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电图出现Q波,就是心肌梗死吗?

 prjbbg 2023-04-24 发布于福建
34岁的小吴和70岁的郑大爷在急诊室相遇,他们都手持一份提示“异常Q波”的心电图,不同的是小吴胸痛难忍、大汗淋漓,郑大爷虽神态焦虑,身体却无太多不适。就诊后小吴因“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被收住入院进一步治疗,而郑大爷因“高血压、心室肥大”,调整用药后回家,定期随诊。
心电图上相似又不同的Q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图片

心脏每搏动一次,心电图上即形成一个QRS波,QRS波的第一个负向波被称为“Q波”。提起心电图上的Q波,不少人会将它与心肌梗死划上等号。然而并非如此,它也可见于其他疾病,甚至是健康人群。
图片
▲心电图QRS波
Q波分为正常变异性Q波异常Q波;异常Q波又分为梗死性Q波非梗死性Q波。所谓异常Q波,是指Q波时限>30ms,深度>同导联R波的1/4,或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导联。一般至少两个及以上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才具有临床意义。

图片

正常q波 

图片

▲梗死性Q波 

图片

非梗死性Q波

一、梗死性Q波

图片

01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Q波最常见,且情况危急、严重,表现为宽而深的Q波,常伴有ST段弓背抬高、T波深倒置,以及胸部剧烈疼痛、大汗淋漓、濒死感等症状,需要争分夺秒就医。
图片

02 陈旧性心肌梗死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Q波较为稳定,可长期存在,此时只需关注自身症状,定期随诊即可。

二、非梗死性Q波

图片

01 心室肥大、心肌病





心室肥大、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的Q波通常深而窄,伴有R波高大、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需定期动态观察心电图有无变化。

扩张型心肌病

图片

肥厚型心肌病

图片

02 急性心肌炎





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异常Q波,在幼儿、年轻女性出现异常Q波,应考虑心肌炎的可能。

03 继发性心肌病





心肌淀粉样变性、进行性肌萎缩、心肌肿瘤等,可以引起类似心肌梗死的Q波,需要结合病史进一步鉴别。

04 心脏传导异常





如心室预激,由于房室旁路位置不同,可引起不同导联出现异常Q波,射频消融手术后,Q波可消失。

05 心脏外伤





心肌挫伤心电图主要为ST-T改变、导联低电压,偶可出现异常Q波,当心肌挫伤出现异常Q波时,除了心肌本身挫伤外,也可能由于外伤性冠状动脉损害引起继发性心肌梗死所致。

06 非心脏疾病





①脑血管意外
病后一天至数日,心电图变化达到高峰,严重者可出现异常Q波,多数病例一周左右Q波可消失。
②肺栓塞
Ⅰ导联出现S波并增宽,Ⅲ导联Q波加深伴T波倒置,即SⅠQⅢTⅢ。
③急性胰腺炎、高钾血症、磷中毒、出血性肠炎、休克、破伤风等
这些疾病也可能出现Q波,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灌注不足,而使心电图上出现了Q波及ST-T改变。当原发病情好转,冠状动脉灌注改善之后,Q波会迅速消失。

三、正常变异性Q波

图片

01 心电图的不同导联





心电图aVR导联出现Q波属于正常情况;
②在其它导联中,仅一个导联出现Q波,尤其是Ⅲ、aVL导联,一般不考虑病理性的,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描记心电图,若Q波减小或消失,为正常变异;
③V1、V2导联偶可呈QS型。

02 膈肌上抬





肥胖、妊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膈肌上抬,会使下壁Ⅱ、Ⅲ、aVF导联产生非梗死性Q波,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描记心电图,若Q波减小或消失,为正常变异。

妊娠

图片

肥胖

图片

小结

图片
心电图上出现Q波并非就是心肌梗死。
当Q波宽而深,且近期有典型症状(如胸部剧烈疼痛、大汗淋漓、濒死感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大,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立即就医。
当Q波窄而深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心肌酶学、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其他心脏疾病。
不管是何种Q波,都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