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类型降压药对靶器官保护作用的比较

 新用户88267667 2023-04-19 发布于重庆

根据不同的高血压发病机制,研发出五大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俗称地平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俗称普利类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俗称沙坦类药物)和利尿剂。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水平均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相关。但是,长期以来有关降压药物降低心血管病危险是归因于血压水平的降低还是归于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一直存在争论。

从众多的临床试验证据获知,高血压是心血管病已知的危险因素。在白人和黑人成年人中,分别有21%和35%的心血管病例可以归因为高血压。根据目前临床证据,所有类型的降压药均可显著降低血压,并显著降低中风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这支持了高血压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归因于血压的降低而与降压药特殊的靶器官保护无关。

但是,当联合使用降压药物时,利尿剂在预防心力衰竭方面具有优势;β受体阻滞剂在预防中风方面效果差;钙离子拮抗剂在预防中风和全因死亡方面更有效,但在预防心力衰竭方面表现不佳;普利类药物在预防冠心病方面更有效,而在预防中风方面则效果较少;沙坦类药物在预防冠心病方面较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阻滞剂可更有效地预防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虽然在65岁以下患者中与其他药物同样有效,但对年龄大者效果差。

对于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效果优于普利类药物和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对卒中预防效果差并增加了血管性水肿,低血压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但是普利类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是唯一更有效的降压药。尽管所有降血压药物都可以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有效,但首先推荐开始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阻滞剂。对于上述降压药对靶器官保护作用,有学者认为,各种类型降压药出现的对不同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试验设计,总心血管风险,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和统计功效存在显著差异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