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84)--真武汤

 风清阳hr 2023-04-11 发布于河南

温阳化饮的真武汤

真武汤也是温阳化饮的代表方,方剂学一般归为阳虚水泛证。学习表证的时候学过,仲景解表的常用药是麻黄、桂枝、葛根、生姜、葱白。阴证的常用药物是附子、干姜、桂枝、吴茱萸。在表证的时候,温阳药物用附子。因此表阴证的少阴病,温阳解表,主要是五个解表药物和附子配伍,如麻黄附子配伍的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附子配伍的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等,葱白附子配伍的白通汤,生姜附子配伍的真武汤,都属于少阴病的方证。

真武汤虽然有阳虚水饮的病机,但毕竟生姜能够解表,因此真武汤归属于少阴太阴合病的外邪里饮,阴证的外邪里饮。其中生姜、附子温阳解表,白术、茯苓、附子温阳化饮。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但真武汤方证,却一直存在疑问,一者,桂枝是仲景温阳利水的常用药物,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皆有桂枝,为何真武汤不用桂枝?二者,芍药偏酸寒,为何温阳利水中反用芍药?真武汤为何不用桂枝,反用芍药?这是个疑难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真武汤属于外邪里饮

真武汤方证与苓桂术甘汤方证一样,皆是水饮在里证。第316条明确指出“此为有水气”,水气与水饮互通。条文中的“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是水气在里的诸多或然症状。水饮在里,阻遏气机,不通则痛,下迫大肠小肠则出现二便异常,以小便不利为水饮证典型表现。水饮泛溢于四肢则四肢沉重疼痛,下迫大肠则利,凌心则悸、射肺则咳,逆于胃则呕。第82条:“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也是痰饮水湿在里的典型症状表现。水饮在里,凌心则悸射肺则咳,水饮上冲则头眩,起则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不论是82条的太阳病还是316条的少阴病,都说明存在表证,说明真武汤是外邪里饮证。外邪里饮证的治疗,有其特殊性。水饮在里导致气机不利,治疗上单纯发汗、单纯化饮都不行,必须解表化饮同时施行。所以第82条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因为这不是单纯的太阳表证,而是表里合病,外邪里饮证。里有水饮的外感,单纯发汗必然表证不解,不仅汗之不解,同时还伤津液,转为阴证的真武汤方证。第316条,冠名为少阴病,实际上是少阴太阴合病。到四五日的时候邪气部分传里,但少阴表证依然存在,故条文曰“二三日不已”。水饮在里,水气上下攻冲从而出现各种或然症状,此时治法依然是表里双解。

虽然以《医宗金鉴》为代表,并不认为真武汤存在表证,其曰:“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但从真武汤中存在生姜三两来看,结合条文第82条的“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胡希恕先生认为其仍然存在表证未解。之所以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是因为存在水饮内停的缘故,导致单纯解表而表不解。

生姜味辛温,在《伤寒论》中常用来辛温解表、温化水饮、和胃止呕,其具有解表发汗而不伤正气津液的作用。

真武汤方证的病机是水饮内停基础上的外感,病性为阴证。如82条是太阳病误治后陷入阴证,316条本身就是阴证的少阴太阴合病。因此需要强壮温阳解表、温化水饮,真武汤方证中附子、生姜是来温阳解表而不伤津液,附子、白术、茯苓、白芍温化水饮而不伤津液。方证病性为于阴证,病位为表里合病,故而真武汤归为少阴太阴合病。

2.解表为何不用桂枝而用生姜

在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来看,少阴病为表阴证,有表当解表,解表的治法是汗法。汗本身也是津液,津血同源,所以发汗过多会伤津伤血伤阴,这就是亡血家、汗家不可汗的道理所在。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从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我们已经详细探讨了,为何去桂的道理。就在于阴证的时候,在气血津液虚弱不足的情况下,不可发汗,即使有表证,也只能小发其汗,达到解表而不伤津液的目的,需要解表力度要小的微微发汗,所以去了桂枝,保留生姜解表,避免损伤津液阳气。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同样道理,真武汤方证经过错误发汗后,津伤而表不解,此时小剂量的麻黄、桂枝也不能用了,仲景采用发汗力度相对比较弱的生姜解表,生姜、葱白都是鲜药,温润多汁,辛温解表而不伤津。少阴病的表证和太阳病的表证,共性是要解表,但解表的力度不同。太阳病的典型症状表现是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病性为阳证,津液不虚,可以直接辛温发汗解表,少阴病是脉微细,阳气津液不足,所以要减弱发汗力度,一方面要微微发汗不能伤津,一方面还要加上附子强壮温阳解表。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里面说:“长沙室,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太阳病、少阴病同属于表证,但因为津液的虚实问题,导致解表力度不同。

生姜、葱白是鲜药,温润多汁,解表而不伤津,常用于阴证或津液不足的外感表证的治疗,也就是少阴病。真武汤是建立在白术、茯苓的基础之上,生姜一方面来解少阴表证,一方面生姜辛温可温化水饮。炮附子既可以温阳助白术、茯苓化饮,也可温阳有助于生姜解表,这就是真武汤为少阴太阴合病,有表证,不用桂枝而用生姜的道理所在。

3.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看真武汤

历代以来皆有困惑,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也都是仲景温阳化饮的重点方证,皆有桂枝。温阳化气利小便也是桂枝的一大作用,为何真武汤中不用桂枝?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强调要以《伤寒论》条文来解读条文,始终理会。六经体系下的方证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发现真武汤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有高度相似性,因此尝试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真武汤。

表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真武汤方药对比

图片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方药组成为: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从方药组成来看,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甘草、大枣,加入炮附子,就是真武汤。所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和真武汤可以结合起来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是一个太阳表证未解。“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是水饮在里。可见本方证是外邪里饮证。里饮的存在阻碍气机,不利于解表。故而服桂枝汤或下之,病未解。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外邪里饮,所以服桂枝汤而表证不解,需要解表同时祛饮,因为已经发汗或下之,津液不足,虽应发汗,但应小发汗,故去桂以免发汗伤津。虽然去桂,但方中仍有生姜可以来解表。理解了去桂的思路,有助于我们理解真武汤方证。真武汤是少阴太阴合病的外邪里饮,属于阴证,津液不足,因此需要强壮温阳解表祛饮,其中解表力度要弱,避免过汗伤津,同样需要去桂枝。

表2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真武汤方证条文对比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条文的区别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1、都是发汗、或下之后,津液、阳气有损伤不足。

2、都有水饮内停的基础。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苓桂术甘汤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真武汤的“心下悸,头眩”。

3、本身都是外邪里饮。有轻重的不同。苓桂术甘汤是起则头眩、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而真武汤是头眩,振振欲擗地者,程度较苓桂术甘汤更重。陷入于阴证,桂枝温阳力度不足,故用附子温阳。同时类似于第28条,津液阳气损伤明显,不用桂枝解表以免更伤津液、阳气,保留生姜,用生姜微微汗出解表。

4、也可以看做,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基础上,阳虚更重,加附子,大家发现,是不是和真武汤近似呢?去掉甘缓不利于水的大枣、甘草,即真武汤。

虽然二方具体症状不太一样,但病机都是外邪里饮。可以认为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基础上,去炙甘草、大枣,加炮附子而成的真武汤。附子辛温,温阳振奋机体功能,凡是机体功能沉衰的皆可应用。

如桂枝加附子汤,因为大发汗后,津液丢失过多陷入于阴证,即可加入附子。

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可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因为“服桂枝汤,或下之”导致津液丢失而陷入阴证,机体功能沉衰,即可仿照第20条的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加入附子,同时去掉甘草、大枣,即为真武汤方证。真武汤条文没有提到脉,但真武汤为少阴太阴合病,因此真武汤必然脉微细,舌淡齿痕而润,可伴有恶寒或恶风。

4.真武汤不用桂枝反用芍药

苓桂术甘汤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之一,见于《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方证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与第82条真武汤方证的“心下悸,头眩,身瞤动”,症状类似,都是水饮在里,水饮上逆导致的心下逆满或心下悸,头眩,身为振振摇或瞤动。

《伤寒论》中桂枝作用有三,一者辛温解表,二者平冲降逆,三者温阳利小便。基于桂枝加桂汤的“气从少腹上冲心”、苓桂术甘汤中的“气上冲胸起则头眩”都是水饮上逆,可见苓桂剂中桂枝有平冲降逆、利小便的作用。真武汤方证同样属于水饮上逆,为何不用桂枝平冲降逆利小便祛水饮呢?确实令人不解。但如果从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入手,就好理解了。为什么去桂枝?因为真武汤方证存在表证,津液不足,陷入阴证,不能用桂枝发汗避免更伤津液,所以桂枝汤去桂枝,保留生姜解表,有水饮加白术、茯苓祛饮,此时陷入于阴证,再加入附子振奋沉衰。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甘草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且仲景对于水饮较明显的症候,多不用甘草,此时甘草、大枣甘缓不利于水饮,故去之。即真武汤。

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神农本草经》曰: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可见芍药有主治邪气腹痛和利小便的作用。

芍药主治津血不足,用芍药说明有津液不足。如桂枝汤方证为太阳中风,汗出、脉浮缓,津液有丢失而不足,需要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方中白芍、甘草、大枣益气生津、敛阴和营,芍药甘草配有酸甘化阴的作用,与桂枝、生姜配伍,达到解表发汗、调和营卫的治疗目的。芍药主治邪气腹痛,虚寒不足的腹痛症候,仲景多加芍药,如小建中汤中倍芍药,可见有缓急止腹痛的作用。第316条真武汤方证的第一个主症即是腹痛,方中白芍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同时芍药有利小便的作用,有利于水饮祛除而不伤阴。真武汤方证为阴证,本身津液不足,且存在腹痛和水饮,这也是去桂枝而保留芍药的道理,因芍药敛阴和营、主治腹痛、利小便而不伤津。

综上所述,真武汤是水饮内停,兼有表邪未解,属于外邪里饮证。因其病性为阴证,故属于阴证的少阴太阴合病。对于真武汤为何不用利于温化水饮桂枝,却用酸寒不利于水饮的白芍,让人费解,若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入手,则从津液角度理解了真武汤,明了为何去桂却用芍的思路。可以认为,真武汤方证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炙甘草、大枣,再加附子而成。基于上述思路,或许更符合仲景原意,也对理解真武汤方证大有裨益。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太阳病,治法是汗法,为何汗出不解、仍发热?

原因在于不是单纯表证,而是表里合病的外邪里饮。里证表现为心下悸,水停心下,发汗激动里饮,水气上逆,水气上冲于头部则头眩、目眩,四肢则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症状较苓桂术甘汤更重。

从条文来看,第82条,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都是水饮所致,水饮凌心则悸,射肺则咳,水饮波及于胃则心下悸,水饮上逆则头眩、振振欲擗地。因此实际上是一个表里合病,外邪里饮的情况。所以发汗、汗出不解。在讲小青龙汤的时候,提出外邪里饮一定要表里双解,否则单纯解表,不但表不解,仍发热,同时激动里饮,变证百出,如本条。

而且发汗也伤了阳气,陷入于阴证,就形成了阴证的外邪里饮,即少阴太阴合病,用真武汤来温阳解表,兼以温阳化饮。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少阴病,病位在表的阴证,四肢沉重疼痛,有水饮在表、表证不解。出现了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属于里证太阴病水饮,这也是一个少阴太阴合病、外邪里饮的情况。故曰“此为有水气”。腹痛是本条的第一个症状。腹痛有津血不足的因素,也有寒饮郁阻气机的原因。或然证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水饮的症状复杂,水饮射肺则咳,影响到二便则大小便异常,水饮典型表现是小便不利,也可小便利,或不下利,或逆于胃则呕。用真武汤来表里双解,治疗阴证的外邪里饮,即少阴太阴合病的外邪里饮。

其人或咳……真武汤主之。原来真武汤也能够治疗咳嗽。为什么呢?因为本条咳嗽的病机是水饮所致,真武汤只是温阳化饮,水饮祛了,自然就不咳嗽了,所以用真武汤是不治咳而咳自止,临床上我们要关注于症状背后的病机,也就是症状背后的证,要辨证论治,而不是根据症状去加所谓的专科用药。不能说因为有咳嗽,我们就加上一些止咳的药物,而是要找到咳嗽背后的病机、背后的证,要辨证去论治。猪苓汤、真武汤本身都是水饮的代表方,包括小青龙汤,都能治疗咳嗽,其实就说明了。痰饮水湿和呼吸系统咳痰喘疾病的相关性,所以在《金匮要略》中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

茯苓、白术,是核心的利水药物。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猪苓汤,包括真武汤,白术茯苓都是核心药物。陷入于阴证,加附子振奋机能,温阳。甘草不利于水。所以水饮更重的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都没有甘草。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也不用甘草。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真武汤存在相似性,提出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基础上,去甘草、大枣,加附子,即是真武汤方证。结合条文分析及以方测证,提出真武汤方证为阴证的外邪里饮,属于少阴太阴合病。因陷入于阴证,津液不足,去桂枝避免伤津液,用生姜来解表不伤津,保留芍药是因为津液不足,芍药敛阴和营且有主治腹痛和利小便的作用。通过理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对理解真武汤不用桂枝反用芍药大有裨益。

仲景在真武汤中用芍药配伍附子。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汤,和真武汤,都有附子+芍药的配伍。都有阴阳双补的意思。说明这三方,不仅阳虚,津液也虚。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真武汤是一个阳虚水饮,也被后世称之为阳虚水泛,为什么还要用到芍药呢?其实呢,就是从芍药甘草附子汤的角度来看,应该还是存在有津液不足的情况,所以真武汤、附子汤,都存在阳虚、津虚和水饮内停的情况。附子汤阳虚的程度更重,所以要舍表,救津液阳气,生姜也不用了,同时加入了人参,增强益气健胃生津液。而真武汤的阳虚的程度相对还行,所以表里双解,用生姜、附子温阳发汗,来治疗阴证的外邪里饮、少阴表证。这是二方的鉴别。下面看具体条文,就容易理解了。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太阳病,治法是汗法,为何汗出不解、仍发热?

原因在于不是单纯表证,而是表里合病的外邪里饮。里证表现为心下悸,水停心下,发汗激动里饮,水气上逆,水气上冲于头部则头眩、目眩,四肢则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症状较苓桂术甘汤更重。

从条文来看,第82条,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都是水饮所致,水饮凌心则悸,射肺则咳,水饮波及于胃则心下悸,水饮上逆则头眩、振振欲擗地。因此实际上是一个表里合病,外邪里饮的情况。所以发汗、汗出不解。在讲小青龙汤的时候,提出外邪里饮一定要表里双解,否则单纯解表,不但表不解,仍发热,同时激动里饮,变证百出,如本条。

而且发汗也伤了阳气,陷入于阴证,就形成了阴证的外邪里饮,即少阴太阴病,用真武汤来温阳解表,兼以温阳化饮。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少阴病,病位在表的阴证,四肢沉重疼痛,有水饮在表、表证不解。出现了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属于里证太阴病水饮,这也是一个少阴太阴合病、外邪里饮的情况。故曰“此为有水气”。腹痛是本条的第一个症状。腹痛有津血不足的因素,也有寒饮郁阻气机的原因。或然证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水饮的症状复杂,水饮射肺则咳,影响到二便则大小便异常,水饮典型表现是小便不利,也可小便利,或不下利,或逆于胃则呕。用真武汤来表里双解,治疗阴证的外邪里饮,即少阴太阴合病的外邪里饮。

其人或咳……真武汤主之。原来真武汤也能够治疗咳嗽。为什么呢?因为本条咳嗽的病机是水饮所致,真武汤只是温阳化饮,水饮祛了,自然就不咳嗽了,所以用真武汤是不治咳而咳自止,临床上我们要关注于症状背后的病机,也就是症状背后的证,要辨证论治,而不是根据症状去加所谓的专科用药。不能说因为有咳嗽,我们就加上一些止咳的药物,而是要找到咳嗽背后的病机、背后的证,要辨证去论治。猪苓汤、真武汤本身都是水饮的代表方,包括小青龙汤,都能治疗咳嗽,其实就说明了。痰饮水湿和呼吸系统咳痰喘疾病的相关性,所以在《金匮要略》中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

茯苓、白术,是核心的利水药物。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猪苓汤,包括真武汤,白术茯苓都是核心药物。陷入于阴证,加附子振奋机能,温阳。甘草不利于水。所以水饮更重的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都没有甘草。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也不用甘草。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真武汤存在相似性,提出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基础上,去甘草、大枣,加附子,即是真武汤方证。结合条文分析及以方测证,提出真武汤方证为阴证的外邪里饮,属于少阴太阴合病。因陷入于阴证,津液不足,去桂枝避免伤津液,用生姜来解表不伤津,保留芍药是因为津液不足,芍药敛阴和营且有主治腹痛和利小便的作用。通过理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对理解真武汤不用桂枝反用芍药大有裨益。

 湿  2006广西广西广西

广西

2021线西尿尿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