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越教学|故事化教学法与TBL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愚然楼 2023-04-20 发布于湖南
图片

金鑫 第九届卓越教学奖获得者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上海交通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7年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承担本科生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和课程建设工作,主讲《大学化学》。获得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一等奖(团体奖)、第九届上海交通大学卓越教学奖。

金鑫老师在七年的从教过程中,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课堂的故事化教学法,以一种故事化的思维将抽象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简称TBL)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生成观点,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01

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动力

“我在指导研究生科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很多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会积极地查阅文献,梳理以往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这固然是科研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在长期观察中,我发现学生缺乏对问题的自主思考,容易照搬他人的研究观点,自主生产新观点的意识相对薄弱……”通过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金老师意识到,本科阶段的教育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于是她想通过改革与创新自己的教学,培养本科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生成观点的能力。这即是金老师将故事化教学法、TBL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动力之源。

图片

02

故事化教学法的缘起与应用

《大学化学》作为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基础理论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理论机理的洞察力。金老师认为,要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深度理解与有效掌握,需引导学生在科学现象和理论机理之间建立起关联,从多个思维视角来理解理论,进而养成深挖知识本质与原理的习惯。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金老师采用故事化教学方式,该方法缘起于小说的叙事风格。“我曾经看了一个小说家的采访视频,他提到写作中可以通过设置情节反转、制造悬念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当时就联想到,课堂教学也可以采用这种叙事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老师萌生了开展故事化教学的想法,以一种故事化的思维去创设一些反转冲突,营造一种让学生惊叹、着迷的氛围,激发他们想要去探索的欲望和动力。

在故事化教学中,金老师首先会通过某个日常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阿伦尼乌斯方程”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为例,具体从以下四个步骤展开:

1

第一步:描述现象。

生活中蜥蜴总是跑得太快,很难用手直接捉住它,但是用冰水喷洒蜥蜴,会让它减慢速度,甚至冻僵1-2分钟,这样就可以很容易捉住它。

2

第二步:定性讨论。

让学生围绕该现象展开讨论,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对现象进行解释,该现象背后的原理只需要用中学的生物知识就可以解释,因此,学生在讨论中很快就能达成共识,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这一知识点出发来解释现象。

3

第三步:制造矛盾。

针对定性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使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对该现象继续进行定量分析,学生在套用方程后,发现与定量讨论的结果不一致,此时矛盾产生,出现了“情节反转”。

4

第四步:解决矛盾。

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并阐释矛盾产生的原因,最终学生意识到对现象的正确解释应当是“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修正之前定量讨论得出的观点,学生在一步步的讨论中,梳理了理论的条件假设,探讨了理论的边界,最终明确了阿伦尼乌斯方程的适用范围,这个学习过程于他们而言是深刻的、有意义的。

图片

图1 故事化教学设计案例

图片

03

TBL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

故事化教学实施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讨论,金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TBL)”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图片

图2 不同类型的小组合作

01

课前准备

图片

要实现在课堂上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可以从教学案例和课前任务两个方面着手准备。金老师每年都会进行教学案例更新,或是对原有案例进行再拓展和扩充。大部分教学案例都源自于科研论文,对于公共基础课学生而言,直接将科研论文作为案例材料进行学习的难度过高,所以金老师会留心寻找论文应用领域中的一些易于理解的现象,或是故事类的素材作为她的课堂讨论案例。同时金老师依据牛顿的科学思想方法对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即从现象观察到提出理论假设,再到定量分析验证假设,基于此逻辑链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这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在课前金老师一般会在Canvas平台上传推荐阅读的书籍、科研论文资料、慕课等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与习惯提前进行学习,同时也在Canvas平台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前小测试。课前测试通常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据此定位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的小组合作教学中能够有所侧重地进行引导。

02

课堂实施

图片

(1)课程初期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状态

在课程刚开始的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小组学习,组员之间还不够熟悉,且学生一开始并不习惯这种学习模式,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及时地介入并进行引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密度非常大,讨论时间有限,学生如果不能很快进入讨论状态,讨论的效率就会很低。所以我会在前几节课的时候走到各个小组身边,对他们的讨论状态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通过课程初期对学生小组讨论的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讨论状态,逐渐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2)TBL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TBL教学模式和一般课堂讨论的不同之处在于:TBL模式能够保证更多的学生去说、去表达,并能在小组内和小组间获得及时的反馈。因此,TBL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环节:

1

环节一:组内讨论

组内讨论是第一层次的观点输出与碰撞,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个人观点,他们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意见,金老师要求组内分享必须在最后完成观点的统一,这就意味着组内讨论是一个产生冲突并解决冲突的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环节二:组间讨论

组间讨论是第二层次的观点输出与碰撞。组内讨论之后便是分享交流环节,也即组间的讨论。金老师会在小组讨论时关注并抓取各小组对讨论问题的意见,用不同的小组观点创设矛盾与冲突,让各小组在分享交流环节展开辩论,进行思维的碰撞。

3

环节三:教师总结

在组间讨论交流后,金老师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做一个好的讨论总结,对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开始预判学生可能会从哪些角度产生观点,以及为什么会从这些角度思考并产生这样的观点,进而思考在课堂中该如何解释和回应学生的观点。金老师在备课时会对所要讨论的话题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做总结的时候并不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对错的评判,而是将现阶段主流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留给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常会有学生在课下再度对主流观点展开思考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图片

“我没有特别宏大的目标。”金老师说,“我只希望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做实验,遵循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最好能学会自主思考,主动拓展,希望他们在大四或者读研阶段面对某个研究问题时,还能联想到自己大一时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某个方法或者原理。”能够给学生留下思维的印记,对于金老师而言就是最大的满足。

编辑:张兴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