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传-王充

 西游花卷 2023-04-16 发布于江苏

 王充(2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 江上虞县)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祖籍 魏 郡元 城( 今河北大名县 )。他的先祖因军功被封于会稽( 治在今江苏苏州)阳亭,后失封爵,“以农桑为业”。曾祖任侠,得罪了一些人。祖父王沉徙家避仇,居住钱唐( 今浙江杭州市),“以贾贩为事”。父亲王诵和伯父王蒙也 因生 性任侠,与钱唐土豪丁伯结怨,又迁居上虞。

    王充自幼聪明好学,六岁开始识字;八岁进书馆读书。青年时期至京师洛阳入太学,曾拜儒学大家班彪为师。他善于思考,不墨守一家之言和章句末节。因家贫无钱买书,常博览于洛阳书铺。他读书专心,有过人的记忆力,“一见辄能诵忆”,经过几年苦读,终于精通 “众流百家之言”。

    王充从洛阳回家后,曾“屏居教授”生徒,后来,虽做过功曹缘等小官,终因不愿与世俗、官僚同流合污而自动离职。王充的家境清寒,尤其在晚年辞官以后,竟至“贫无供养”。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勤奋著 述,“居贫贱而志不倦”,追求“声与日月并彰”,“文与扬雄为双”。他一生撰写了《论衡》、《讥俗节义》、《政务》和《养性》四部著作。除《论衡》传世外,其余三部均已亡佚。

     王充所处的东汉前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他们用神学化的儒学进行思想统治。人们稍持异议,就被认为是“非圣无法”,要受严厉制裁。生长于任侠家庭的王充却敢于冲破他们的思想禁铺,高举起批判的旗帜。

    王充抨击当时的统治政策“不得其宜”。认为那些享有高官厚禄的权贵是一批“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的“宗祖无淑懿之基,文墨小人。当时有人说王充出身低微,无篇籍之遗”,“无所禀阶,终不为高”,甚至说他的著作只配称为“妖变”。王充勇敢地承认自已出身“族孤门”,但愿强地说:“鸟无世凤凰,兽无种麒麟,人无祖圣贤,物无常嘉珍。才高见屈,遭时而然。”他认 为家 世低微,不妨碍出贤才,“孔墨祖愚,丘翟圣贤,扬家不通,卓有子云”,有力地驳斥了豪强统治者以门第品评人物的荒谬偏见。

    王充针对西汉董仲舒以来神化孔子的 流 弊,写 了《问孔》的名篇。他列举孔子言行中“上下多相违”,“前后多相伐”的事实,反问道;“追问孔子,何伤于义?”“孔子之说,何逆于理?”他认为孔子是圣不是神,这就把孔子从天上拉回地面。

    王充继承前辈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优良传统,吸收汉代自然科学成就,以元气自然论批判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他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最原始的物质基础,天地是“含气之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天是物质的、自然的天,没有情感,没有意志,没有目的。这样就动摇了天人感应说的基础。他还论述水旱、雷雨、日食、月食等都是自然现象,绝不是上天的谴告,明确得出“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的正确结论。

在形神关系上,王充认为精神不能离开彩体而单独 存在。他形象地说:“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为了批判“人死为鬼,有知,能害 人”的错误观点,王充在《论死》篇中提出了“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对立命题。除正面说明无鬼外,他还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抓住有鬼论者自相矛盾之处,给以无情的揭露。他说,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死人以亿万计,大大超过活着的人数,如果人死为鬼,那就会“一步一鬼”,到处都是,为化么主张有鬼的人却说只见到一两个鬼呢? 这样的批判虽不深刻,却闪耀着机智的光些。

王充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对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他写了《实知》、《知实》两篇文章,专讲认识论,批驳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错误论点。他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器官和外界的接触,“如无闻见,则无所状”,即使是圣人,同样“须任耳目以定情实”。王充列举十六个实例论证“圣人不能神而先知”,其中有十三个是讲孔子的。他说,既然孔子“神而先知”,为什么他不知道渡口在哪里,还要子路去问津?为什么他事先不知道匡人要害他,反而送上去让他们围攻?母亲死了,他为什么不知道父亲的坟墓在哪里,无法把母亲的遗体送去合葬?因而王充认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王充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认为“汉高于周”。承认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但是,又提出“命期自然”的观点,认为社会历史受一种盲目的客观力量所支配,从而陷入了唯心论的泥坑,这是旧唯物主义者不可避免的局限。

大约在公元一OO年左右,王充因病离开人世,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