底下蹲着……下大雨蹲着……下大雪也蹲着……半年了一个子儿都不敢花”可知,面对还钱的嘱托苑国钟具有坚持等待主人的诚信。这些东西都随着枪声的一响随之毁灭,让人感到痛惜,这就是苑国钟身上表现出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这些的毁灭,正体现了鲁迅对悲剧理论的阐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