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沙河县令姬自修补纂《沙河县志》

 社会学者胡顺安 2023-04-17 发布于河北
 明代沙河县令姬自修补纂《沙河县志》

胡顺安(微信公众号shunanhu)



沙河县,源自春秋战国重镇沙河镇,自隋始在此设县,历隋、唐、宋、元、明(初)五朝近千年。关于它的文史资料多为散见于当地的民间野史或各种传说轶闻,在明代姬自修版《沙河县志》之前,几乎无人直接读到其系统而详实的官方文字记述。难道“揆(kui,估量,揣测)数于沙河,其千载一日乎?”

多名史志学者综合研究认为,沙河是古代商贸集散地和军事重镇,乃唐朝“温州遗墟,于顺德为名邑也”。按照周朝创延的规制和“国有史,邑有乘”的常识,姬自修版《沙河县志》之前,沙河县一定有官方的文字记载历史,“所以彰往示来昭文献也”。

可能局限于古代的认知能力和客观情况等诸多因素,重视程度低,管理不规范,存在一方面记述信息零散,形式不一(如碑刻、砖瓦、券契、竹简、布匹、纸质等),一方面因多为补记,可能出现信息不实甚至谬误的现象,但不应没有任何官方记录。否则,明代的后人何以晓得“温州遗墟”沙河古城几百年前建在现址以东二三里?又怎知“沙河文庙大成殿复建于宋朝大观年间”?

根据史料推测,沙邑旧址位处大沙河下游,且濒临河岸,隋唐宋元明,千年间历遭水患,可能旧城冲毁,志载匿迹。或天气潮湿,记述载体腐烂弃置;而新城初建,人们也未必重视及时记述和保存资料。古代认知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人通常重口述,忽视笔录,仅有的不完整文字记述也未予妥善保存(诚然,其他地方政府更不会保存沙河县的资料)。

忽视及时记录,没有妥善保存,废弃“固乘之遗”,其结果,必然导致沙河县官方史料严重匮乏。截止明朝万历初期,“其时沙河建置已近千年,因地瘠民愈以劳心抚字,孔道驱驰力疲于应酬”,仍“因循乏志”“有县无史”,没有保存一本内容丰富、体例完整的官方史志。  

万历十七年(1589)年夏秋交替之际,一位何姓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在邢台辖地巡视,想查阅关于邢南首邑沙河县的一些资料,了解沙河县的更多人文地理与民俗风情,发现这个“顺德名邑”沙河县却“山川风物、人文职贡等竟无一书备考”。而当时直隶顺德府辖的九个县中,唯独沙河是没有系统反映全县人文、历史、地貌及其他史料的县。

他惊诧之余,甚为生气,也颇感遗憾,当即明示顺德知府、滨州人张延廷督修沙河县志。

是年农历九月初九,顺德府专门给时任沙河县令姬自修下发了编纂县志的信函,希望他率本县官吏“照牌事理,即将该县城池、山川、人物、艺文等项逐一查明,协力修纂,务期有体有文,灿然详备。”同时要求“克期完成,进呈本院览正”后,“刊刻成书,以备一邑缺典”,严令“勿得视为故事潦草”。

姬自修是河南太康人,出身中州名门望族,举人身份,也算得上是满腹经纶的上流文化人。他在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接王屏继任沙河县令。

姬自修接到指令,自然不敢怠慢。他奉命召集王九秋、李国士等人,本着“郡邑志缺者增之,讹者易之”的基本原则,研商协力修纂方略。

尽管繁事缠身,他拨冗“考古今传记,博采图经志典”,而且在“公务之余,深入村肆,广咨父老,记录见闻,披阅典籍”。他带领大家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辛勤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然后参照顺德府志的体例,“间附己意,据事直书,鲜有饰言”。历时三个月,终于完成了沙河县有史以来,我们现在看到的第一部内容较为丰富、体例相对完备、记述比较详实的(明·万历姬自修 辑著)《沙河县志》。



这部《沙河县志》的文字叙事共列八类,书分上、下两卷。内容涵盖地理、建置、田赋、典祀、官师、人物、选举(卷之上)和艺文(卷之下)等。

鉴于文首论述,结合姬自修版《沙河县志》出现的时代语境和所具特点,它自然被部分后人当做第一部全方位介绍沙河县概貌的官方志书,成为今天我们了解和研究沙河古代人文历史的重要第一手资料。尽管其中也存在诸多遗漏、个别表述不准确,甚至有一定谬误,且内容也略嫌简陋,但仍不失其宝贵的历史价值。这部官方资料的编纂,为沙河县日后修续、保存历史资料、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做出了卓越贡献。比如,二十年后的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沙河知县谷师颜(临颖县举人,万历三十三年任)在该书的基础上做了适当增补,予以刊行,成为传世文献。这就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万历版《沙河县志》。

此后数百年间,康熙、乾隆、道光等年间的历版《沙河县志》,无不以此为蓝本进行续修。由此足见姬自修编纂的《沙河县志》的重要性之一斑。

2020年季秋初稿;2023年仲春修订。

关注微信公众号shunanhu,阅读更多内容。

注:综合参考《顺德府志》、《畿辅通志》、《郡县志》和姬自修辑著,冀彤军新版补校《沙河县志》及其他史料,谨此鸣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