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吐蕃和宋朝的茶叶贸易

 思明居士 2023-04-09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2

前言

在吐蕃王朝的历史上,茶叶贸易曾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为吐蕃王朝的经济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本文就吐蕃和宋朝茶叶贸易的问题,做一个初步探讨。

早在唐代,中国茶叶就开始输往吐蕃;从唐代中期起,吐蕃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就很频繁,并以“蕃茶”之名来称呼唐朝的“蕃贡”。

到了宋代,茶马贸易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几乎每年都有“蕃茶”运到宋朝,由于西藏与内陆之间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成本较高等原因,所以北宋时期就出现了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对双方都有利有弊,利在于可以促进经济交流和军事往来;弊在于茶马互市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茶马互市的正常进行。

文章图片3

吐蕃的茶叶生产

茶,中国特产,也是世界三大名茶之一,中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历史上,由于中原王朝对茶叶的需求量大,所以中国的茶叶生产一直在增长,从唐代开始,吐蕃王朝也逐渐发展起了茶叶生产。

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原因,在吐蕃王朝时期,中原地区的茶叶产量十分有限;但是到了唐代后期,茶叶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吐蕃王朝也有了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

到了宋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中国茶产量也越来越大。

据《宋史》记载:“茶产者日蕃”;由此可见,宋代时的茶叶产量是相当可观的,而在吐蕃王朝时期,茶叶产量也有了一定增长。

据《新唐书》记载,吐蕃王朝在公元711年时,茶叶产量为50石;公元766年时,茶叶产量达到了200石;公元842年时,茶叶产量为380石。到了公元848年时,吐蕃王朝的茶叶生产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据《旧唐书》记载,吐蕃王朝的茶叶产量已达1000余石。

文章图片4

关于吐蕃王朝的茶叶生产规模,《新唐书》也做了记载:“吐蕃贡茶,亦以茶马互市为便”,可见,在吐蕃王朝时期,茶叶生产规模是非常大的。

因为茶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所以在吐蕃王朝时期,它也是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旧唐书》记载:“茶为蕃贡之长”。

茶叶的出口

西藏的茶叶主要出口到尼泊尔、印度和缅甸等国家,其中尼泊尔和缅甸的茶叶是由我国茶商直接从印度进口。西藏的茶叶主要是销往国内,因为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

文章图片5

在宋史中,对于茶马互市的记载不多,但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一条关于宋与吐蕃之间茶叶贸易的记载:

“宋制,岁遣使赐吐蕃茶十五万斤,自是岁至,岁不暇给,或因事不至。”

从这条史料来看,北宋与吐蕃之间的茶叶贸易并不稳定,但每年都有大量的“蕃茶”运到宋朝。这主要是因为双方之间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成本较高等原因所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朝和吐蕃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

1、实行以茶易马政策;

2、在茶马市场上设置商人;

3、规定每名商人只能从一个商人手中购买一定数量的“蕃茶”。这3种办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方之间的贸易矛盾。

宋朝与吐蕃之间的茶叶贸易主要是通过“蕃茶”来进行,而宋朝朝廷所发“蕃茶”则是由“茶马贸易”转化而来的,在宋朝与吐蕃之间的茶叶贸易中,“茶马贸易”占到了绝大多数;这种茶叶贸易可以将大量的吐蕃马匹带回内陆,起到了促进双方之间经济交流、军事交流以及政治交流的作用。

在宋代,西藏茶叶的主要出口地是尼泊尔、印度和缅甸等国家,这些国家的茶叶主要由印度商人从印度进口,然后再运到我国内陆,再进行销售;在销售过程中,这些商人要从中国购买一定数量的茶叶,然后再从中国运回印度。

文章图片6

宋朝对吐蕃茶马贸易的态度

宋、元时期,宋朝与吐蕃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友好。

《宋史》记载:“宋、元以安西四镇为边,边地自吐蕃以西,皆以蕃人镇守,不得自由,由是两蕃与中国渐生嫌隙。”

在宋朝看来,吐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与其发生冲突,势必会影响到中原地区的安全。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吐蕃和宋朝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在两宋时期,双方之间多次发生过战争。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公元1094年的“西夏之役”中;宋军与西夏军队在兰州交战时,吐蕃军队“袭破金州”。

文章图片7

北宋对这一事件十分重视,并派遣使者前去与吐蕃商讨处理方案。不过宋军使者到了吐蕃军营后,遭到了吐蕃军队的殴打和羞辱。

最后宋军不得不将他们驱逐出境,北宋时期,吐蕃军队经常侵扰宋朝边境地区。如在熙宁七年,吐蕃军队就多次攻打甘州,而朝廷也曾多次派遣军队前去镇压。

然而,由于吐蕃军队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宋朝军队往往难以取胜。

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宋廷奉行“以德服人”的政策,因此对于吐蕃的挑衅,宋朝就没有采取强硬措施;据《宋史》记载:

“十年四月,吐蕃入寇金州、西川诸路。宋遣官安抚吐蕃,如王师来降者,以恩赦赦之。夏四月庚申,命四川制置使陈尧叟将兵讨之。”

南宋时期的这段记载很好地体现了南宋朝廷“以德服人”的政策。

文章图片8

宋代对茶马贸易管理政策的调整

北宋时期,随着边军战斗力的不断增强,宋朝在对吐蕃的茶叶贸易中取得了很大胜利。

但是,随着宋军战斗力的不断增强,北宋与吐蕃之间的茶叶贸易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宋军与吐蕃之间的茶叶贸易陷入了困境;面对这种情况,北宋王朝对茶马贸易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取得了一些效果。

首先,北宋王朝取消了“茶马司”这一机构,并将其并入“转运使司”,由于茶马贸易的主要部门是“转运使司”,所以取消“茶马司”这一机构后,宋军在与吐蕃的茶叶贸易中就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其次,北宋王朝开始实行以“买茶制”为主、“运茶制”为辅的茶叶贸易制度;北宋王朝虽然取消了茶马司这一机构,但是在经营策略上仍然沿用了以往的方法。

北宋王朝之所以会采取以“买茶制”为主、“运茶制”为辅的茶叶贸易制度,主要是因为在对吐蕃进行茶叶贸易的过程中,宋军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茶马贸易中出现了许多官商勾结、牟取暴利、私茶走私等现象。

文章图片9

南宋时期“茶马互市”的特点

南宋时期,茶马互市的情况与北宋有所不同;北宋时期,内陆到吐蕃的茶叶都是政府特许经营的,由当地政府委托茶商办理茶叶运销事宜,在这种情况下,吐蕃与宋朝之间的茶叶贸易基本上是以官方为主。

到了南宋,政府不仅取消了对茶商的特许经营制度,而且还限制茶商运销藏茶的数量、价格和次数。

比如,南宋政府规定:“藏人户每年须运茶六万六千斤,每岁只许运二次。”

此外,南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还出现了两个新特点:一是茶叶贸易由官方控制;二是运输茶马的道路不是由政府指定,而是由茶商自行选择。

文章图片10

这两个新特点,为以后元明清时期西藏地区“茶马互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的来看,宋代“茶马互市”的管理制度日趋完善,茶马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茶叶是一种易损耗的物资,所以在茶叶贸易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了“茶马互市”的正常进行。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南宋时期“茶马互市”中出现了茶叶交易由官方控制的情况,导致茶价上涨,进而引起吐蕃贵族的不满;

二是由于茶商与茶马司官员勾结,私贩私运茶马,扰乱了“茶马互市”的正常进行;

三是由于茶叶交易中出现了私茶、官茶混杂,以致茶商无法掌握茶叶交易的数量和价格;四是由于宋朝政府对茶马贸易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马互市”的正常进行。

文章图片11

茶马互市”对双方都有利有弊

吐蕃与宋朝的茶叶贸易,从宋朝方面来说,是为了满足吐蕃地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和军事往来;对吐蕃方面来说,是为了获取茶叶这一重要的贸易物资,进而保障茶马贸易的正常进行。

但茶马互市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茶马互市中,吐蕃为了获取更多的茶叶和其它物品,不惜以重金收买宋朝的官员。所以,在一些地方上出现了官逼民反的情况;

第二,茶马互市中还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现象。因为宋朝政府征收茶税和马价不一,所以一些商人就以各种借口来进行牟利;

文章图片12

“茶马互市”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西藏与内陆的茶马互市,对双方都有利有弊,所以在茶马互市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茶马互市的正常进行。

在北宋时期,由于吐蕃与宋朝之间的茶马贸易规模很大,所以宋朝在茶马互市中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北宋时期朝廷已经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禁止商人贩运私茶到吐蕃地区;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打击“私茶”和“走马”,包括“毁茶”、“剥茶”等行为;其次,宋朝还加大了对茶马交易市场的管理力度,要求各级官府对茶马贸易加强监督。

同时也加大了对茶马交易市场的管理力度,对非法贩运私茶和走马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文章图片13

总结

茶马互市的产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茶马互市促进了青藏高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吐蕃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也使得茶叶成为当时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说,茶马互市在吐蕃王朝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茶马互市也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总的来说,茶马互市对青藏高原地区和中原地区都有很大帮助;但在宋朝以后,茶马互市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茶马互市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逐步走向了衰落。

文章图片14

参考文献

(一)《吐蕃史》,王春瑜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44页。

(二)《西藏通史》(第一卷),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4页。

(三)《西藏通史》第四册:“茶马互市”部分,第43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