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4、伤寒各经“小便不利”之因探析

 自由自在中医 2023-04-18 发布于湖南
刘瑶 2023-04-13 20:12 发表于广东

【摘要】  以六经病症的不同特点探讨分析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各经小便不利的原因,兼论其相应治法,为该证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伤寒论 小便不利 六经 原因

    小便不利是伤寒论中一个很重要的症状,散见于各篇之中。对于这一症状,仲景论述较完备,笔者从六经角度做一探讨分析,以便对其加深认识。

    1  太阳之小便不利

    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邪气所犯,太阳首当其冲。太阳病病位在表,一般要用汗法治疗,若治不得法或患者素有内邪,复感外邪,内外相合,往往会致小便不利。

    1.1气津两伤,阴阳难继

    汗法是《伤寒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其原则是“遍身微似有汗”,若用之不当,汗出过多,易导致小便不利。如《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此条是由于发汗太过,损伤阳气,阳气不能固摄而出现漏汗不止。汗出过多,更伤阳气和津液,一方面阳虚不能化气,水液代谢障碍;另一方面,津液受损严重,化源不足,故小便难的出现势在必然。而此时表证尚未解除,在治疗上也要顾及,故治用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扶阳解表。待外邪去,阳气足,固摄有力,津不外泄,再加之阳足自可化气生津,阳旺津足,小便难必应然而解。

    1.2  津伤阴亏,化源不足

    太阳病若误用下法或汗下并用,往往会导致津液匮乏而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6条:“太阳病……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此处之小便不利,是由于感受风温之邪,误用下法所致。风温之邪本为阳邪,最易耗伤人体津液,本应益阴清解,而误用下法,致使津液更伤,邪势更盛。此时津液极度贫乏,化源不足,故出现小便不利。治当清热益阴为法,热去津复,小便可望得利。再如:《伤寒论》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此处小便不利是由于用下法后又用汗法,致使津液大伤。津液不足,则注入膀胱之津液亦少,无尿可排所致。这种情况的小便不利,不可再施以利水之剂,否则势必造成津液更伤,病情更重,故曰“勿治之”。若治,当以清热养阴生津之剂,待津液回复,化源充沛,则不利小便而小便自利。

    1.3  水饮内停,气化不行

    在太阳病中还有一类小便不利是由于各种原因致水饮内停,气化不行造成的。若患者素有水饮,复感外邪,形成外寒内饮之格局,饮邪流动不居,停于下焦则会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着,小青龙汤主之。”此条之小便不利就是由于饮留体内,停于下焦,气化不行所致。治当辛温解表,温化水饮。待表解饮去,气化正常,小便自利;若太阳表证不解,外邪循经入里,影响太阳之腑,也可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71条:“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此处之小便不利是由于外邪入里,太阳膀胱功能失常,水道失调,邪与水结而形成蓄水证所致。《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失常,津液无以输布,自然会有小便不利之证。治当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方中猪苓、泽泻渗湿利水,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化气,全方合用,邪气去、气化复而小便自利;还有太阳病误治后损伤脾阳,脾阳不运,水饮内停也会导致小便不利。如《伤寒论》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此处之小便不利是由于太阳表证,汗下之后,表邪未解而脾阳受损,脾使其转输之用,水湿不运,停于中焦,阻碍气化所致。故治当健脾利水,方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待脾阳得复,水饮得去,脾恢复其转输运化之能而小便自利。

    2  阳明之小便不利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阳气旺盛,一旦发病,多为热证、实证,但也会有虚寒之证。但无论哪种情形都会有小便不利的情况。

    2.1  津液大伤,化源匮乏

    阳明感邪发病,邪多从燥热而化,易致津液耗伤而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200条:“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此处之小便不利是阳明病误用火法治疗后,因火与热合,热势更盛,津液愈伤。津液大伤,化源不足而成。

    2.2  湿热相合,水不下排

    阳明病虽多燥热之证,但由于与太阴脾相表里,若阳明热邪久不解与太阴脾湿相合,也会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本条之小便不利是由于阳明邪热与湿相合,湿热郁于中焦,热不得外泄,湿不得下行,三焦壅滞所致。另如《伤寒论》236条:“阳明病……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茵陈蒿汤主之”。此条之小便不利亦是由湿热胶结不解,水不下排所致。治当清热除湿,方用茵陈蒿汤。方中三药皆为苦寒之品,寒能清热,苦可燥湿。茵陈清热除湿,栀子清泄三焦而通调水道,大黄清热,推陈致新,三药相合,湿热去,三焦通利,小便自利。不仅湿热郁于中焦可导致小便不利,水湿之邪,郁于关节也可致小便不利。如《伤寒论》192条:“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此处之小便不利是由于水湿郁滞,流于关节,不从小便而去,加之湿性粘滞,影响气化所致。

    2.3  中焦虚寒 ,脾虚不运

    阳明病虽多热证、实证,但也有虚寒的情况。若中焦虚寒,脾虚不运也会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此条之小便不利是由于患者平素胃阳不足,复感寒邪所致。脾胃同居中州,胃中有寒,必然影响脾的运化转输之功,以致津液不能正常布散,就可出现小便不利。治当温胃散寒健脾为治。

    3  少阳之小便不利

    少阳为枢,处于半表半里,经络上包括手少阳三焦及足少阳胆经。邪犯少阳,易致三焦不利,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处之小便不利是由于邪犯少阳,三焦不利,气化失职,水停下焦所致。治当和解少阳兼以利水,故治用小柴胡汤去苦寒之黄芩,加茯苓四两为治,待三焦通,水饮去,则小便自利。再如《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此条之小便不利是由于误下后,邪气内陷入少阳,胆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三焦不利,决渎失职而出现。治当和解少阳、通阳泻热,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少阳为病,再加之水饮内结,则更易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此条所述是由于邪犯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利,导致三焦决渎失失职,以致水饮内结三焦不通利,再加上水饮内结气化不行津液难以下行,则小便不利之出现势在必然。治当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待气机宣通三焦通利郁阳得伸,表里得和则小便不利之症状必自愈。

    4  少阴之小便不利

    病至少阴阶段正气已明显不足,少阴者阴少之谓,其实阳气也明显不足。阴阳之不足往往会致小便不利。

    4.1  阴液不足 难以为继

    少阴病若阴伤甚则会出现阴液亏乏化源不足的小便不利。如:《伤寒论》284条:“少阴病……小便不利,以强责少阴汗也”。此条之小便不利是由于少阴病误用火法强迫发汗。火热内迫,阴液耗伤,难以为继,以致化源不足而出现小便不利,治当以滋阴清热为主。另有少阴病失治而致津液不足而致的小便不利。如《伤寒论》307条:“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桃花汤主之”。此条之小便不利是由于脾肾阳虚,寒湿内郁脉络损伤固摄无权滑脱不禁出现下利不止便脓血。若不及时治疗,下利过多,津液损伤化源不足而出现。治当温涩固下,下利除,阴阳渐复,气化行,化源足,小便不利才可告愈。

    4.2  阳气不足 水气不化

    同样,少阴病若阳伤甚,也会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真武汤主之”。此处之小便不利是由于邪入少阴,损伤肾阳。阳虚无力蒸腾,水气不化,气化不行所致。治当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待阳气复,水邪散,气化行则小便不利自愈。

    厥阴之小便不利

    足厥阴属肝,肝主风木,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肝气调和则气机宣畅是为无病。若肝气郁结,阳气内郁,气机不利往往会对多脏腑功能产生影响。若肝不调达,影响及水液代谢,往往会出现小便不利。如《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四逆散主之”。此条之小便不利是由于肝郁气机不展,水道失调所致。治当疏肝解郁兼以利水,方用四逆散加茯苓,待肝气调达,郁阳得伸,水道通利,小便不利必然自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