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心启智,以爱育向未来

 特教梦 2023-04-24 发布于江苏

青春如光,所到之处,明光烁亮,而当青春碰到“教育”二字,则更显光彩熠熠。学生时期,我就坚定了要成为一名教师的理想。毕业后,经过重重考验,我顺利地加入了教师队伍。面对一群与众不同的孩子,我的教育使命尤显神圣。

做经师易,做人师难。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只做搬运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启心启智,促进学生成长的“大先生”。先生之“大”,在育人以爱,在育人之智。担任教师工作虽只是第三个年头,爱与感动却遍布每分每秒。在一言一语的交流声中,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在“早上好与明天见”的接送声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倾听和尊重,用心感受成为孩子的小耳朵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如何变成小孩子?就是去倾听、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我负责的是一个有十名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学生的班级。面对十名差异显著、个性明显的孩子,我选择在倾听中分享他们的体验,理解他们的感受,得到他们的信任。尽管他们的发音并不清楚,口齿并不伶俐,甚至不能说出完整的词语,只能用“咿咿--啊啊--”并伴随着肢体动作和表情去表达他们的需求。我也带着最大的理解能力去倾听,满足他们的表达欲,获得走进他们内心深处的机会。课上,用他们感兴趣的视频、动画形式引导他们多听多做多表达;课下,转变教授角色,“这个玩具怎么玩呀?”“这个拼图我怎么拼不对呀?”主动寻找他们力所能及并擅长的话题。果然,沟通就像一把心灵的钥匙,让我逐渐走进他们的世界。有天上课,我在一个学生的课本上看到,仿写句子"谁和谁是好朋友"的练习下写着“我和李老师是好朋友。”这个短短的造句就像一束光,照亮我,又温暖我。让我往后任何一个瞬间想起,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明亮起来。

二、生活中体验,寓教育于生活细微之处

生活即教育,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生活适应性的培养尤为重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更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哪怕一句简单的礼貌问候,也会因为他们的刻板行为而发生不合时宜的转变。这就需要反复的在生活中练习,创设一次又一次的日常生活情境,因此,我每天的课堂上都会有十五分钟左右的生活适应练习。班里一位特立独行,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十分高冷的孤独症孩子,从不配合我们的训练。每次情景练习时,我都会和她一组,轮到她发言时,我便站在她的位置,模仿她的声音来完成对话。尽管她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我也拉着她参与进来。可不管周围的同学玩得多么欢乐,她都无动于衷。却突然在有一天放学送她回家时,扭头冲我说了句“老师再见。”那一刻,我的感受用“受宠若惊”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原来,教育在细微的生活中,收获就会反馈在生活的不经意间。

三、爱心与耐心,真情守候静待每朵花开

教师要以爱去播种,以心去耕耘。把陪伴与付出融入时间的点滴声中。我们班从一个光维持纪律都要大半节课的状态,到现在一听上课铃响,就会乖乖收起手中的玩具,回到座位安静的等老师上课,课前常规点名答道,课上举手回答问题……这其中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一天又一天反复练习,一遍又一遍耐心引导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或许他们的改变很小很慢,甚至一连几个月都看不到进步的成效。但这却不能成为放弃他们的理由。正如每朵花的花期都不尽相同,他们的绽放只是需要加入更多耐心和关爱的等待,而这份等待一定是值得的。

带着爱去教育,像春风化雨般感化,像润物无声般渐染。在教育的征程之路上,我愿立大先生之志,育人以爱,启心启智,尽自己的力量让不同花期的学生都看到属于自己的明媚阳光!

李梦园

禹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