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幕剧:石壕吏(葛奕辰)

 词语寄居者 2023-04-21 发布于浙江

《石壕吏》(独幕剧)
葛奕辰
【人物:老妪、杜甫、兵甲、兵乙、长官、老翁、少妇、婴孩】
唐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早春。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贫瘠破败的石壕村。
一家农舍里点着昏暗的烛灯,蜡烛将要燃尽,从茅草缝隙闯入的寒风将烛火左右摇曳。屋内静寂一片,只听得屋外的风雨声。老翁与老妪在房内相对无言,少妇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蜷缩在没有烧炭的炕上。
屋外传来了脚步声,老妪地站起来,从茅草缝隙向外张望。
(杜甫上)
杜甫(叩门,急切地):请问有人吗?有人吗?
(老翁搓了搓冻僵的手,想去看看是谁。被老妪一把拉住。)
老妪(悄声地):坐着,都别作声,我去看看。
(老妪拉开门,雨里站着一位士人模样的人,行囊衣服早已被雨水打湿)
杜甫(打了一个哆嗦):老婆婆好!我从新安而来,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要赶往华州。当下战乱四起,真是难啊。可否好心让我这个可怜人留宿一夜?我天明就走。
老妪(慈爱地):可怜的孩子,快进来吧!淋着雨要受凉的。她从旁边找出一条破旧的毯子给他披上,只是我这贫苦人家,也没啥吃的,屋也漏风,你将就吧!(苦笑着)
杜甫(感激地):别这么说,老婆婆,您能收留我已是我的造化了!之前我一连敲了好几家农舍的门,不是拒绝就是不应门。
(杜甫进了农舍,老妪安顿下他,又去灶上盛了一碗稀薄的粥端给他。)
老妪:先生,您喝碗薄粥暖暖身子。最近老是有官兵来抓男丁去打仗,您还是躲到后边去吧……。(哽咽地)那些官兵凶蛮得很,不问青红皂白见男丁就抓。我家三个儿子都已被抓去,在邺城防守打仗,一个儿子刚刚捎信回来说,两个兄弟已经战死,(泪流满面,全身颤抖),我,我,……。
杜甫(同情地,想劝慰老妪,又不知如何说起。欲言又止。):多谢婆婆!那我这就躲到后面去,您也小心!
(突然,一声刺耳的狗叫声划破了寂静的山村。紧接着传来一阵急促杂乱的马蹄声、狗此起彼伏的嘶叫声、人们纷乱的呼喊声、孩子的啼哭声。有一群官兵来石壕村捉壮丁。)
(一群官兵上)
兵丁甲(粗蛮地捶门):有人吗?有人快给我出来,不出来便是违反军令,处以杀头罪!(见无人回应,便开始踹门,越来越凶狠)
(屋内婴孩惊吓地大哭,少妇抽泣着轻声哄拍孩子)
老妪(眉头一皱,压低嗓门):老头子快去!(转向杜甫)年轻人,你藏好!
(老翁闪出后门,翻过围墙,不见了)
老妪(深吸一口气,理理破旧的围裙,从容地走向门边):来了来了,莫急莫急!(打开了门)
(门外露出几张凶神恶煞的脸)
兵丁乙(气势汹汹,持刀以近乎咆哮的声音,怒斥):人呢?好啊,你个老太婆竟敢耽误军令,现时间紧迫,也没空和你细说。说!家里有没有男丁?先警告你一句,实话实说!否则处以杀头之罪!
老妪(带着哭腔):我家已没有男丁了!长官,我苦啊!(已无法抑制,嚎淘大哭)
军官(不耐烦地一挥手):住口,我们没有时间在这里听你诉苦,你家儿子呢?
老妪(上前一步,抽噎):长官行行好!听我说啊,我家三个儿子都已上了战场,在邺城防守打仗。大儿子刚刚刚寄了书信回来说,两个兄弟已经战死沙场,我只是在苟且偷生啊(忍不住大哭)!
兵丁甲:那你屋里的是什么人?
老妪:可怜见啊!屋里只有那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孩和他的娘,母子二人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裳,只能缩在炕上的破棉絮里呀!
兵丁乙(犹疑地往里探了探头):我不管你家何等贫苦,上级命令每户就得带一个人。你看着办吧,我必须交差,否则一律按违反军纪处理!
老妪(回头望望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茅屋,深深地叹了口气,一会儿,忽然坚毅地):要不,我跟你们去吧,我虽然老了,但还是可以帮你煮饭的!
(士兵乙回头看看长官,长官默然。)
兵丁甲:那好吧,就这样,赶紧整理下,等会儿到村口来,不许误时!
(众官兵下。)
(老妪回到屋内,跌坐在炕上。老翁与杜甫从藏身处走出来,相顾无言,只是垂泪)
老妪:我走了,你们照顾好自己啊!(呜呜地哭了起来)
(风声、雨声和着哭声响起,凄婉的音乐声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