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和分型

 邻村阿牛 2023-04-14 发布于四川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1,39]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020》中华骨科杂志节选

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和程度(CT或MRI),突出椎间盘组织在矢状面、水平面和冠状面均有相应的位置[1,39]

1.矢状面:

Ⅰ层面,椎间盘层面;Ⅱ层面,椎间盘上层面即上一椎体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至椎间盘上界;Ⅲ层面,椎间盘下层面即椎间盘下界至下一椎体的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图1)。

图1 矢状面分层。Ⅰ层面,椎间盘层面;Ⅱ层面,椎间盘上层面即上一椎体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至椎间盘上界;Ⅲ层面,椎间盘下层面即椎间盘下界至下一椎体的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

2.水平面:

以椎体后缘为界分1~4区,两侧椎弓根内界为1、2区,中1/3为1区(中央区),左右1/3为左右侧2区(旁中央区),椎弓根内外侧之间为3区(外侧区),椎弓根外侧以外为4区(极外侧区,图2)。

图2 水平面分区。以椎体后缘为界分区,两侧椎弓根内界为1、2区,中1/3为1区,左右1/3为左右侧2区,椎弓根内外侧之间为3区,椎弓根外侧以外为4区

3.冠状面:

将骨性椎管矢状径分为四等份,从前至后一至四份分别命名为a域、b域、c域、d域(图3)。

图3 冠状位分域。将骨性椎管矢状径分为四等分,分别命名为a域、b域、c域、d域

其中Ⅲ层面3区被椎弓根所占,为无实际区域的空间区。[39,40,41]

对腰椎矢状面结构,MRI区域定位较CT区域定位更具优势。普通CT扫描多局限于椎间盘层面,可遗漏在椎间盘层面以外椎管内椎间盘组织的图像(如Ⅱ层面或Ⅲ层面),此时应行腰椎MR或CT三维重建检查。区域定位可反映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椎间盘突出的精确定位诊断[39,40,41],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的实施提供参考(2级推荐)。



第二、腰椎间盘突出的分类命名、分区分级

在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各种形态时,使用一致的命名法是很重要的,以避免引起混淆。2014年,北美脊柱学会、美国脊柱放射学会和美国神经放射学会联合总结的腰椎间盘命名(2.0版)发表在多个脊柱权威杂志上,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膨出、突出、脱出、游离和椎体内突出(Schmorl结节)。

1. 正常椎间盘(Normal lumbar disc)

2. 椎间盘膨出(Bulging disc)

3.椎间盘突出(Herniated disc: protrusion)注: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翻译为Lumbar disc herniation,其实herniation包括protrusion(突出)、extrusion(脱出)和sequestration(游离)。

4.椎间盘脱出(Herniated disc: extrusion)

5.椎间盘游离(Herniated disc: sequestration)

6.椎体内突出(Schmorl结节):Intravertebral herniation (Schmorl node)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分类方法将椎间盘突出程度/大小(degree/size)分为1-2-3级,突出部位(location)分为A-B-C区,并通过手术验证,术后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改善,可靠性为98%。提出MSU分类是客观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与客观的临床表现相结合时,MSU分类可以为手术提供客观标准,从而提高良好结果的百分比。



腰椎间盘突出的MSU分级分区 1a. 椎间盘突出程度分级 (1-2-3 级) 。

在椎间盘最大突出的横断面进行测量,定义小关节内线(intra-facet line)为左右小关节内侧缘之间的横线。参照小关节内线,确定椎间盘突出是否延伸至或小于非突出的椎间盘后部至小关节内线距离的50%(1级),或超过该距离的50%(2级)。如果突出完全超出小关节内线,则称为3级。1级病变对神经压迫的影响较小,3级病变对神经压迫的影响最大;1b. 椎间盘突出位置分区 (A-B-C 区)。将小关节内线平均分为4等份并做垂线,左右中央象限区为A区,左右外侧象限区为B区,超出任一小关节内侧缘的区域表示C区,即超出外侧象限的边界线。突出在B区和C区的影响更大

MSU分级与分区相结合a. 2-B通常是有症状的,3-A常见于马尾综合征; b. 2-C是最大的椎间孔病变,2-AB很常见,发生在A区和B区之间。(Eur Spine J (2010) 19:1087–1093, PMID: 20084410)

LDH分类:MSU-2(大小)和右侧B(位置);左FJOA:0级(G0),右FJOA:2级(G2)
腰椎间盘突出MSU分类是基于MRI研究提出的,但对于高质量的CT应该同样可用。其不仅有助于患者的手术选择,而且有助于更好地病历记录,使影像学描述标准化。
小关节方位的MRI测量。m:中线,将棘突的基部平分的参考线;α:连接上关节突边缘的中线和左小面线之间的角度;β:右侧小关节方向

基于MSU分型的手术策略:1型大部分不考虑手术,1AB可能对神经节压迫,手术抑或保守存在争议。2型尤其是2B、2AB需要手术。2A型如症状较轻,可考虑保守治疗。3型,多数考虑手术治疗。另有部分学者认为:1-A、1-B、1-C保守治疗;2-A、2-B、2-AB、2-C先观察保守治疗1-3个月,如无好转可行脊柱内镜微创治疗;3-A、3-B、3-AB保守治疗无效,建议尽早行以脊柱内镜微创治疗。
来自:Spine脊柱

第三    五种 临床分型(网络转载,未找到出处)

一、根据髓核突出方向分型

1、向椎体内突出;多发于青年期。

2、向前突出;不引起症状

3、向前下方突出

4、向后方突出;多见

5、向后侧方突出;与神经根关系密切,可引起放射痛。

二、根据向后突出的部位不同分型

1、单侧型

2、双侧型

3、中央型

三、根据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分型

1、肩上型   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外上方。

2、腋下型   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内下方。

3、肩前型   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正前方。

4、椎间盘破裂病理分型:

膨出型——纤维环未破裂,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

突出型——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髓核经纤维环裂隙向椎管内突出,后纵韧带未破裂,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此型通过牵引、卧床等保守方法可缓解,但由于纤维环裂隙愈合能力较差,复发率较高。

脱出型——纤维环、后纵韧带均破裂;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明显症状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游离型——脱出的髓核在椎管内游走。脱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此型常需手术治疗。

5、根据突出间隙的多少分型

1单发型    仅1个腰椎间盘突出者占85%,仅压迫相应的一个神经根。

多发型    2个或2个以上腰椎间盘突出者占15%,可压迫多个神经根。

第四、类似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