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窥见——痛风之“痛”

 长庆wcqjs 2023-04-21 发布于上海
痛风

图片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有人说,这种痛,让人痛不欲生,我国古人对痛风的描述就较为生动,《内经》称它为“贼风”,如贼一般悄悄而至,防不胜防。《丹溪心法》等称为“白虎历节风”,像老虎一样凶猛的走过每个关节,如虎撕咬,痛彻心扉。《时方妙用》谓之“箭风”,如箭刺骨一样痛,如射箭疾行中带来的风一样快。《医学妙谛》:“遍身走痛名痛风……因风行走痛自凶。“总之,痛风之“痛”,自古谈之色变。

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由于人体下肢常负重,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大脚趾根部)和跟腱缺乏血供,使得局部酸碱度(PH)值偏低,尿酸盐结晶更易析出,所以,第一跖趾关节、跟腱首当其冲。尿酸盐结晶可以沉积在软骨、滑膜、肌腱、软组织及其他任何地方,其余常见部位为足背、踝关节、足跟、膝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肘关节等处。痛风石的形成比较晚,一般取决于高尿酸血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当尿酸清除速度慢于生成的速度时就会形成痛风石。

在临床有大量年轻人持续性的尿酸水平增高,有的可持续数年而没有任何症状,没有痛风发作的高尿酸血症,我们称之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量饮酒、高嘌呤食物的长期摄入过程中,尿酸盐结晶不断析出,并在不知不觉中蓄积于人体,当尿酸盐蓄积到一定程度时,刺激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病变,进而发生“红、肿、热、痛”,使得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作只有一步之遥。



图片

怎样才能在痛风发作之前就确定关节里是否真的有尿酸结晶呢?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专家推荐:“对表现不典型的痛风疑似患者,可考虑使用超声检查受累关节及周围肌腱与软组织以辅助诊断。”高频超声下可以敏感的发现尿酸盐沉积的典型征象——双轨征”“暴风雪”“痛风石”。可区别于其他类型骨性关节炎。所谓“双轨征”也就是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的表面,当超声进行探查时,关节骨面与沉积了尿酸盐结晶的软骨面均表现为线样的强回声,通俗一点说就是两条平行的白线样结构,好像两条平行的轨道,因此被称为“双轨征”。而“暴风雪”征是关节腔或滑囊积液时有大量的强回声尿酸盐晶体悬浮在积液中构成的景象。而当滑膜、关节腔、肌腱、韧带及软组织里有少量的尿酸盐结晶时,通常表现为小的稍强回声,就好像小粒的雪花轻轻落在土地上一样,通过高频超声也能够被发现。当痛风石形成时,可以看到团块样的混合性或者稍高甚至强回声团块,根据痛风石形成的时间长短,表现也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痛风石的回声会越来越强。

图片

研究发现,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到痛风晚期,超声图像均有特异性超声表现,所以,要想确定有没有尿酸盐结晶及痛风石的形成只需要超声来一探究竟。

图片膝关节表面的“双轨征”改变
图片

关节滑膜内的尿酸盐结晶像雪粒落在土地上

图片
痛风石
图片



超声成像的早期声像图诊断可以早于痛风发作,在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我们就可以在关节软骨表面发现“双轨征”,在关节腔内或关节内见点状、条状、片状强回声的尿酸盐结晶,或卵圆形的强回声痛风石。有研究表明,在降尿酸治疗后,“双轨征”及痛风石均可消失或缩小,因此我们在超声的监测下可以在痛风发作之前提前干预,逆转尿酸盐结晶及痛风石的形成,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高频超声可在痛风疾病中全程参与,观察痛风的发生、发展,中晚期可有效、动态观察关节病变的变化及转归,对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可指导临床,避免反复发作而造成的骨关节破坏。

所以,在高尿酸血症的日常监测中,肌骨超声检查的全程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