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清代诗话作品中如何评价?

 海曲上人 2023-04-16 发布于山东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著述颇多,包括《石湖集》《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

范成大继承江西诗派艺术遗产的同时又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和艺术

实践,最终突破江西诗派的藩篱,甚至完全摆脱江西诗风的影响,写出真正代表其最高成就的田园诗。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诗人,后世诗论家对其诗歌多有论述。其中清代诗论家对范成大诗歌的研究呈现出集大成的特征。

文章图片1

包括对范成大诗歌渊源、风格、题材、体裁等多方面内容的评论,具体的论述主要存在于清代诗话作品中。

一、清诗话的整体态势

清代诗话对范成大诗歌的接受具有倾向性、流派性、地域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思想情感方面对爱国情怀的强调、审美上以唐宋诗歌为范式以及诗歌接受视野下对地域小传统的侧重。

在这种话语体系下,清诗话对于范成大诗歌的接受也存在类似的倾向:

即爱国话语体系下崇陆抑范;审美体系下对范诗的褒贬;乡邦话语系下对范诗的推崇。

文章图片2

立足于唐宋诗之争的文学思潮,清代诗论家对范成大诗歌渊源的探讨大致有三种论调,一种以贺裳为代表的宗唐派,视范成大为“唐音”,一种以宋荦为代表的宗宋派,视范成大诗歌为“宋调”。

一种是以纪昀为代表的唐宋调和派,把范成大诗歌分为两个时期,认为范诗两者兼具,自成一家。

清代诗论家对范成大诗歌渊源的探讨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诗论家的论述往往是结论性的语句。

文章图片3

其二,有些清代诗论家则采取举例诗歌的方式进行论证,或把诗歌全文排列开来,或举出诗歌题目,最后接续此诗歌是学习某某。

清代诗话有三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强调爱国情怀和地域性,审美上以唐宋诗歌为范式。在这种话语体系下,清诗话对于范成大诗歌的接受也存在类似的倾向。

关于范成大和陆游诗歌的对比情况,清诗话中的论述大都是在二人与杜甫的关系的基础上完成的。

文章图片4

清代诗论家对于范成大诗歌的接受关注度较高的地方:一是“清新”的风格特征;二是范成大诗歌渊源;三是和陆游、杨万里的对比情况。范成大诗歌题材丰富,各类诗歌创作成就也较为均衡

1744年赵执信逝世,标志着第一期诗学的结束。在此期间,钱谦益作为宋诗风的先导,宋诗逐渐进入清代诗论家的视野。此时清代诗论家往往着眼于范成大诗歌和唐诗之间的渊源。

1798年袁枚去世,标志着清代诗学第二个阶段的结束。在此期间,肌理派的翁方纲、格调派的沈德潜、性灵派的袁枚的诗论观点都涉及到范成大诗歌,并且三人更多的是关注范成大诗歌的艺术层面。

文章图片5

云间派秉承拟古的诗学主张,在继承汉魏、盛唐诗歌传统的同时,也不排斥六朝和晚唐的诗歌,对于宋诗则持批判态度,在云间派诗论风靡的吴地,作为宋诗之一的范成大诗歌在当时的地位可想而知。

其后,随着诗坛观念此消彼长,云间派诗论逐渐不被当时所接受,吴地诗风也发生了重大转折,家家户户置备范集陆诗。

二、论范成大诗歌的题材

在论述范成大诗歌的题材时,清诗话多集中于他的纪行诗和田园诗。在纪行诗中尤为关注使金诗和蜀中诗。

文章图片6

在论述范成大诗歌的体裁时,清诗话多集中于律诗和绝句,对于古体诗相对忽略。关于范成大律诗,清代诗论家的观点互有争议,宋长白、贺裳和周之麟的态度以称赞为主,而李慈铭则以贬斥为主。

对于范成大的绝句,清代诗论家的观点相对一致,潘德舆、舒位和贺裳均从肯定宋人绝句的角度出发,以大见微的称许。

历代诗论家对于范成大的纪行诗和田园诗都尤为关注,而清代诗论家的论述则有集大成的特点。

文章图片7

对于范成大的纪行诗,钱谦益重点关注其中的使金诗,李调元则对蜀中诗进行批评。对于范成大的田园诗,宋长白在继承前代诗论家观点的基础上论述更为全面。

清代诗论家对范成大纪行诗的接受是文学与地理空间的一次互动。一方面,创作主体受地理空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激发,在诗歌内容呈现出特定地理空间要素。

宋代诗论家方岳认为范成大的田园诗歌和唐代诗人的创作之间存在鸿沟,其中因由是,其一在内容上,描情状物,过于详尽;其二在形式上,平仄压韵,用力过深。

文章图片8

清代诗论家对范成大律诗的论述褒贬不一,其中宋长白、贺裳和周之麟的态度是赞赏有加,与之相对,李慈铭则以贬斥为主。寻察缘由,则知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自的诗学立场。

在论述范成大诗歌的渊源时,曾详细论述贺裳的《载酒园诗话》以及其诗学主张。其诗学以中晚唐为宗,但能够摆脱前人陈见,以公心议其长短,对中晚唐诗风的时代特征以及艺术上的创新和不足揭示细致而准确。

宋长白也认为唐代是七言诗歌的顶峰,但与此同时,他也认可宋诗的成就,认为旁支分派也可能暗藏玄机。他列举出大量的宋代七言诗歌,其中就包括范成大的律诗《入秭归界》,并且给予非常高的评价。

文章图片9

宋长白并不把宋诗当作唐诗的附庸,对范成大的称赞归功于和唐诗的相似之处,而是承认宋诗独有的价值,宋诗中也存在可以媲美唐诗的诗歌。

三、清诗话论范成大诗歌的风格

在探讨范成大诗歌的渊源论时,风格特征的探讨只是一个附属品,它是途径,而非终点。

从范成大诗歌渊源来看,其诗有似元白者,有学王建者,有法晚唐者,亦有类苏轼、黄庭坚者,而这些诗歌也各有各的风格。除此之外,作为“中兴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其诗歌自有不同于黄庭坚、苏轼、王建、白居易,而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风格特征。

文章图片10

站在清代诗论家的肩膀上,可以从更广阔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对范成大诗歌的认识。

“清新”、“温润”在范成大诗歌风格特征中占主导地位,是其最主要的艺术特色,这种论述发轫于宋代的杨万里、姜夔,在清代诗论家的著作中进一步深化,并且至今依旧绵延不绝,历代的诗话著作对此具有高度一致的认知。

历代的诗论家都认为范成大诗歌的典型风格特征是“清新”,并且这种风格体现在其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中。

文章图片11

四、清诗话与前代诗话对比

在宋代,诗论家着重搜集范成大本人及其诗歌的一些基础资料,为后世范成大诗歌接受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文献基础。

在元代,诗论家发现了范成大诗歌新的美学特质“典雅标致”,并且通过对比的视野来确立范成大的文学地位;在明代,诗论家从诗歌渊源的角度研究范成大的诗歌,此外,范成大的文学地位也在不断攀升。

范成大的诗歌,在宋代就颇负盛名。陆游采用夸张的言语来述范成大诗歌争相传诵的盛况。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范成大诗歌不仅仅是停留在此时此刻,如昙花一现,而是可以“名一代”,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12

在元代,与杨万里和陆游相比,范成大虽然地位并不突出,但依然属于著名诗人之一。另外,在诗歌风格方面,方回发现了范成大诗歌新的审美特质——典雅标致。

明代的诗学思想是尊唐抑宋,但即便如此,明代的诗论家对范成大诗歌的评价仍是以肯定为主。有的诗论家从范成大诗歌和唐代之间的联系出发进行论述,有的诗论家着眼于“陆、范”并称角度肯定范成大诗歌的价值。

在历代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以历代的评论资料为基准,自南宋以来,直至清代,范成大的地位自始至终比较稳定,没有较大的波动。

文章图片13

杨万里和范成大都是在南宋便确立了宋诗经典名家的身份。其中,杨万里的地位更为突出,在当时已经有类似盟主的地位。范成大承认杨万里的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杨万里歌艺术特色的认可。

然而,在清代的接受研究中,杨万里的辉煌过往已成为前尘往事,其地位退居陆游之后,在有些诗论家眼中,地位甚至还不如范成大。

在和陆游诗歌的对比中,清代诗论家对范成大诗歌多持批评态度。宋荦认为陆游和范成大的诗歌都有学杜的倾向,但是在最终成果上有显著差异,陆游是“大宗”,而范成大是“支分派别”之一。

文章图片14

小结

范成大诗歌在后世的接受史实际上就是其诗歌经典化的过程。在宋代,范成大经典名家的地位初步确立;元代,方回发现范成大诗歌新的美学特质“典雅标致”。明代,“陆、范”并称,范成大诗歌经典地位再次攀升;清代是范成大诗歌经典化的集大成时期。

清代诗话有三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强调爱国情怀和地域性,审美上

以唐宋诗歌为范式。在这种话语体系下,对于范成大诗歌的接受也存在类似的倾向。

通过对比研究清诗话中范、杨诗歌地位的升降态势,可以看出清代诗论家在传统审美范式下对于俚俗语言的贬斥。

文章图片15

通过对比研究清诗话中范、陆诗歌的接受情况,可知清代诗论家认为陆游是南宋诗人中执牛耳者,这归因于陆游的爱国诗歌完美契合当时官方的意愿,然而同样拥有爱国诗歌的范成大则在此大环境中被迫隐身。

此外,由于清代诗学地域性的特征,吴地出现“家致能而户务观”的盛况,在乡邦话语体系下对范诗极力推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