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譫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二阳并病,指的是太阳阳明并病。太阳证罢,表证解了,才能攻里。大便难是里证的典型症状,热逼迫津液外泄而汗出、热扰心神则谵语,从症状来看,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譫语,属于阳明腑实重症。症状急迫,所以用大承气汤攻下,下之则愈。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就是汗出热退,像疟疾一样,过段时间再次发热。在麻黄桂枝各半汤条文中,也有类似描述“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 本条如疟状的烦热,如果发热是日晡发热,定时发热,且有汗出,汗出则表解,烦热已经不是表证,而是里热的烦热、汗出、如疟状发作有时、日晡发热,所以是阳明病。此时脉实,说明邪实而正不虚,还应该见到大便难的情况,才能确定是阳明腑实证,给予下法,与大承气汤。 若脉浮虚,浮为病在表,虚为津液不足,因为反复汗出损伤津液,此时可以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解表发汗而不伤津液。也体现了脉诊的重要性。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譫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若吐若下后不解,也伤人体津液。胃肠津液虚,出现了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临床上大便难,有便质难,如大便鞕、燥屎,有时间上的难,如不大便五六日,甚至时间更长,上至十余日。单纯的大便鞕或不大便五六日,并不能确定属于阳明病,因为太阴病,也可以出现大便鞕或不大便五六日。所以必须四诊合参。 本条不大便五六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谵语(独语如见鬼状),发热不恶寒除外了表证,不大便确定病位在里,结合大便难、日晡潮热、谵语,确定属于阳明腑实证。 心主神明,热邪扰心可出现神志异常。本条的独语如见鬼状就是热邪所致的神昏谵语。若热邪扰心剧烈,则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此时脉弦者生,涩者死。脉弦说明气血尚不虚,弦相对有力,脉涩说明气血虚弱,病重而正虚,说明难治,故曰脉弦者生、涩者死。 微者,但发热譫语者,大承气汤主之。前面是若剧者……,这里是微者,就是神昏症状相对轻,不是脉微。只要在不大便五六日的基础上,有潮热、谵语,确定属于阳明腑实重症,故直接给予大承气汤。若一服利,则止后服。若不利,则连服。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得病二三日,无太阳柴胡证,除外了太阳、柴胡证,说明不在表,不在半表半里,说明病位在里。此时的症状是烦躁、心下鞕,鞕说明手下有鞕感有抵抗感,如果心下濡,是软的,不是实邪,心下鞕或按之心下痛,说明有实邪。 阳明腑实证的时候会出现不能食,本条虽然能食,但从烦躁、心下鞕,依然判断存在阳明腑实证,但症状不急迫,没有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故给予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也是强调微微下之,避免大下伤津液伤阳气。 判断里实的一个标志,就是大便是否鞕,初头鞕、后必溏,大便不鞕,说明里不实,就不能攻下,因为只有实证才能攻下。若不是腑实证,攻之必溏。如何判断大便鞕?小便是一个关键。须小便利,屎定鞕。在抵挡汤方证有这样的话,“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血证谛也”。有小便不利的时候,首先考虑小便也就是水饮的问题。若小便自利,排除了水饮的问题,才能考虑瘀血或腑实。因为阳明腑实证的时候,病在大肠,不在小肠,所以虽然小便短赤,但不会不利。通过小便利可以反推大便是否鞕。如第203条的“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也说明,小便量多,则大便鞕。 因此,小便利也是阳明腑实证的一个症状表现。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属于神志异常的表现。此时无表里证,意思是其他症状都不明显,只是大便难、身微热者,如何辨证?虽然其他症状都不明显,但存在大便难,考虑里证,虽然无大热,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属于神志异常,病情较重,考虑阳明腑实证,热扰神明所致,因症状急迫,故曰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也可见于白虎汤证,为何急下之?说明症状急迫,必然存在其他症状,如大便难的基础上见到腹满痛、潮热、神志异常的神昏谵语、手足濈然汗出、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等症状。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汗不解,说明不是表证。若表证,则发汗可解。腹满痛,病位在里,喜按为虚、拒按为实,这里是拒按的疼痛,伴有大便难,或伴有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等症状。因腹满痛,症状急迫,可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上条腹满痛,本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症状虽有不同,但病机都是阳明腑实证。只是一个腹满症状,不足以确定是大承气汤证,必然伴有其它大承气汤证的特点,如大便难,或伴有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等症状。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经常称320-321三条是少阴三急下证。首先需要明确,虽然冠名少阴病,并不是说大承气汤可以治疗少阴病。只是说明这三条初起症状有类似少阴病的表现,但不见得一定是少阴病。 为何急下?说明症状急迫,必须急下。大承气汤是阳明腑实重症,热盛津伤,用大承气汤急下釜底抽薪、急下以存阴,若缓下,则病情加重、津液进一步耗伤,有生命危险。 得之二三日,就出现了口燥咽干者,说明热邪的程度比较重,需要积极治疗。口燥咽干只是说明热盛津伤,大承气汤证可以表现为口燥咽干,但口燥咽干不足以确定是大承气汤证,必然伴有大便难或其他热盛津伤的症状表现。 自利清水,色纯青。也被后世称为热结旁流,阳明腑实证的典型表现是大便难,燥屎,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第374条:“下利譫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也是有下利,本条的自利清水,也是阳明腑实证、燥屎的一个不典型表现。病机是阳明腑实证,所以颜色虽然清水,但必然臭秽不堪,且伴有其它阳明腑实证的症状,如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胀腹痛、拒按等。心下必痛,属胃肠实邪,故按之疼痛,大柴胡汤在《金匮要略》也有“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大陷胸汤有“心下痛,按之石鞕者”的类似描述。说明心下痛是里实证的表现。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 口干燥为热盛津伤,类似于第320条的口燥咽干。 第322条,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也有太阴病的可能。在阳明病基础上见到腹胀、不大便,才能确定是阳明腑实证。才能下之。 综上,急下说明存在急下的指征,无非是症状急迫,存在有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濈然汗出等。或者病势凶猛,需要截断扭转,提前加以治疗。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枳实五枚,炙 厚朴半斤,去皮,炙 大黄四两,酒洗 芒消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令一两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把本条当做一个医案,核心的意思就是:下利、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腑实证的典型表现是大便难,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自利清水色纯清、下利。本条下利,无法确定是阳明腑实证,但下利是病位在里,可以确定里证,脉滑而数,是阳证的脉象,能够确定是阳明病。之所以确定是宿食,还必然存在下利的同时,里急后重,或腹胀腹痛或拒按等情况,才能确定是阳明腑实证,才能下之,宜大承气汤,还要确定是阳明腑实的重症,如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痛拒按等。 大承气汤证的诊断标准 大承气汤方证是阳明腑实重症。燥屎是病机。 1、大便难(表现为大便鞕、大便坚,或时间长,如不大便五六日)。 2、腹部症状,如腹痛、腹胀、疼痛拒按,不典型的有心下痛、心下鞕。 3、其他热盛的表现。一般情况下阳明病的热,为发热、不恶寒、有汗出、口渴。但阳明腑实证的热盛,所以热的特点更重,表现为日晡发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神昏谵语、口燥咽干、不能食、小便利等。 4、舌脉:舌红苔燥,不论黄白。脉沉取滑数有力。 阳明病基础上,见到大便难,就可以确定是阳明腑实证,伴见有第2、3、4条症状,越多则越能说明是阳明腑实重症,存在燥屎,急下之,即大承气汤方证。 如《续名医类案》陆祖愚治顾玉岩,年六十,患伤寒。服药头疼骨痛已除,身热烦躁,兼发赤斑而狂。诊之,六脉沉数有力,目瞪直视,噤不出声,舌黑芒刺,四肢冰冷。询其大便,二十日不行。谓年虽高,脉尚有神,力任无事。投以大承气汤,目闭昏沉,咸谓决死。一二时顷,腹中鸣响,去燥屎若干,诸症脱然,仅存一息,改用人参、麦冬、归、芍、术,调理而安。 本案通过身热烦躁、发赤斑而狂、六脉沉数有力、目瞪直视、噤不出声、舌黑芒刺,确定阳证,询其大便二十日不行。确定病位在里。里阳证是阳明病。通过大便难(大便二十日不行)、神昏(目瞪直视)、发赤斑而狂、四肢冰冷确定是阳明腑实重症,大承气汤攻下阳明腑实。虽然年高,但我们是辨证论治的,六脉沉数有力,正气不虚,所以说脉尚有神,力任无事。这里存在四肢冰冷,因病情危重,也可以称之为真热假寒,阳盛格阴证,热深厥亦深。 因此大承气汤条文可以归纳为:阳明病的基础上,见到大便难 (大便鞕或不大便五六日),属于阳明腑实证,治法是下法,用大黄。如果出现了神昏谵语、潮热、腹部疼痛等症状,说明里实,需要急下之,用大承气汤。一服利,则止后服。如果不确定是大承气汤,可以用小承气汤去诊断性治疗,服药后出现了转失气、大便不下,才能用大承气汤攻下,若不转失气、大便已下,里不实,不能大承气汤攻下。 服药方法 若一服利,则止后服。若不利,则连服。汗吐下三法祛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达到祛邪但又不伤正,就是最合适的力度。表证的时候,反复强调若汗出表解,则不能再发汗,同时要根据表证的轻重选择合适的解表发汗的方剂和药物的剂量。里证的时候攻下同样如此,用了大承气汤,一服利,大便通畅,邪气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里实证解了,自然就不能再服了。再服就有过度攻下伤津液伤阳气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