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草庐,人生的高地——拜谒南阳武侯祠

 三驾马车1966 2023-04-19 发布于河南

草庐,人生的高地

——拜谒南阳武侯祠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中演绎的这一段历史佳话活灵活现,生动传神,深入人心。在普通人的心中大约总有这样的情节:要么自己是刘备,有一天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请高人出山协助自己干一番事业;要么最好自己就是孔明,稳居草庐,淡泊明志,心怀天下,待机而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这两句话是如此之有名,凡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人大概无人不读,无人不背,也无人不心怀向往。

在今天南阳市的武侯祠里,人们以浪漫而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景:一座八角形的草庐矗立在武侯祠中部,屋顶以草覆盖,四面开着窗户。这座简单朴素的草庐边上的牌坊上写眷“三顾祠”三个大字,草庐东面不远处有一块大石头上刻有刘禹锡的《陋室铭》全文。草屋的东北方向则是一片偌大的卧龙潭。

近2000年前,诸葛孔明确实就住在这里吗?确实就在这座草庐里读书思考吗?确实就在卧龙岗上或者卧龙潭边抱膝长吟吗?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确实就在这里恭恭敬敬地拜访孔明先生吗?

据相关史料推断,三国时期中国的总人口760多万,就算1,000万吧,不过是今天河南省的十分之一。可以想见,当年诸葛亮所在的南阳比今天的人烟要稀少得多,他所隐居的卧龙岗也一定要比今天清幽得多。诸葛亮,这位《三国演义》中的“智绝”,这位今天南阳人民心目中的“智圣”,在这一块土地上是如何地“心事浩茫连广宇”呢?

有趣的是,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都在争诸葛亮这位历史名人,都说诸葛亮的“隆中”是在自己那里。当年,清末官员顾嘉蘅自己是襄阳人,他来到了南阳做知府。南阳的老百姓一定要他证明南阳才是诸葛亮隐居之所,顾嘉蘅很为难,后来他写了一副对联终于化解了这个难题:“心在汉室原无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副对联应该深得卧龙先生之志。

也有人批评诸葛亮,说他事必躬亲,不善授权,不重视选拔培养人才,最终使自己劳累过度,英年早逝,也使得蜀汉后继乏人,导致蜀国败给魏国。这种议论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无法想象,假如诸葛亮一统天下,恢复汉室,寿终正寝的话,他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在百姓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南阳卧龙岗上的草庐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成为百姓心中的精神圣地?项羽也罢,关羽也罢,孔明也罢,但凡处在历史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似乎总得有一些悲剧的色彩才更能彰显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全力以赴地活过,这本身就是生命的成功,原不必以事业的成败论英雄。

在卧龙潭边的一块石头上刻有八个字:“最大男子,极伟丈夫。”这是著名作家二月河给孔明的题词。诸葛孔明担得起这八个字,卧龙岗上的草庐担得起这八个字。

2023.4.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