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场主人赵军 | 竹窠山场大户的“躺”和“卷”!

 岩茶教室 2023-04-14 发布于福建

这年头,只卷不躺会无限焦虑,只躺不卷会循环内耗。

原以为,当代青年的45度人生写照都是带着“躺不平,卷不赢”的无奈自嘲,但今天出场的山场主人,印象竹窠的当家人之一赵军、吴雅倩夫妇,就向我们诠释着另一面的“45度人生”,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张弛有度。

▲山场主人:赵军

1.

90后茶人的“躺”和“卷”

赵军是90后,按照常理,当年轻与躺平牵扯上半丝半缕联系的时候,通常会受到灵魂一击的拷问:“你这个年纪,你这个阶段,你睡得着觉?!”

但赵军“生而有矿”的出厂设置让他拥有了躺平的底气。

托几代人的福,赵军的爷爷赵东森和父亲赵小宝相继担任着国营崇安茶场(原武夷山市茶叶总厂)的茶山管理员工作,也就是在姚月明时期的山场管理者。上个世纪90年代武夷山市政府出台了兴茶政策,祖辈父辈们在工作之余陆续在以竹窠为圆心的山场周围陆续开辟了一些茶园。

▲竹窠老房子,赵军的爷爷和父亲都出生于此

赵军告诉我们,“当年爷爷由此还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农垦系统先进生产者,当然,也给我们这代人积攒下了足够的原始财富。”正岩产区的核心区域竹窠、慧苑坑、宛香、三仰峰等就有占地百余亩的山场,每年成品茶总量平均能达6-7千斤

生活让渡出了更多的主动权,光是靠卖青叶就能实现多数人梦寐以求的财富自由,在躺平和内卷之间赵军选择的却是一种45度人生的中间姿态,即卖一部分的青叶,每年又自己做一部分,这样的模式从他13、14年正式开始上手做茶的时就持续至今。

赵军说,姚老对竹窠的茶评价很高,以前常来他们家喝茶聊天,“当年姚老告诫我们,要发挥好竹窠山场的特质,是需要我们对茶园的悉心管理,并保持岩茶传统技艺和现时代技艺的结合才能成就的。”

▲竹窠山场深处

自己做一部分茶并不意味着“反正家里青叶多,拿来练练手做着好玩儿”,现在印象竹窠高端系列中的产品多出自赵军之手。

赵军告诉我们,做茶这些年下来,自己的工艺风格也慢慢的与父亲有所区别,父亲偏传统,做青喜欢做得更熟,焙火也相对更足,而赵军更愿意在做熟做透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的个性化尝试。

赵军说,现阶段自己只要把专注力投入在几款精品里就可以了,深耕工艺,每年往自己喜欢的、甚至更有挑战性的风格里去调整去尝试。没有产品稳定性调整对市场接受度影响的压力,在轻装上阵的尽兴里就着岩茶本身复杂多变的可能性去发力就足够了。

▲山场主人赵军

其实,不论有山没山,有矿没矿,生活的姿态也可以如此,45度人生不是和生活的僵持,而是拿定了属于自己的主意后不泄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该怎样去做,那时,该躺时躺,该卷时卷,发条拧牢了,便可徐徐施展力道。

2.

当家山场里的当家品种

印象竹窠四个大大的品牌名称就已经强调着赵军家的当家山场是竹窠;而当家品种,肉桂、水仙自然不会缺席,但让Y老师按耐不住抢先介绍的是赵军家的竹窠老树北斗

在赵军家的“矿产资源”当中,除肉桂、水仙外,在其他总量达万斤的品种里,北斗占据了40%的产量,而且这40%都种植在竹窠山场当中。

有走过茶山经验的朋友不知道会不会有类似的体验,看到了茶园环境、茶树的形态和生长状态后,馋了。

是的,这次分享的竹窠老树北斗就是Y老师在山里插肩数次、嘴馋许久,直到今天正式拔草时,都耐不住激动的搓手!

去竹窠少不了一程长途的跋涉,从慧苑谷地中经典的岩骨花香漫游路径到翻登的岩梯、穿越山林和茶事作用的小径,以我们惯常的巡山速度需要花上近两小时的时间才能抵达竹窠山场。

▲去竹窠山场的山路

姚老当年在《武夷岩茶品质研究初报》一文中,有将正岩区域中的竹窠称之为岩心。

从卫星地图上也可以看出竹窠位于慧苑的深处,在山场划分上属于慧苑坑的范畴,但整体地势又高于慧苑谷地,奇峰耸立间略带粗犷的质感,与慧苑相似的土壤结构和植被构成带来的细腻气质有一种柔中带刚的彼此成就

▲在竹窠视角俯瞰慧苑坑

这一次赵军带我们去的三处山场均有这样“柔中带刚”的气质,但又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微域。

竹窠老树北斗山场在竹窠的核心位置。

▲竹窠老树北斗山场卫星图

绕过赵家老宅进入后山,步行约三五分钟的时间抵达半山的一处梯段,梯段两侧生长着2~3米高的茶树,茶树枝干交错在梯段间形成一条拱形的木质廊道,顺着梯段向前延申十米有余,这片便是赵军家留丛老树北斗。

▲梯段上留丛的便是让Y老师垂涎已久的竹窠老树北斗

几乎是全天候的日照环境,我们在4月7号去看时,顶梢的二三叶已经接近中开面,在阳光下有着肉眼可见的绸缎面质感。

▲老树北斗的绸缎面

虽无保留身处光照之下,但空气湿度却很大,树丛上挂着青苔,连续几天的晴日,脚下灰黄色的砂壤依然是湿漉漉的状态,附着在成块土壤上的苔藓就像一片蓄水的海绵,为茶树储备着水分的需求。

竹窠老树北斗成块土壤上附着湿漉漉的苔藓

赵军告诉我们这片北斗种植在90年代初期大力推广那会,如今树龄已达30多年,忍不住剧透,老树北斗对竹窠山场味的呈现,是一场淋漓尽致的劲道。

▲竹窠老树北斗树丛

第二处竹窠老树肉桂山场,在竹窠的深处,流香涧峡谷的顶端,赵军说它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叫豪猪洞。

▲竹窠老树肉桂山场卫星图

名字的由来或许是这处有很多的豪猪出没,也可能是按照武夷山最常见的象形山场命名方式。

山场地形地貌是一个峡谷中的岗顶,又是岗顶中的山凹,奇峰交错林立,确实能想象处豪猪的样貌。

▲竹窠老树肉桂山场

这片肉桂从岗顶一直落入坑底,岗顶有充足的日照,往下延申,一侧是正处于风化状态下的岩柱,岩体裸露表面着沙沙的红色丹岩面,也是这片茶园土壤的主要成分。

▲竹窠老树肉桂茶园里风化中的岩块

另一侧是一块宽约10-15米的岩墙,岩体上是成片的黑色藻带附着,春日里有水流不断的渗出,滋养着茶园。

▲竹窠老树肉桂附着着青苔的枝干

这片肉桂同样种植在90年代初期,赵军说,竹窠的茶几乎都和他的年纪一般大,但有一些年长的例外,那些更早期就种植下去,树龄已经有近70-80年的水仙,也是我们接下去的第三处山场,竹窠老丛水仙茶园

▲竹窠老丛水仙山场正对着三仰峰

在竹窠一处岗顶位置,正对着三仰峰的最高峰,和老树肉桂的地势相近的地方在于它也是一侧紧挨着一面宽厚的岩体,从岗顶一直延申到峡谷底端,我们站在山顶能清晰地听到谷地里的溪水潺潺。

▲竹窠老丛水仙土壤

不同的是,老树肉桂是错落的山峰崖壁围绕,老丛水仙的另一侧则是植被的密布,厚厚的落叶构成的腐殖层为茶树输送着更多的养分,即便年事已高,却绰约风姿不减。

▲竹窠老丛水仙枝干

明晚八点半,赵军当家竹窠山场中的三款当家品种,老树北斗、老树肉桂、老丛水仙,当心了,是一口口柔中带刚的烈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