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汤-《经方100首》

 庆哥哥呀 2023-04-24 发布于内蒙古

附子汤

组成用法

制附子30~50克、茯苓30~50克、白术40~60克、芍药30~50克、人参15~20克。用水1000毫升先煎附子至600毫升,再入余药同煎至200毫升,分1~2次温服。

方证

后背恶寒、肢体拘急、关节剧痛、手足逆冷而脉沉者。

现代应用

1、神经痛、风湿病;

2、慢性胃炎、胃下垂;

3、子宫脱垂、宫颈糜烂;

4、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5、慢性迁延性肝炎;

6、遗尿症;

7、性功能障碍;

8、冠心病;

9、月经不调。

经验参考

《伤寒论》用附子汤治“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口中和”,汤本求真认为是味觉与平常无异也(《皇汉医学》)。其实,不仅指味觉的不苦与不甘不咸等,还当包括不干与不腻,不渴与不唾,即口中舒适,没有异常变化。“口中和,其背恶寒 ”,有人认为是和白虎加人参汤证“口燥渴”“背微恶寒”相鉴别。因此,“口中和”似乎更侧重于说明“不渴”。门纯德治张某,女,69岁。就诊时,口燥言语不利。曾服滋阴润燥之剂,此症有增无减。见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燥而不欲饮,脉象沉细,舌干而色淡。此为命门火衰,无力蒸腾之故,处于附子汤三剂,治之而愈(《名方广用》)。“其背恶寒者”,提示恶寒的范围比较局限,不似太阳病周身恶寒那样广泛。也有人根据背恶寒这一主证扩大本方的应用。《百一选方治验实录》载张有章医案:“黄承烈好学深思,手不释卷,目力大耗。又尝博览医籍,惜不得门径,因无所获。闻余名诣寓乞诊,曰:'我之目力,不能久视,久则昏黑,甚则熟视无睹,必合目少顷,乃能复睹。谓有疾耶,初视无异;谓无疾也,有时而盲。尤奇者,身不畏寒,背常瑟瑟,究属何病,宜如何治,请明教之。’吾据其言,并按 其脉,乃告知曰:'此为心肾阳虚也。宜附子汤主之。’黄闻余言,似疑似信,然为创而试服之。服数剂,眸子瞭然。”若只把目光盯在目盲之主诉上,则很难发现本方证。

附子汤还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这是以散寒止痛为主要用法的。经方中大剂量应用附子多以止痛为目的,尤其是炮附子。本方用了两枚附子,且名“附子汤”,可见,附子应该是本方君药。真武汤用附子仅一枚,止痛之力肯定不及本方。除了附子大剂量应用外,白术的剂量也比真武汤增加了一倍,用量四两。我们知道,经方里附子与白术合用是治疗寒湿痹痛、关节痛的重要 配伍。附子汤用人参代替了真武汤中的生姜,这很值得琢磨。为什么加人参,需要结合桂枝新加汤中“身疼痛,脉沉迟”加人参的 用药经验来理解。汉方医认为加人参为心下痞硬,这个观点有些牵强。用生姜侧重 于发散水气,而用人参 说明水液不足,扶正的力最明显强于真武汤。对于一些临床久治不愈和年老体弱的患者,更适合用本方温阳益气、除湿止痛。张长庆治疗一女,产后大出血,经治血止。半年后,右上肢、肩下、腕上整个部位有痛感,逐渐加重,每于夜半子丑之时痛甚难忍。病程达13年之久,用滋阴养血通络法久 治罔效。平时汗出湿衣,手足心热,恶心,舌体淡胖苔白厚腻,脉沉缓无力。张氏处以:制附子30克(另包先煎30分钟)、茯苓18克、党参20克、焦 白术2克、赤芍12克。一剂而痛减,连服30剂后诸症均瘥(国医论坛)。本案用了党参和赤芍,如果用人参与白芍,诸药剂量再大一些,估计不需要服30剂便可治愈。不过,此 案的“平时汗出湿衣 ”对附子汤证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注论精选

柯韵伯:此大温大补之方,乃正治伤寒之药,为少阴固本御邪之剂也……此与真武汤似同而实异,此倍术附去姜而用参 ,全是温补以壮元阳,彼用姜不用参,尚足温散以逐水气 ,补散 之分歧,只在一味之旋转欤。(《伤寒来苏集》)

尤在泾:气虚者,补之必以甘,气寒者,温之必 以辛,甘辛合用,足以助正气而散阴邪,人参、白术、茯苓、附子是也,而病属阴经,故又须芍药以合阴气,且引附子入阴散寒,所谓向导之兵也。(《伤寒贯珠集》)

万友生:《伤寒论·少阴篇》对本方之论述,可见本方证是因伤寒邪犯少阴而外连太阳所致。但其病机重点在于少阴阳衰阴盛,故用附子汤温补少阴阳气以驱散太阳阴邪。有的注家推崇本方为”风寒湿身痛仙丹“,当是根据仲景用以主治身体骨节痛而临床实践有得之言。我对风寒湿邪外犯太阳而内伤少阴的关节痛证,也常用此方获得疗效。(《万友生医案选》)

矢数道明等:本方即真武汤去生姜加人参,以恶寒、手足寒冷为适应证,与真武汤相同。但此方少用于腹泻,却用于身体疼痛、关节痛等。脉多沉。方中之人参,与白术、附子配合,有治疼痛之效。在神经痛、风湿病、急性热病经过中,有时用此方。(《汉方诊疗医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