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 雷雨 教学参考

 昵称503199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课文分析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深刻揭示了这个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的现实。从这个家庭的崩溃,可以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本文节选的是《雷雨》第二幕中间的两场戏,把周朴园三十年间在家庭和社会上的一些罪恶活动,集中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的客厅内展开。

1.写三十多年后鲁侍萍在周公馆与周朴园不期而遇。两人分别整整三十年,如隔世重逢,又巧又意外。相识之后的心情又大大出乎意料,周朴园整整怀念侍萍三十年,一朝相见,却又惊疑、恐惧、凶狠,并责令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侍萍见周朴园已经变得这样无情无义,怨恨之极:“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这个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周朴园向侍萍打探“梅家小姐”的下落,侍萍以知情人的身份诉说“梅家小姐”,亦即自己三十多年来的悲惨遭遇。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本能地意识到活着的鲁侍萍将成为他最大的威胁,于是翻脸不认人,先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责问:“你来干什么?”“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充分暴露出他的自私虚伪。继之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来稳住侍萍,并拿出五千元的支票企图堵住侍萍的嘴。最后凶相毕露,威胁要辞退四凤和鲁贵。

2.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这一场主要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重在揭示周朴园在社会上的一些罪恶活动。侍萍说明鲁大海就是周朴园的儿子之后,紧接着鲁大海上场,与周朴园交涉;侍萍想看看萍儿,于是周萍出场。四人之间的关系,周朴园、鲁侍萍明白,而周萍、鲁大海还不明白,原本父与子,现在却是势不两立的仇敌,一对亲兄弟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样,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都有一种特别的意味。例如,鲁大海这样痛斥周朴园:“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从周朴园的儿子嘴里骂出这样的话来,谴责的意味特别强烈。

为了将鲁、周两家三十年的旧恨新仇集中在一幕戏中加以反映,曹禺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法,让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诉说自己的遭遇,从私人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又通过鲁大海的控诉,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这样就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工人、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并集中在一个下午在周朴园家的客厅里展现出来。这样巧妙的安排,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从面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深刻表现了主题。

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

1.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节选的两场戏,主要刻画了他的冷酷、虚伪、残忍与奸诈。为了迎娶门当户对的小姐,他和他的家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侍萍赶出了家门,还让她抱走奄奄一息的病儿。侍萍被逼无路,跳河自杀,幸而遇救。他的冷酷于此可见一斑。但是,三十多年后,当停萍再见到他时,却看到他为她保存房间旧状,他急于了解当年的情况,并表示想修一修侍萍的坟墓,而且得知侍萍的身份后,他仍然反复述说自己的思念,等等。虽然这其中不免带有虚荣和软化侍萍的成分,但总的来说,应该承认,他的怀念是真实的。因为他晚年家庭生活不如意,常常感到寂宽孤独,因此难免怀念起过去与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但他怀念的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慧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故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是他年轻时的恋人,从这个角度说,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所以,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他的幻想一下子破灭了,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于是他发出了冷酷无情的质问。这正如“叶公好龙”中的叶公一样,真龙来了,他却躲之惟恐不及。尔后的给支票、寄钱,用他的话说是“弥补我一点罪过”,实际是为了把侍萍永远打发走,以免威胁到自己的生活。所以说,作者写他与侍萍的相逢,更多地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则深刻地揭露了他的残忍与奸诈。对待罢工工人,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一方面采取收买分化政策,并开除了立场坚定的罢工工人代表鲁大海。他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唆使矿警开枪打死工人等,更突出了他的狠毒与残忍。

2.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饱含怨愤生活了三十年。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且结于 “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话动的外在表现。但面对周朴园准备用钱来赎罪的言语,她只是报之一笑, 这笑中,包含着强烈的悲哀愤怒、蔑视与嘲讽。接过支票后,当即将其撕得粉碎。她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被压迫者的尊严,显示了劳动者的骨气与价格:“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也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则表现出她纯洁、崇高的母爱。戏剧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二句话是:“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包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然而她已答应周朴园不当面相认,所以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小情。

3.鲁大海明显地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在与周朴园的斗争中,他逐渐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在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的同时,也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 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300块钱。之后,又顽强地跟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线光明 。

本文的表达技巧是:

《雷雨》人物语言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课文中,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各自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周朴园简短的语句、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和缓的语气、时而冲动的语调,鲁大海直截了当的语言,等等,都与人物各自的身份相吻合。而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相认一段,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周朴园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消除而不知所措的心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面对周朴园的谎话,侍萍欲说还休,一步一步巧妙地显露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欲言又止,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涵着三十多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接下来的控诉,更显示了她的极端愤怒。突出地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下各自不同的心理。如“(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那么, 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水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周朴园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一张支票就撕开了他伪善的面纱,使其冷酷、自私、虚伪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地位与尊严,至于别人的痛苦、别人的情感乃至死活,他何尝真正放在心上过呢?!

2.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义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周朴园“(汗涔涔地)哦。”“(抬起头来)你娃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鲁侍萍“(大哭) 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愤恨,痛苦,失望,悲哀,统统包括,可谓百感交集。

3.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哦,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推动情节发展)“老爷,没有事了? (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强烈的暗示: 不同也行)“说不定, 也许记得的。”(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推动;几乎要明说了)鲁侍萍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提醒、暗示。而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建议

本本课教学建议用三课时。教学时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建议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

2.第一课时: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理清结构,列出提纲,把握戏剧主要矛盾冲突。

3.第二课时:学习分析人物整体形象,提炼主题思想,应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从而真正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及作者的表现技巧。重点掌握戏剧冲突的独特性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与潜台词。

4.第三课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体会人物的感情( 强调进入角色),挖掘语言的隐含信息,从而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法,鉴赏作品的艺术性。在分角色朗读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品味相认这场戏的曲折有致。先让学生找出“相认"的对话,并画出来。(“你——你贵姓?”“我姓鲁。”/“你姓什么?”“我姓鲁,老爷。”/“你是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哦,你,你,你是——”“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然后想想剧情怎样使周朴园觉得四凤的妈像侍萍,侍萍为什么三次不吐露真相,最后却要说穿。想想这个相认的场面富有怎样的戏剧性。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分析一个回合,其他三个回合让学生试加分析。

5.课后,要引导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筛选、整理有关《雷雨》的学习资料,突出师生间交流的互动性和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探究性。

                                                                                                                                                                                                                                                                                                                                                                                                                                                                                                                                                                                                                                                                                                                                                                                                                                                                                                                                                                                                                                                                                                                                                                                                                                                                                                                                                                                                                                                                                                                                                                                                                                                                                                                                                                                                                                                                                                                                                                                                                                                                                                                                            练习与思考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          伺候          谛听

窟隆            见地          江堤

参考答案:

cén              cì            dì

kū  lòng         dì            dī

汗涔涔【hàn cén cén】:形容汗水不断往下流。

伺候【cì hou】:1.旧指侍奉或供役使。2.照料

谛听【dì tīng】:仔细地听

窟隆【kū lóng】:洞

见地【jiàndì】:对事物的认识和主张

江堤【jiāng dī】:亦作“江隄”。沿江的堤岸。

二、分组活动:分角色朗读。(提示:用心体会课文的每句台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进人角色,读出人物的感情。)

 三、课文将鲁侍萍与周朴园分隔三十多年之后的“相认”场面写得一波三折, 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的前后,心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根据情节的发展,列出周朴园“相认”前后的心理变化。

你——你贵姓?                             ( 平静 )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 猜疑 )

(忽然立起)你是谁?                          ( 紧张 )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 惶恐 )

哦,侍萍! (低声)是你?                       ( 惊讶 )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 责问 )

谁指使你来的?                             ( 恐吓 )

……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安抚 )

你的生日一四月十八一每年我总记得。 ……   ( 哄骗 )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 打发 )

四、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描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语言的丰富性。

1.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

参考答案: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 梅小姐”,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已知实情的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现了她痛苦的内心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2.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蔑视,从而显示出她的刚强和自尊。

3.周朴园   什么? 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淡的叙述,看不出说话者的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不安、激动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不安、激动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心境。

4.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一句反映了侍萍怎样的思想变化?第二句的语言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怎样的复杂感情?

参考答案: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明了她思想的转变。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的转折,巧妙地表达了侍萍那种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复杂的心情。

五、关于周朴园对于鲁侍萍的“怀念”, 历来有“真情”“假意”两种说法。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根据课文内容及你查阅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