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中医世家郭贞卿先生经验方二十首

 九不同 2023-04-11 发布于广西

        一、楂蔻饮

        风疹块即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我治此病,特别是慢性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更强调三点,即祛风、和血和改善体质,因为正气内充,气血流畅,何病之有。治疗此病,我以楂蔻饮为基本方剂,使用五十多年,疗效较好,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者尤佳。

       方剂组成:山楂45克,红蔻15克,蝉蜕6克,僵蚕10克,防风10克,绿豆皮30克,紫荆皮21克,竹叶心1束,白砂糖30克。煎煮取汁,兑入白砂糖调匀服,急性可每日服5~6次,慢性每日2~3次。

       加减法:血燥血虚者,加当归、赤芍、地黄、首乌;血热者,加生地、丹皮、紫草;风胜者,加苍耳子、乌梢蛇、地龙、甲珠、浮萍;挟湿者,加薏苡仁、土茯苓、白藓皮。

        五十多年前,曾治一孕妇,平素有时吃鸡、鱼、魔芋后,即有腹痛、浑身发风疹块等情况,但一日半日即过。这次发作却较为厉害,瘙痒难忍并伴呕吐,更医数次,而无甚疗效,已一月余。适逢我二哥到此,为之诊视,处方:山楂45克,红蔻15克,绿豆皮30克,老白糖30克,竹叶心1束,因其瘙烂处红肿,更加银花12克,连翘12克,续服四剂,痊愈。随访病员数年,未曾复发。自此后,我即用此方加味治疗漆疮、药疹等多种过敏性疾病。兹举一例:

         徐 xx ,女,49岁,干部。1977年8月,病员鼻孔内生一疮,红肿,痒痛,恶寒,经服清解中药肿痛已减。因局部外用磺胺软音后,诸症较前更为严重,整个颜面出现红斑丘疹,流黄水,舌质红、苔黄,口渴,心烦。用楂蔻饮加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菊花10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瘙痒减轻,黄水减少,续服三剂,大量脱皮而痊愈。

       用此方时,山楂宜用大剂量,一般不得少于45克,根据具体情况,还可酌情增加。在前人方剂和民间验方、单方中,亦有用山楂治疗荨麻疹的。据现代药理研究,山楂含有黄酮类物质,有抗过敏作用。此外,似也应当与山楂解肉积、活血祛瘀、行滞散结等作用有关。

         二、固表祛邪方

        我早岁行医,接受父亲的经验,对于老幼以及常易感冒之人,只要具备鼻塞多嚏、流涕、头痛、恶风等主要症候,常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后来,我在这个基础上,制成固表祛邪方,专用于老幼和常易感冒的青壮年病员。近年来,我对于一切人感冒,只要无继发感染者,都以此方加味治疗,对症状的改善和感冒的预防确有好处。

        方剂组成:黄芪24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葛根12克,羌活10克,薄荷6克,甘草3克。先用温水浸泡1~2小时,后用武火煎,沸3~5分钟,日服三次。

        加减法:风热者,可减轻黄芪用量,加银花、连翘、芦根(均重剂),咳嗽者,加杏仁、贝母、前胡;头痛较甚者,加桑叶、菊花;热盛痰唾黄稠者,加知母、瓜萎皮;风寒者,加白芷、辛夷、生姜、葱白;咳嗽者,加金沸草、款冬花、百部;头痛甚者,加川芎、细辛,身痛者,加桑寄生、秦艽,挟湿一身重痛者,加芜活、独活、苍术;胸闷,呕恶,纳呆者,加厚朴、半夏、茯苓之类;挟暑,暑重于湿者,加麦冬、五味、滑石、荷叶之类;湿重于暑者,用芳香化浊之鳌香、佩兰、蔻仁,或用辛开苦降之厚朴、半夏等,当视症而定,但均可加香薷。

      我认为,婴幼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元真未充,老年元真不固,根本动摇,治疗他们的伤风症,就应以补为攻,守住根本,不可一味表散。就临床观察来看,对老幼感冒尤为稳妥,而对平素常易感冒或气虚感冒的青年、中年、壮年病员,服用此方,不仅症状改善较快,而且感冒次数也明显减少。根据《本草备要》记载,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本草汇言》载有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等论述,再结合我的临床体会,感到黄芪的补肺实卫,以及'解肌热''驱风运毒'的功用,不仅有利于解表祛邪,而且有助于腠理致密抵御外邪侵袭,于治于防,两能兼之。故对一切感冒病员,以此方为基础方,临床证明,确有较好的疗效。

         三、二甲二虫散

       咽中如有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为梅核气,常伴有精神忧郁,胸闷善太息等症。其病因病理,主要是由于精神不遂,气郁生痰,痰气交阻所致。我的体会是,此症初伤气分,久延血分,痰淤交阻,郁而发热,草木攻病,难以见功,不若用虫类搜剔,使散剂缓攻,能达消而去之的目的。于是选善化瘀之廢虫,养阴消癖之鳖甲,消痰散结之僵蚕,透达经络之穿山甲,组成一张性偏寒凉、味属咸苦的昆虫动物类的逐瘀消痰通络方剂。

        方剂组成:鳖甲、穿山甲、䗪虫、僵蚕。其分量的比例为4:1:1:4,共为细末,每服1克,日二次。

        《本草新编》载;'鳖甲善能攻坚,又不损气,阴阳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但宜研末调服,世人俱炙片入汤药中煮之,则不得其功矣。'其他如僵蚕、甲片、䗪虫当须为末吞服的记载,亦复不少。此方治梅核气久者较佳,久病入络,叶天士主张丸药缓攻,用散剂亦有缓攻之意,缓缓图治,络通痰消则气血流畅,病自消除。我主张使用散剂,一是服用方便,二是便于久服,三是疗效确比汤剂好,这与文献中对此几味药的最佳服法是为末吞服的记载相一致。此方对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窦炎等而致的梅核气,在无急性感染的情况下,疗效颇佳;对于由精神刺激或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等疾病引起的梅核气,亦较令人满。

       服用此散剂,我一般常根据具体病情,处以汤剂吞服,一般作法是:血虚肝郁者,用逍遥散,心脾两亏者,用归脾汤,痰气交阻,胃失和降,偏寒者用半夏厚朴汤,偏热者用温胆汤。

         四、加味小柴胡汤

        火眼,通常称为红眼病。由外感风热引起,突然发病,眼脸红肿,结膜呈鲜红色网状充血,又痛又痒,怕热怕光,睁眼不开,流热泪,眼哆多,通常兼有头痛、鼻塞、恶寒、发烧等症状。治疗此症,我用加味小柴胡汤,疗效确切。

        方剂组成:柴胡15克,法夏9克,沙苑子10克,栀子10克,甘草3克,羌活3克,黄芩10克,芒硝9克(用酒溶化,待诸药煎好后,再兑入),日服三次。

      使用此方应当注意:一是使用辛温的羌活量要少,取其既能驱风镇痛,又能反佐苦寒;二是使用咸寒软坚的芒硝,不一定要有便秘之症,泻下能釜底抽薪,使上焦之壅热能随泻下而得到排出。临床上,此症往往泻后痛减痒轻,次日肿退哆少,疗效颇为满意。

      加减法:泪多者,加夏枯草、秦皮、青箱子、桑叶、龙胆草等;肿甚者,加车前草、木通、密蒙花、泽泻;痒甚者,加荆芥、防风、菊花、薄荷;充血凶者,加仙鹤草、紫珠草、红花、白茅根、丹皮。

       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保持二便通畅。

         五、夜啼方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机蓬勃,尽管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但痊愈和恢复也较迅速。因此,把小儿纯粹当作成人的缩影是错误的。小儿用药宜轻,所谓轻者,一是清淡,二是轻灵,三是中病即已,同时用药还要有引导性。基于这种思想,我选用民间验方蝉花散加味名为夜啼方,以治疗此症。

       方剂组成:蝉蜕(去头足)7个,薄荷叶1.5克,广木香1.5克,通草1.5克,甘草1.5克。水煎,日服三次。

         加减法:心热者,加淡竹叶,兼导赤之意,况蝉蜕甘寒能散风热,薄荷叶辛凉能疏解风热,二药又善清心除烦。脾寒,脾脏虚寒,阴盛气滞,以致郁积不舒,或绵绵腹痛而致夜啼。轻者,方中有甘草、广木香,已足以对付;重者,根据其程度,加炮姜、砂仁等。惊吓,在一般情况下,我不主张用重镇安神药,如龙齿、琥珀、辰砂之类。小儿思维和成人迥异,惊则气散,气散常并痰升,上逆于心,他不会因为思虑忧愁而加重气散;小儿常会由痰升阻碍气机,使气散不得归,因此,受惊后的主要问题,在于气散痰升,所以,只需要在夜啼方中加胆星之类。

        六、加减玉女煎

        牙痛有虚实之分,虚责之于肾,实责之于胃。足阳明入上齿龈,手阳明络下齿龈,但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牙痛无不关乎于胃肾,治疗上需要善于调整二者。

        东垣清胃散(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治实火牙痛。《医方集解》引录此方时,更加石膏,则清胃之功更显著。景岳的玉女煎,本为少阴不足,阳明有余之牙痛而设,实有深义。经我长期观察,发现阳明气火有余,少阴阴精不足的牙痛,不是少数。绝大多数的牙痛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阴精不足现象,因而加减配成此方,做为临床治火热上攻牙痛的基础方。

       方剂组成:生地20克,牛膝12克,石膏30克,麦冬18克,知母10克,防风10克,刺蒺藜12克,骨碎补10克,蜂房10克,蝉蜕10克,地骨皮20克,细辛4.5克,白芷10克,升麻10克。水煎服。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胃热多为血气俱热,故除清阳明经热的石膏、知母之外,更配伍凉血的地骨皮、生地。《内经》说:'火郁发之。'用防风、刺蒺藜,正合此义。从东垣清胃散看来,升麻一味既能作为引经药,又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况石膏与升麻并用,除能升泄阳明气分之热外,又有清解炎上热毒之效。牛膝导热下行,骨碎补苦温补肾、活血、坚骨,治牙疼古有记载。露蜂房治风火牙痛,方书中多以噙、搽或漱的方式用药,至于入煎剂,我体会也较好。细辛的作用当一分为二,辛温之性能起反佐作用,镇痛之用可治其标。麦冬与生地相合,是取其金水相生之义。临床用之,常有效应。

       加减法:大便干燥者,加大黄;疼痛厉害者,用花椒、细辛、石膏煎水漱口;牙痛久治不愈者,加肉桂1克,附子1.5克,以引火归源;有风热表证者,加薄荷、葛根;项下结核、目赤耳鸣者,加夏枯草、栀子。

       忌一切辛燥、油腻、腥腐之物。

        七、丹参鳖甲饮

       郁热瘀血而致胃痛,临床症状常表现出如下几个要点:1.心烦,舌苔微黄略腻、苔可薄可微厚,但舌尖红、舌畔有瘀点或瘀斑,或舌下青筋紫黯、粗隆,2.除胃痛症状外,还具有肝气不舒的症状,如肋胁胀闷、呃气等;3.胃痛时间较长。具备以上几点主要症状后,即可使用丹参鳖甲饮以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栀子12克,良姜12克,香附10克,丹参20克,白芍12克,枳实10克,没药3克,鳖甲15克,桃仁10克,甲珠3克,柴胡3克~10克。水煎服。

        加减法:疼痛厉害者,加延胡索、金铃子;胸腹胀闷甚者,加檀香、佛手、降香;口苦,苔黄者,加黄连。

        使用此方时,舌苔厚腻和无苔都不很适宜;倘舌体胖大、色淡,也不适宜。

         八、公丁散

       寒湿胃痛,临床上的诊断要点为:1、舌苔厚腻、色白或淡灰;

2、舌质色正,口中和或泛清涎;

3、胃痛绵绵不休,有畏寒感。见此主要症候者,可用公丁散。

        方剂组成:公丁香、吴萸、小茴香、广木香、官桂、砂仁、良姜,各等分,共为细末,用白饮吞服,每日服2~3次,每次3~6克。

        配合服法:外感风寒,恶寒无汗者,可用辛温解表剂,如荆防败毒散之类,煎汤吞服此散;脾胃气虚者,神疲肢冷,大便溏薄,舌淡而胖嫩,用黄芪建中汤一类,煎汤吞服此散,至于寒热错杂,用清热除湿之方煎汤,吞服此散,效果亦颇佳。

       口渴,舌质红,苔黄、无苔等,俱不适宜使用此散。

        九、解郁舒心汤

        情志之郁,总由平心,隐情曲意不伸,是为心疾,最易波及肝牌。伤心则出现神志恍惚,悲忧善哭,时时欠伸等症状,伤肝牌则腹中窄隘不舒。解郁舒心汤治郁伤心神为主,肝气郁结为主者,不在治之范围。

       使用本方临表现主要点为:

        1、有明显的精神刺激病因;

        2、表现为曲意不伸之精神症状;

        3、脉或弦、或紧而数,舌边尖红,有舌苔。

       方剂组成:香附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天花粉10克,藕节10克,黄芩10克,延胡索6克,灯芯6克。

       冷水浸泡半小时后,文火煎。每日服三次,空腹服。

        加减法:心烦,口苦者,加黄连、青黛;痞满腹闷者,加厚朴、枳壳;舌质紫黯,胸肋刺痛者,加桃仁、红花,舌苔白腻,咽中如有物阻者,加半夏、瓜蒌、南星,另用肉桂炭吞服;悲伤欲哭,舌苔少者,加小麦、大枣,胃院痞闷,饮食不消者,加麦芽、山楂、神曲;失眠者,加夜交藤、合欢皮、琥珀。

       本方对忧思气郁伤心,临床运用疗效颇佳。病案举例:

       童 xx ,女,45岁。素常心胸狭隘,吵架后,过度悲痛。《灵枢·口问篇》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怒郁伤及肝牌,而致胸胁胀闷,喉中如梗,纳谷不香,食而难化。郁伤心神,则精神恍惚,夜梦纷纭,悲伤欲哭,时时欠伸。舌苔白腻,舌质黯,脉弦细。病历一月,为时不久,诺其可治,嘱其能恰情自遣,宽怀调养。用解郁舒心汤加小麦、大枣,四剂后,诸证向愈。因其白带多且清稀,用傅青主完带汤二剂善后三月后追访,病未复发。

        刘 xx ,男,48岁。因被诬陷受罚,怒郁难伸,因之精神恍惚,无敌痴呆苦笑,长呼短叹,胸胁疼痛,多方调治,诸证如旧。经我诊时,舌边尖红,苔薄微黄,脉弦数,用解郁舒心汤二剂而心胸开展,精神明显好转,续服几剂,恢复常态。

        方义解释:方中香附、川芎、延胡,皆为行气和血止痛之品,其中延胡以治诸痛为主,川芎、香附为行气开郁之要药。三药皆通而能窜,是能行能走之动药。白芍养阴补血柔肝,且能镇痛,与川芎、香附配伍,刚柔相济,与黄芩一炉,则能清泻血分热结,与甘草同行,则酸甘化阴。郁伤心神,除引起气机升降出入逆乱外,心阴心神常因神伤而亏,何也?夜难成寐,神不守舍,神无宁时,精气必过耗而致亏损。故切忌纯用刚药以解郁耗气。我常想,比如灯暗挑灯,纯用刚药是只挑灯芯不加油,促其早灭,只用柔药是加油而不挑灯芯,有油而不亮,只有又加油又挑灯芯,才能维持其持久的光明。天花粉清生津,能助白、黄芩、灯芯清心降火,利尿安神。用清热药何故?这是因为郁能化热,郁怒越速,越烈,则化热愈快,不清热利尿则心热无出路,不生津则川芎、香附嫌其燥。至于用'凉血养血,利水通经'的藕节,有防其动血的另一层含义,用平肝安神的茯神,自是理所当然的。

        十、楂通莱苏饮

       饮食过度,恣啖酒肉油腻,或脾胃伤损,稍多纳入,则停饮留食,可谓之积。《医学心悟》说:'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此方主要治疗饮食停滞,气机不畅所致之以气胀为主的腹胀,症见暖气,腹胀,叩之如鼓响,舌苔腻或腐。

        方剂组成:山楂30克,通草6克,莱菔子18克,紫苏梗10克,广木香3克。水煎服。

       加减法:大便干燥者,炒莱煎子可用至30克;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茯苓、前仁等;菩厚呃腐者,加炒焦麦芽、神曲,饮食停滞者,加槟榔、枳实;胀而且痛者,加延胡索、厚朴、青木香;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槟榔、厚朴。

        十一、朱苓止泪汤

       眼睑红烂,流泪不止,舌质红,苔黄,口渴,脉数等。此病现代医学称为脸缘炎,中医称为脸弦赤烂,俗称红眼边。此症以热与湿毒相搏,停于眼睑为多,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朱苓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滑石18克,木贼10克,玄参12克,白芷10克,菊花10克,阿胶(烊化)10克,大黄6克(酒泡后下)。水煎服。

       加减法:炎症明显,红赤较甚者,加蒲公英;糜烂、红久不愈者,加白袭,畏光较著者,加山栀、青箱子、野菊花。

       十二、地竹润目汤

      眼目中自觉干涩,且痒,揉拭则略好,停后又痒涩,且愈揉愈干涩。平时并无红赤现象,亦无其它明显痛苦,此乃血虚风邪乘之,可用地竹润目汤,补肝肾之阴,祛风邪,润目止痒。

        方剂组成:熟地20克,生地15克,玉竹18克,石斛12克,夜明砂10克,桑叶10克,黑芝麻30克。水煎服。

        加减法:痒甚者,加刺蒺藜、花椒、防风;有轻微红赤者,加当归、红花,苔腻者,加朱苓、茯苓、车前草;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当归、首乌、阿胶。

        十三、健脾消胀汤

      脾虚之胀,症见腹胀,按之中空无物,矢气或暖气后较为轻松,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舌淡苔薄,口中无味,精神抑郁,时呃腐,多见于体质较差或老年人生气或伤食之后。

       方剂组成:白术15克,茯苓12克,薏苡仁15克,甘草5克,官桂9克,枳壳10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神曲10克,车前仁10克,莱菔子10克。水煎服。

       脾胃虚弱之人,怒郁伤肝,肝气不舒犯脾,或略为多食,及不易消化之物后,所致腹胀不思食。治疗此症,要以健脾理气为主,略佐消导,而单从疏肝理气及消导着手,很难见效,且益致伤损牌胃。

       加减法:血虚者,加当归、白芍,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升麻;院闷者,加薄荷梗、香附:伤食者,加焦三仙。

       十四、檀香汤

      肝气犯胃而致宛气,胃腕胀痛,干呕,胁肋不舒,舌苔腻或白或薄黄,口苦,脉弦,心烦。可用檀香汤加减治疗。

       方组成:丹参20克,檀香6克,延胡10克,金铃炭10克,白芍12克,甘草3克,砂仁6克,良姜10克,广木香4.5克,官桂10克。水煎服。

        加减法:口苦,呕吐者,加竹茹、黄连;肠鸣,腹痛且泻者,加陈皮、白术、防风;泛吐酸水,时时嘈杂者,加煅瓦楞子或左金丸,以平肝和胃。

        十五、益气补肾汤

        本方主治眩晕,视物旋转欲倒,严重者不能张目,胸中泛漾欲吐,动作则加剧,舌质淡或胖嫩,脉细。特别是持久劳累后所致四肢无力,肢节疼痛,头昏晕,不思食等症,更为适当。

      方剂组成:熟地24克,山药18克,枸杞15克,芡实30克,巴戟12克,党参20克,玉竹20克,当归15克,天麻10克。水煎,日服三次,体弱者,加鸡炖服。

       加减法: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加桑椹子、菟丝子、首乌、银柴胡、胡黄连,四肢欠温,腰膝酸软或疼痛,舌质淡者,加鹿角胶、肉桂、菟丝子、狗脊、杜仲,面色觥白,神疲力乏者,加黄芪、白术。

        十六、清肺解毒饮

      鼻上生疔起疖,或鼻窍内发热,红赤,出气觉烧等,又肺痈、咳吐脓血臭痰。胸中隐隐作痛,脉滑数者,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浙贝母10克,辛夷花10克,甘草6克,黄芩15克,杏仁10克,薄荷叶6克,薏苡仁12克,蒲公英20克。水煎服。

       加减法:痰多质稠者,加桃仁、桔梗、冬瓜仁,发烧甚者,加银花、连翘、丹皮、鱼腥草;肝火旺者,加丹皮、山栀、夏枯草,伤阴者,加玄参、石斛、麦冬,气虚者,加黄芪、白术。

        十七、固经汤

      《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崩漏的病因,多是血热、气虚、气郁、血瘀等,但发病的主要机理,还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所以,治本之法,当是固摄冲任,故以固经汤为治本之剂,以此随症加减。此方主要用于血热不甚者。

        方剂组成:党参(重者可用红参)20克,白术15克,熟地(血热者用生地)18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9克,杜仲9克,远志3克,炙甘草6克,乌贼骨(煅)12克,莲房炭15克。水煎服。

        加减法:血热者,加青果、地榆、白茅根、生地;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易人参;血瘀者,加五灵脂、蒲黄、参三七、花蕊石;血寒者,加艾叶、吴茱萸、黑姜;气郁者,加益母草、血余炭、藕节。

        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培元固中,熟地滋阴补血;山萸肉、五味子温补肝肾,浩精固气,杜仲甘微辛温,甘温能补肝肾之阳,辛温能畅气血之滞,使无留淤作弊;远志交通心肾,与归脾汤中用此同义;乌贼骨收敛止血,用于下元不固。莲房炭为治崩漏出血之专药。整个处方,偏于温补,因此治疗崩漏,又不可用于热象较显的病员,主要用于崩漏日久,气血两亏,或素体气虚之人患崩漏,以及崩之太盛而致血去过多,时虽不长,却气随血衰。临床表现为体倦,食少,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耳鸣,心跳等症,至于所下之血色,可随证而变,血热色紫,血淤凝块,血寒色淡。在血热崩漏证,过用寒凉后,或日久不止者,出现上述症状,亦当用此方加减使用。

       十八、参蛇洗剂

       此方主治外阴瘙痒症。此症为一种妇科常见而又痛苦的病症,我根据前人蛇床子散衍化为此方,治疗感染及外阴湿疹所致的阴痒,有明显疗效。对于其他如糖尿病之尿液的刺激、外阴静脉曲张、外阴白斑等病出现的瘙痒症,仅适用于其中湿热下注的类型。

      方剂组成:蛇床子12克,当归10克,花椒10克,刺蒺藜12克,黄柏12克,贝母3克,苍耳子(或叶)10克,苦参12克。

         水煎后澄净,冲洗外阴部。

         本方对阴道、外阴有霉菌、滴虫、阴虱和蛲虫等感染,对外阴湿疹等均有明显疗效。对于湿热带下,不论有无外阴瘙痒,均可用本方煎水冲洗外阴,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十九、催乳补需汤

       产后乳汁甚少,或完全无乳,均称乳汁不下。若属气血虚弱者,乳房无胀痛感,面色萎黄或白,若属肝气郁结者,乳房胀满且痛,甚或发热,精神郁闷。总之,产后以虚为主,肝气之疏泄亦关乎乳汁之疏畅与否,所以,大补气血和疏肝通络当为治此症的大法。据此,拟定此方。

       方剂组成:当归15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黄精15克,山药20克,白芷9克,通草6克,甲珠6克,王不留行10克,墨鱼2条,金钩6克,淡菜15克,猪蹄1对。

        炖汤吃,可以放盐、葱花等调味品。

         二十、云母散

        产后腹痛,即产妇分娩后,子宫收缩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阵发性腹痛,按之有硬块,一般称为'儿枕痛'。因产后有血虚多淤和气滞的特点。因此,产生本病的原因,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不畅的机理,一般认为又有血虚、寒凝两种症型。综合起来,总的治疗原则是以养血调气为主,佐以温散、行滞、活血之品。我认为,产后特点不仅是血虚多淤和气滞,而且还有积水的问题存在,治疗产后腹痛,还要注意区分蓄血和蓄水的孰多孰少,基于这种认识。我自制此方为治此症的基本方,临床验证,用之对证,屡试成功。

        方剂组成:党参15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防风10克,云母石15克,草莓10克,木瓜10克,薏苡仁10克,炒金铃10克,蚕砂12克,海桐皮9克,附片(先煎)9克,川芎6克,益母草12克。水煎服。

      加减法:少腹疼痛,拒按,触之坚硬,小便利为淤血重,方中活血药剂量大于利湿药;少腹硬而小便不利,或淋漓胀痛,乃积水重,方中利湿药用量大于活血药,少腹冷痛拒按,触之有块,得热稍减,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者,加桂枝心、木香;头晕耳鸣,腰部坠胀,大便结燥,脉虚细者,加熟地、阿胶珠、续断、麦冬。

        李 xx ,女,30岁。孕四产三,产后阵发性腹痛,按之有硬块,痛时甚剧,拒按,能热稍减,舌质淡,苔白,脉沉滑。疼痛每因哺乳加重,经医院妇产科检查,诊断为产后官缩痛,排除有血块、部分胎盘、胎膜残留所致,口服复方阿司匹林无效,我诊后,询知小便利,用上方,服一剂知,续服二剂即痊愈。此类验案甚多,值得提及的是,产后恶露未尽、血晕等症中伴随的腹痛,一般不属于单纯使用本方的范围。

       《妇人良方》载产后腹痛如绞,用当归末五钱,白蜜一合,水一盏,煎服。当归与川芎合用,名为佛手散,能行血活血,加配金铃子则止痛作用更强。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前人称为风药中润剂,为产后防止及治疗风邪入侵的要药。风为百病之长,在此症中自当为选用之药。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蚕砂,海桐皮均能祛风除湿,故尔入方。《晔子本草》认为木瓜能治心腹痛,《圣惠方》中的木瓜丸,用以治积年气块,脐腹疼痛,其与行散药物相配,能使之敛散得宜。附片在此方中,有寒时则为温散之品,可视病情而定剂量,无寒时则为推动之药,益母草既能活血,又能利水,功兼两用,故均入选。至于方名冠以云母,是因为此物长于纳气坠痰,止血敛疮。《本经》谓其'主身皮死肌。'《别录》谓其'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从病机上看,颇与产后腹痛宜。另外,《千金翼方》用云母粉服三方寸匕,三五服,治带下。《积德堂经验方》用云母粉15克,温酒调服,治妇人难产,经日不生。据此,我体会到此物之长,用于产后能坚固肌理,利水泄湿,这于产后腹痛,当有益处,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郭贞卿医论集》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举杯邀明月,坐看白云生;

轻抚广陵散,牵谁梦中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