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王庆国柴胡活络汤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8 发布于内蒙古

血分肝病有佳方——柴胡活络汤

新的学期新的旅程
Image

Image
-临床基础-

来源】“燕京刘氏伤寒学派”经验方(刘渡舟创制)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茵陈30g,凤尾草30g,土茯苓20g,草河车15g,当归15g,白芍20g,泽兰15g,土元10g,茜草15g,煅牡蛎30g,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凉血解毒,活血通络。

【主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证属湿热久羁,瘀血阻络。症见:肝脾肿大,胁肋刺痛,昼轻夜重,脘腹胀满,体倦乏力,面色黧黑,大便不爽,小便色黄,舌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滑有力。

【方解】本方是在刘渡舟先生柴胡解毒汤基础上加养血和血,活血通络之品而成。方中柴胡、黄芩相伍,疏肝解郁,清利肝胆,去陈莝、通六腑,而为本方之君药;茵陈、土茯苓、草河车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凤尾草凉血清热,解毒祛邪;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柔肝护肝;土元、茜草、泽兰、煅牡蛎等活血通络,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其功。

【加减】临床应用本方时应注意随症化裁,灵活治之。若湿热毒邪或肝火炽盛,则在柴胡活络汤的基础上加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名为三草活络汤;若湿热毒邪更重,口渴喜饮,舌苔黄厚腻,则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等,以加大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之力;肝区疼痛明显者合用金铃子散、丹参、赤芍、川芎等疏肝通络,活血止痛;大便溏稀,脘腹胀满而属于脾气不足者,加白术、茯苓、党参等健脾益气;兼中阳不足者,加干姜、桂枝、白术、党参等温补脾阳;小便黄、尿浑浊者,加虎杖、金钱草、车前草等清热泻火、渗利湿热;转氨酶居高不下者,加用五味子、垂盆草等;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A/G比例倒置,重用土元、茜草;伴有黄疸者,合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栀子柏皮汤等。

Image


Image
-临床心得-

王教授指出:血分肝炎既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同时也要活络祛瘀、养血和血,因为肝主疏泄,喜条达,气机畅达能促进血脉的运行,而肝又为藏血之脏,故肝病恒多气血郁滞之病,治疗以凉血活血为主,兼利气分湿热。临床症见:肝脾肿大,胸胁满闷或者刺痛,肝区不适,时有刺痛或胀痛,固定不移,昼轻夜重,口苦心烦,饮食不振,神疲乏力,或见齿龈出血,小便黄赤而短,脉象弦细而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白腻或微黄。盖胸胁满闷刺痛,昼轻夜重是瘀血之征,因为夜间阴气主事,血液周流速度减慢,故昼轻夜重。小便黄赤而短是湿热不尽的反映。治宜清利湿热、活血通络,方用柴胡活络汤加减。本方是在柴胡解毒汤的基础上,加入活络祛瘀、养血和血之品而成。

王教授指出:湿热疫毒之邪蕴伏是乙肝发生的根本原因,要治愈乙肝必须利湿解毒。由于患者感邪的轻重不同,体质各异,所以有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肝炎以及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等的不同。在同一种肝炎中又可分为不同的病期和证型。应根据不同情况及兼夹因素,选用清热解毒、凉血解毒、通下解毒、化湿解毒、活血解毒等。《医林改错》云:“疫毒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气血瘀阻贯穿于急、慢性乙肝的始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机关键在于湿热蕴蒸、瘀血内阻,重型肝炎的病机则主要为热毒炽盛、血分受病,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常因肝气郁滞,瘀血阻络而成。盖肝藏血主疏泄,肝气郁结,气不行血导致瘀血。至于慢性肝炎,因疫毒之邪蕴伏血分,况久病必瘀,慢性肝炎常见两胁刺痛、胁下癥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等瘀血之象,所以血瘀亦是其重要的发病基础,活血化瘀也是治疗乙肝的常用方法。总之,王教授认为:湿热瘀毒蕴结是乙肝的基本病理变化,所以,疏肝理气、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是治疗乙肝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并应贯穿于乙肝的治疗始终。叶天士云:“新病在经,久病入络”,因此气分湿热毒邪不解则转入血分,而使得肝脏血脉瘀滞,出现肝郁气滞,湿热困阻,血瘀络阻的病理特点。

若肝胆湿热未清,瘀血阻络,肝炎病毒羁留于肝,致肝失疏泄,湿热内阻,脾之运化赖肝之疏达,木不疏土致脾土壅滞,土壅则生湿,湿聚中州因壅可致虚,脾虚失于健运,气血化源不足,正虚又恋邪不解,而成肝热脾寒,虚实互存的复杂局面。症见:胁痛连及后背,口苦心烦,脘腹胀满,下午、傍晚为重,有时手指发麻,口渴,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舌苔白黄,脉弦缓。治宜清肝温脾,清利湿热,活血通络。方用柴胡活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方化裁,加活血通络,健脾益气之品。组成: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干姜10g,煅牡蛎30g,茵陈30g,凤尾草30g,炙鳖甲15g,丹参15g,土元10g,茜草15g,元胡10g,当归10g,白芍15g,生黄芪20g,炒白术15g,炙甘草15g。上述诸药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底方加减而来,此方在《伤寒论》中本用以治疗“少阳疏泄失司,兼三焦气化不利”之证,王教授继承刘渡舟先生的学术经验,认为:此方治疗少阳不和兼太阴脾虚之证最为合适,即肝胆湿热,脾胃虚寒。临证时只要抓住口苦胁痛,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的特点,就可以放胆使用,效果很好。方中用柴胡、黄芩疏利肝胆,清少阳之热,用桂枝、干姜、甘草三味药温补脾阳,天花粉生津止渴,牡蛎软坚散结。王教授加用柴胡解毒汤的两味主药茵陈、凤尾草以清利肝胆湿热;丹参、茜草、元胡、当归、白芍等活血通络,软肝缩脾;煅牡蛎、土元、炙鳖甲等软坚散结,消散癥积;生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等健脾益气,扶正祛邪。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温脾,清利湿热,活血通络,软坚消积之功。

Image


Image
-验案举例-

案一:柴胡活络汤加健脾益气、养血活血扶正之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叶桂玲,女,45,2015年11月18日初诊。

主诉:肝区不适,隐隐疼痛,口干口苦1月余。现病史:肝区不适,隐隐疼痛,口干口苦,唇红,厌食油腻,食欲一般,大便不爽,2、3天一次,小便黄,月经2月未至。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专科、辅助检查:2012年发现GGT、ALP升高,2015年11月2日中日医院检查:ALT:55,AST:43,GGT:311(0-52),ALP:188(40-150),IgM:335,抗SP抗体1000(+),抗核抗体1:320,除外甲、乙、丙、丁、戊肝炎。

中医诊断:胁痛,癥瘕。证候诊断:湿热久羁,瘀血入络,肝郁脾虚,阴分不足。

西医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肝左叶囊肿。

辨证分析:本案患者证属湿热久羁,瘀血入络,肝郁脾虚,阴分不足,本型临床最为多见,病机复杂多样,表现为肝热脾寒,湿热瘀血未清,即呈现肝胆有热,脾胃虚寒,湿热内阻,瘀血入络,寒热夹杂,虚实互见的病机状态。

处方:柴胡活络汤加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等扶正之品。

柴  胡10,炒黄芩10,茵  陈30,凤尾草30,草河车10,土茯苓20,生  地20,白花蛇舌草25,连  翘20,公  英30,桂  枝10,茜  草20,当  归15,生黄芪20,土  元6,炙鳖甲12,丹  皮10,14剂。

2015.12.09二诊:肝区疼痛减轻,口粘腻,舌红苔黄, ALT:16,AST:22,GGT:86(0-52),ALP:93(40-150),前方加煅牡蛎15,14剂。

2015.12.30三诊:服上方后自觉症状缓解,仍有肝区疼痛,返酸,上方加郁金10,继服14剂。

2016.1.20四诊:口中返酸,舌暗苔黄腻,2015.12.31 MR报告:肝右后叶上段及下段、肝尾叶多发血管瘤,肝小囊肿,胆囊少许泥沙样结石可能,胰体部良性、囊性灶,前方加垂盆草15,14剂。

2016-2-3五诊:仍有反酸,睡眠不佳,前方煅牡蛎加至20,加内金10,金钱草10,14剂。

2016-2-24六诊:肝区不疼,食欲可,二便可,睡眠可,舌、脉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前方继进,14剂。

按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原因不明、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肝炎,具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高血清自身抗体等特征,一般为持续性进展,可出现波动性,呈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常见的症状是乏力、肝区不适,此外恶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部不适或疼痛、皮疹、关节痛、肌痛、妇女月经稀少等也较常见。大约30%的患者诊断时已经出现肝硬化,超过40%的患者至少并发一种免疫性疾病,常见甲状腺疾病和类风湿关节炎。本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感染邪毒、药毒损伤、情志不遂等多种因素,内外因相互影响导致肝脏损伤而形成的一类病证。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肝炎尚无对应的中医病名,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属于中医“肝气”、“肝痹”、“胁痛”、“黄疸”、“积聚”、“臌胀”等。本案患者证属湿热久羁,瘀血入络,肝郁脾虚,气血亏虚,阴分不足,故治用柴胡活络汤加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等扶正之品。

案二:柴胡活络汤加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品治疗乙肝,肝硬化

黄青,女,45,2012年3月30日初诊。

主诉:肝区疼痛,脘腹胀满,体倦乏力半月余。现病史:肝区疼痛,脘腹胀满,体倦乏力,口苦烦热,手掌鱼际发红,口唇紫暗,时有牙龈出血,面色黧黑,形体消瘦,纳食一般,大便粘腻不爽,1-2天/次,小便黄,乙肝、小三阳病史10余年。舌诊:舌暗红苔白黄。脉诊:脉沉细涩。

专科、辅助检查:最近化验ALT:84,AST:59,B超:肝脏弥漫性病变,肝脏左叶明显缩小,门脉增宽,脾脏切除,腹水少量,胆囊壁增厚性改变。

中医诊断:癥瘕,胁痛,鼓胀。证候诊断:肝胆湿热久羁,瘀血入络,兼肝郁脾虚、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乙肝,肝硬化。

辨证分析:肝胆湿热久羁,瘀血入络,兼以肝郁脾虚、气虚血瘀,治宜清利湿热,凉血活血,补脾益气,养血通络。

处方:方用柴胡活络汤加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品。

柴  胡15g,炒黄芩10g,茵  陈30g,凤尾草30g,叶下珠10g,煅牡蛎15g,干  姜5g,茯  苓15g,炙鳖甲12g,土  元12g,生黄芪15g,白花蛇舌草20g,当  归10g,白  芍15g,丹  参15g。10剂。水煎服,日一剂。

注意休息,忌食荤腥油腻,甘甜食物及各种补品,并注意忌房事。

2012年4月9日二诊:服药后肝区疼痛、腹胀减轻,乏力好转,自觉活动后有劲,纳食尚可,大便日一次通畅,夜尿多,起夜2-3次。舌紫暗苔薄黄,脉沉细。上方加郁金20g,续服14剂。

2012年5月14日三诊:患者自诉服上方感觉良好,肝区不痛,脘腹不胀,体力增加,已恢复正常工作,纳食正常,二便可,随后自行停药两周。最近复查:ALT:32,AST:42,舌暗红苔白腻,脉沉滑。王教授于二诊方加生白术15g,桂枝5g,三棱10g,嘱其续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患者以上方为基础坚持服药1年有余,肝区无不适,体力精力均可,肝功化验正常,病情一直稳定,带病延年。

按语:本案患者证属湿热内蕴、瘀血入络,肝气克脾,气虚血瘀。故治宜清利湿热,凉血活血,补脾益气,养血通络之法,方用柴胡活络汤加减治疗。方中柴胡、黄芩疏利肝胆,清解郁热;茵陈、凤尾草、白花蛇舌草、叶下珠清利湿热,清肝降酶;炙鳖甲、土元、煅牡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茯苓、干姜温化水饮,利水消肿;黄芪、当归、白芍、丹参补气养血,化瘀行滞。二诊时王教授于原方基础上加郁金行气活血、解郁利胆,进一步加强化瘀理气之功。患者服用该方一月余,肝区不痛,脘腹不胀,ALT、AST基本降至正常,诸症大为好转,说明湿热得以清利,瘀血渐消,湿热入络有松解之势。三诊时王教授加生白术、桂枝、三棱等分别从健脾、温通、逐瘀的角度,针对肝硬化的基本病机酌情治疗。患者坚持服药1年有余,诸症稳定,肝功正常,能正常的工作生活。

案三:柴胡活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方加减治疗乙肝

张宪宏,男,45岁,2013年12月5日初诊

主诉:肝区胀痛一月余。现病史:10余年前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经中、西医治疗缓解,曾服恩替卡韦一年,因病毒指数下降而停药,现病毒滴度1600,肝硬化四项无异常。现症见:肝区痛,乏力,耳鸣,晨泄,皮肤发黄无光泽,舌质淡边尖红,脉弦细。

中医诊断:胁痛,腹泻。证候诊断:湿热内阻,瘀热久羁,肝热脾寒。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治法:清肝温脾,利湿解毒,活血通络。处方:柴胡活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方加减。

柴胡l0g,炒黄芩l0g,茵陈20g,凤尾草20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当归l0g,白芍15g,丹参l0g,桃仁l0g,土元6g, 元胡l0g,煅牡蛎15g,山萸肉15g,桂枝l0g,干姜15g,生黄芪20g,14剂。

2014年1月7日二诊:服药后肝区疼痛大减,大便正常,手足冷。效不更方,上方加炙麻黄6g,细辛6g。续服14剂。

2014年3月6日三诊:近日复查肝功,ALT:82.7,HBV-DNA:3.34,自觉右侧胁肋疼痛,胸骨后疼痛,心情不舒时加重,手足汗出,手心热,舌体大尖红、苔黄水滑,脉沉滑。王教授认为病有反复,湿热瘀血久羁,正虚不足渐显:

柴胡l0g,炒黄芩l0g,茜草15g,白芍20g,元胡l0g,川楝子l0g,郁金30g,煅牡蛎15g,炙鳖甲12g,丹参l0g,生黄芪15g,炒白术15g,茵陈20g,五味子15g,生地黄15g,桑寄生20g,山萸肉30g,桂枝6g。14剂。

2014年3月25日四诊:服上方后胸骨后疼痛无,肝区痛、乏力减轻,舌体偏大苔白腻,脉滑。脾虚湿困症状明显,予前方去川楝子、元胡、茜草,加藿香10g,佩兰6g,干姜6g,续服14剂,嘱病人节饮食、避风寒、慎起居。

按语:本例患者病情日久,久病入络,血络不和,故首诊时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加桃仁、丹参、土元、元胡等活血化瘀之品。又脾胃虚寒,晨泄明显,有肝热脾寒之病机存在,故合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次诊时患者手足冷明显,故合入麻黄、细辛以扶阳散寒。三诊湿热渐去,虚像显露,故加用生地黄、五味子、山萸肉、桑寄生等补益之品。四诊时热象不显,脾虚湿困症状明显,故加藿香、佩兰、干姜出入,使湿浊化,脾阳复而病自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