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全文)

 新用户04261092 2023-04-24 发布于河南

浅析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中成药应用不当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中成药的特点,分析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结果 中成药的应用要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重视合理配伍。结论 中成药的应用必须坚持以上原则,才能发挥其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 中成药; 辨证论治; 配伍

Study on applying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reasonably

ZHANG Jia xiong, WANG Li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No.42 Hospital of PLA, Jiajiang 614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method of applying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reasonably.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and the cause of applying it unreasonably were analysed. Results When applying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we should combin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with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seases togegher , and think highly of compatibility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reatment based in pathogenesis obtained through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Conclusion Onl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s applied by keeping these principle, can we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superiority of it.

【Key words】Chinese patent medicin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Compatibility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制成一定制剂的成品。中成药的历史相当悠久,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所载12方除了三首为汤剂外,九首均为中成药。在剂型方面,有丸、散、酒、膏等剂型。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梁代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的《本草纲目》等著作记载了多种剂型的中成药处方及其制法,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经方、验方、秘方都已制成适宜剂型的成药,广泛运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成药具有品种繁多,剂型齐全,便于贮存、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亲睐。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中成药的应用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方法略陈己见。

1 中成药应用不当的主要原因

中成药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制剂,因此,中成药的应用必须遵循中医理论的理、法、方、药,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由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对中医理论缺乏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再加上媒体的宣传失实和误导,造成中成药的应用不尽合理。

1.1 医务工作者的失误 由于中成药在临床上运用较广,由于很多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中医药理论认识较为肤浅,因此,在开据中成药处方或向患者推荐用药时,往往未对患者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对中成药的应用通常也仅依据说明书上的简单解释,甚至对功能主治也未必清楚其内涵。换句话说,医务工作者在应用中成药时往往将其与西药混为一谈,但又不清楚中成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因此,在中成药的应用上往往“不中不西”,造成中成药的误用较为严重。如藿香正气液(水)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可用于急性胃肠炎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而临床上很多医生却将其作为胃肠疾病的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藿香正气液(水)主要具有抑菌(金葡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作用,胃肠平滑肌解痉作用。因此,将其作为胃肠疾病的万能药极为不妥。

1.2 患者的盲目用药 患者仅限于对一两种或数种中成药有一定的服用经验,或仅限于了解中成药说明书所介绍的内容,缺乏对中成药的功效、主治、适应证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在应用时,往往具有盲目性、盲从性。例如,在感冒药的应用上,中成药通常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和扶正解表药。然而多数感冒患者自行购药时,往往将此三类药物混为一谈,若以前感冒时曾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效果较好,通常在以后也服用此药治疗感冒,而不会了解自己是否为风热感冒。

1.3 媒体的误导 制药企业为了最大限度追求市场利润,往往借助媒体进行夸张、失实的宣传,或者在药品说明书上不切实际的表达其功效主治和适应证。例如,六味地黄丸的的功效为滋阴补肾,其主治为肾阴虚证。而有媒体却宣传“服用六味地黄丸,肾不亏”,这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主治相去甚远。

2 合理应用中成药

由于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成方制剂,因此,要合理运用中成药,发挥中成药的特色和优势,就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对证用药。其次,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对中成药的药理研究有了质的飞跃,中成药的临床运用范围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拓展。因此在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前提下,有很多中成药有必要进行辨病用药,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同时,因为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已经固定,临床在治疗疾病时,往往还要进行药物配伍,因此,要保证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还需保证其配伍的科学性。

2.1 坚持辨证用药 选用中成药时要注意辨证用药,防止中药西用或滥用。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髓,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贯穿于疾病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其涵义为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求因,在确定病因基础上,审因论治,确定治疗大法,指导选药组方。中成药是遵从“方从法出,以法统方”的原则制定出来的,针对某一证型,体现某一治法。因此中成药选用,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才能有的放矢,做到“药证相符”,方能保证疗效。有些医生对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缺乏了解,套用西医的诊治方法。例如,遇到冠心病患者,无论何种病机病因,皆选用复方丹参滴丸,而事实上冠心病有多种分型,如胸阳不振、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浊内阻等,不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往往适得其反。中医学上有“有是证即用是药”之说,对同一种疾病,因其分型不同,选择的药物亦不同。不同的疾病证型相同,也可选同种药物治疗。如:玉屏风口服液即可用于过敏性鼻炎,又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肾小球肾炎,原因是这些病都有一个相同的分型卫气虚弱。另外,有些医生将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简单地应用于临床,化验结果见尿中检出蛋白即选用含黄芪的中成药,原因是黄芪可以去除尿蛋白。对疾病不做辨证论治,也不考虑中成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此类做法很不可取。

2.2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选用中成药要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目前已有许多中成药,特别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医学对某些疾病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中医病机、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些成果对中成药合理组方、改进剂型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某些中成药在组方时就考虑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使其在临床应用时更具有针对性。例如从四君子汤衍化而来的中成药“参术胶囊”在治疗脾胃气虚的胃炎癌变早期,有着确切的治疗作用。同时,现代研究发现归脾丸在治疗贫血病属心脾虚者疗效较好,在临床上多应用于症状为心悸失眠、体倦食少的贫血病。

2.3 合理配伍用药 中成药一般为多味中药按组方原则制成的制剂,应用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合理运用,才能提高疗效。

2.3.1 中成药与中药汤剂配伍 即在汤剂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如当归单味应用或以当归为主的复方当归四物汤,配伍妇科千金片,对痛经及月经不调有显著作用,服药后可使经前、经期和经后腹痛减轻,减少分泌物,减轻炎症,调顺经期。

2.3.2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 这种配伍法是根据中药的归经理论,引导药物吸收,到达机体某一系统的组织或器官,从而增加其疗效。如用生姜汤送服中成药,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用黄酒或白酒送服三七粉、云南白药等中成药治疗气滞血瘀、跌打损伤等症。

2.3.3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 功效相似的中成药相配,可增强其原有药物的疗效,如气阴虚证可用生脉口服液加玉屏风口服液。功能不同的中成药相配,可以互补治疗兼证,如外感风热可选用十味龙胆花颗粒加通宣理肺丸等。

2.3.4 中成药与西药配伍 西药药效快而明显,但毒副作用较多,且作用层次、环节、途径的单向性,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成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控,在治疗过程中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滞邪,但其药效缓慢。二者配伍应用可以扬长补短,标本兼顾,同时中成药还可以防治西药的诸多不良反应。如三与四环素联用,对于湿热痢疾的治疗,起效迅速,作用稳定,较单用三或四环素药效均好。双黄连与头孢唑啉琳合用,对细菌细胞壁等结构的破坏作用显著增强,与多种β内酞胺类抗生素有显著协同作用[1]。香砂养胃丸与红霉素联用,可以明显改善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2]。

2.3.5 注意配伍禁忌 ①中成药与中药、中成药之间的配伍禁忌主要考虑避免“十八反”、“十九畏”,其次要从病机考虑,例如降压中成药与含麻黄的中成药配伍,因麻黄素有拟肾上腺素作用,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影响降压药的药效。另外,中成药的配伍还应从药性角度考虑,例如补中益气丸补益中气,升阳举陷,若与木香槟榔丸等降气药合用,则一升一降,相互抵消,影响药效;②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则主要从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的角度考虑。含钙丰富的中成药,如龙牡壮骨颗粒与地高辛合用,能增强地高辛的强心作用,使其毒性增强,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柏子养心丸与溴化钾、碘化钾等同时服用,朱砂中的硫化汞,就会将溴化物、碘化物的金属离子置换出来,在肠道内生成有刺激性的碘化汞、溴化汞,引起排出赤痢样大便,可导致严重的医源性肠炎。因此,在应用含朱砂的中成药时,不要同时服用碘化物与溴化物;含有机酸丰富的中成药如乌梅丸、大山楂丸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因有机酸所致的酸性环境能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大大降低,容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损伤肾小管和尿路的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症。尤其是大剂量长期服用磺胺药物时更应避免与这类中成药同服[3]。含金属离子(如铝、镁、铜等)较多的中成药如磁朱丸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因螯合效应,形成螯合物,影响吸收,降低疗效。关于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还有很多,这里不再累述。

综上所述,中成药的应用应坚持辩证论治为基础,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充分了解中成药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重视配伍禁忌,合理配伍用药,才能充分发挥中成药的特色和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纪莎,翁一玲.浅谈中成药与西药的合理联合使用.福建中医药,2001,32(5):3839.

[2] 张德斌.香砂养胃丸能消除红霉素的胃肠反应.家庭科技,1998,(4):25.

[3] 解希田,刘传华.中成药与西药合理联用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00,11(9):84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