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影读书】乳腺正常影像学表现

 所来所去 2023-04-23 发布于云南
图片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乳腺癌更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影像学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和MRI等。乳腺影像学检查目的在于:检出病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乳腺癌进行分期;治疗后随诊;间接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对此,不同检查方法有着不同的价值。

X线表现

乳头和乳晕:乳头位于锥形乳腺的顶端和乳晕的中央,密度较高,大小不一,但一般两侧等大。乳晕呈盘状,位于乳头周围,乳晕区皮肤厚度为1~5mm,较其他部位的皮肤稍厚(图6-1-1)。

皮肤:皮肤呈线样影,厚度均一,但在下后方邻近胸壁反折处的皮肤略厚。皮肤的厚度因人而异,为0.5 ~3mm(图6-1-1)。

皮下脂肪:通常表现为皮肤下方厚度为5~25mm透亮的低密度带,其内交错、纤细、密度较淡的线样影为纤维间隔、血管和悬吊韧带(又名为Cooper韧带)(图6-1-1)。皮下脂肪层厚度随年龄及胖瘦不同而异:年轻致密型乳腺此层较薄;肥胖者则此层较厚;脂肪型乳腺的皮下脂肪层与乳腺内脂肪组织影混为一体。

图片

图片

纤维腺体组织:X线上的所谓纤维腺体是由许多小叶及其周围纤维间质重叠、融合而成的片状致密影。

通常,纤维腺体组织的X线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有较大变化:年轻女性或中年未育者,因腺体及结缔组织较丰富,脂肪组织较少,X线表现为整个乳腺呈致密影,称为致密型乳腺(图6-1-2);中年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腺体组织逐渐萎缩,脂肪组织增加,X线表现为散在片状致密影,其间可见散在的脂肪透亮区;生育后的老年女性,整个乳腺大部或几乎全部由脂肪组织、乳导管、结缔组织及血管构成,X线上较为透亮,称为脂肪型乳腺(图6-1-3)。

图片

由于正常乳腺的X线表现个体差异很大,缺乏恒定的X线类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正常乳腺均做过分型,并试图探索乳腺类型与发生乳腺癌危险的关系。目前,美国放射学院(ACR)2013年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I-RADS )根据乳腺构成的纤维腺体组织密度高低和分布范围将乳腺分为4型,即脂肪型(图6-1-3)、散在纤维腺体型、不均匀致密型(包括弥漫和局限两种情况)和致密型(图6-1-2)。这种分型的主要意义在于说明X线摄影对不同乳腺类型中病变检出的敏感性不同,对发生在脂肪型乳腺中病变的检出率很高,而对发生在致密型乳腺中非钙化性病变的检出率则明显降低,临床医师了解这一点很重要。

图片

图片

乳导管:正常人有15~20支乳导管,开口于乳头,呈放射状向乳腺深部走行,并逐渐分支,最后终止于腺泡。X线平片上有时可显示大导管,起自乳头下方,呈线样放射状向乳腺深部走行,但也可表现为均匀密度的扇形影而无法辨认各支导管。X线平片上乳导管表现的线样影同纤维组织构成的线样影难以鉴别,可统称为乳腺小梁。 乳腺导管造影能清楚显示大导管及其分支导管(图6-1-4)。

图片

乳腺后脂肪:乳腺后脂肪位于乳腺纤维腺体层后方、胸大肌前方,与胸壁平行,X线上表现为透亮影。乳腺后脂肪在X线片上通常不能显示完全。

血管:乳腺内静脉的粗细因人而异,一般两侧大致等粗。未婚妇女静脉多较细小;生育及哺乳后静脉较粗。乳腺内动脉在致密型乳腺多不易显示;在脂肪型乳腺有时可见迂曲走行的动脉影。动脉壁钙化时,呈双轨或柱状表现(图6-1-5)。

图片

淋巴结:包括乳腺内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正常乳腺内淋巴结一般不显示,偶尔可见圆形或肾形结节影,直径多小于1cm,边缘光滑,乳内淋巴结可出现在乳腺内的任何位置,但多位于外上方。X线上常见的淋巴结多位于腋前或腋窝区,根据其与X线投照的关系可呈圆、卵圆或蚕豆状的环形或半环形影,边缘光滑。淋巴结的一侧凹陷称为“门”部,表现为低密度区,此处有较疏松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由此进出淋巴结。正常淋巴结大小差异较大,当淋巴结内含有大量脂肪即脂肪化时可至数厘米(图6-1-6)。

图片

图片

MRI表现

乳腺MRI表现在不同检查序列上其表现有所差别。

脂肪组织:通常在T1WI 及T2WI上均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上呈低信号,增强后几乎无强化。

图片

纤维腺体组织和乳导管:在T1WI和T2WI上,纤维和腺体组织通常不能明确区分,可统称为乳腺实质乳腺实质在T1WI上表现为较低或中等信号,与肌肉大致呈等信号;T2WI上表现为中等信号(高于肌肉,低于液体和脂肪);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则呈中等或较高信号。乳腺类型不同,MRI表现有所差异。致密型乳腺(图6-1-2)的纤维腺体组织占乳腺的大部或全部,T1WI为低或中等信号,T2WI上为中等或稍高信号,周围是较高信号的脂肪组织;脂肪型乳腺(图6-1-3)主要由高或较高信号的脂肪组织构成,残留的部分索条状乳腺小梁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中间混合型乳腺的表现介乎脂肪型与致密型之间。动态增强T1WI扫描时,正常乳腺实质通常表现为轻度、渐进性强化,增强幅度不超过强化前信号强度的1/3,如在经期或经前期也可呈中度甚至重度强化表现,双侧乳腺表现大致对称。乳导管最终汇集于乳头,以矢状面观察最清晰。

图片

2013年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MRI部分增加了乳腺纤维腺体组织量和乳腺实质背景强化内容。MRI上依据乳腺纤维腺体组织量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脂肪型、散在纤维腺体型、不均匀致密型、致密型,与乳腺X线检查不同,乳腺纤维腺体组织量的多少不影响MRI诊断效能。依据动态增强后第一时相(大约90秒)乳腺实质背景强化范围所占比例,将乳腺实质背景强化也分为4种类型:几乎无强化、轻度强化、中度强化和重度或明显强化,乳腺实质背景强化明显通常导致MRI诊断困难,特别对较小的乳腺癌可能导致其漏诊。

图片

皮肤和乳头:乳房皮肤厚度大致均匀,增强后呈轻度渐进性强化。双侧乳头大致对称,呈轻至中等程度渐进性强化

图片

参考书籍:医学影像诊断学_韩萍,于春水主编.—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