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皮肤疾病的超声表现图解分析

 觉醒yzmnsofidg 2023-04-25 发布于新疆

一、皮肤解剖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全身。皮肤不仅是人体重要的防线,还是免疫器官,具有免疫监视作用。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构成,见上图。此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皮肤附属器

图片

表皮在皮肤的最外层,外侧是角质层,里面是基底细胞层。基底层的基底细胞具有较强的分生能力。见上图。

图片

真皮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毛发、皮脂腺、汗腺及肌肉。见上图。

图片

皮下组织由真皮下部延续而来,有疏松的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构成。见上图。

过程测试题:神经纤维瘤超声检查“鼠尾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血流

B. 肿瘤性质

正确答案:B

解析“鼠尾征”的发生与肿块本身的结构特征有关。神经纤维瘤是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肿瘤发生部位与神经走行有关,沿神经干生长,所谓的“鼠尾”实际上是与肿瘤相连的神经干组织。

二、皮肤超声检查

1. 检查方法

患者一般采用仰卧位,或根据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医生需带上手套,高频探头外套上无菌套或避孕套。

图片

检查时在病变处均匀、平整地涂较厚的耦合剂,避免病变部位的不平整、气泡的干扰。或用水囊来消除近场伪差;或将病变部位放于水杯、水盆里,探头通过透明的水杯壁或水面观察;或用水囊来消除近场伪差,或将病变部位放于水杯、水盆里,探头通过透明的水杯壁或水面观察。

2. 检查探头

(1)7.5-18MHz高频超声探头。

(2)10-20HMz的皮肤超声仪器探头。

(3)50MHz以上的频率的超声生物显微镜。

图片

3. 正常皮肤超声声像图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超声表现为两条较强回声细带,中间为较宽的中等回声带。第一层强回声细带为由表皮层与耦合剂界面声阻抗差异所致;第二层真皮层的回声比第一层低,呈密集的中等叠状回声即短细状回声,与真皮内紧密排列的纤维组织有关。第三层皮下层的回声从无回声到低回声不一,略含分割脂肪小叶纤维组织所形成的强回声条索。见上图。

4. 皮肤疾病的超声检查

皮肤疾病的超声检查需要做纵横切面的扫查,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及与脏器的关系,测量其范围,基底部距离皮肤表面的深度,观察其血流分布状况,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并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扫查。

下面叙述常见皮肤疾病的超声表现。

图片

■ 蜂窝组织炎

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

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超声表现:早期声像图表现为真皮层增厚,回声减低,软组织肿胀,肌肉纹理不清或模糊。见上图。

图片

■ 银屑病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红斑、丘疹、银雪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理: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或下方有微脓肿或海绵状脓疱。

超声表现:皮肤增厚,表皮层增厚,回声增强,真皮回声减低,可见到无回声或极低回声条状暗带,静止期消退。见上图。

■ 痣

皮肤黑痣来源丁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为良性增生病变,包括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

图片

超声表现:超声声像图表现:皮肤内圆形低回声团,向皮肤外突出,内部回声不均,边界清晰。见上图。

皮肤内圆形低回声团,向皮肤外突出,内部回声不均,边界清晰。见上图。

图片

■ 皮肤瘢痕

皮肤瘢痕是人类真皮内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

病理特点:真皮层内纤维细胞增生。

超声表现:表皮变薄,不平整,真皮层增厚,回声减低。见上图。

图片

 ■ 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发源于神经鞘细胞及间叶组织的神经内外衣的支持结缔组织,神经干和神经末端的任何部位。

临床特点:牛奶咖啡色的皮肤色素斑和周围神经或颅神经的多发神经纤维瘤。

超声表现: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减低,区域内血流丰富,为低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可见较多圆形、结节状或呈梭形不等低回声团块,两端呈“鼠尾征”,呈念珠状或蚯蚓块状排列,多普勒可探及低回声团块内星点状血流信号。见上图。

图片

■ 软纤维瘤

软纤维瘤又称皮赘,系有蒂的良性肿瘤,纤维组织增生的赘生物。分为多发型和孤立型。

病理特点:多发型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瘤样增生,胶原纤维疏松。

超声表现:皮肤表皮及真皮层的局限性隆起,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内回声较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上图。

■ 皮样囊肿

表皮囊肿又名角质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其壁由表皮构成。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大多由胚胎异位,或外伤等引起。此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隆起结节。

病理: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内充满板层样角质物,偶有钙化。

超声表现:囊壁回声较明显,内部回声呈液性暗区,可伴散在性强弱不一的光点。见下图。

图片

 ■ 血管瘤

血管瘤是先天性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的良性肿瘤,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随年龄而增大,有的可逐渐自行消退。血管瘤可分为:

(1)毛细血管扩张痣:真皮毛细血管扩张。

(2)草莓状血管瘤:一个或数个鲜红色半球形柔软而分叶状肿瘤,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3-5周出现。

(3)海绵状血管瘤:常发生在皮下和粘膜下,可深达肌层,瘤体内可见大而壁薄的不规则的血窦。

(4)混合型:由两种类型的血管瘤同时存在,而以一型为主。

下图为一例小儿深部的草莓状血管瘤,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层可见一个低回声团向外突出,形态不规则,可探及星点状的血流信号,用探头挤压血管瘤,血流消失,挤压后血流稍增多。

图片

下图为一小儿肩背部草莓状血管瘤,同时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超声可以探及一个内源性的低回声团块向皮肤外突出,里面血流信号丰富。同时在皮肤及皮下组织层探到形态规则的回声增强区,呈蜂窝状。

图片

■ 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过度增生和畸形或发育障碍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淋巴管瘤内积有淋巴液,间隔较薄。组织学上可分为毛细管状、海绵状、囊状三种。

超声表现:呈边缘清晰的无回声区或葡萄串状暗区,内有强回声分隔。

见下图。

图片

■ 鲍温病(Bowen’s disaese)

鲍温病是皮肤原位癌,表皮内的鳞状细胞癌。

临床特点:初为淡红色、暗红色或斑丘疹,形成境界清楚的钱币状斑块。病程缓慢,5%发展为侵袭性鳞癌。

超声表现:见下图。

图片

■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是表皮和附属器的恶性肿瘤,源于鳞状细胞的皮肤,也可发生于粘膜。与局部长期经受慢性刺激有关。

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头、面和颈部。易发生转移。

临床特点:初为豆粒大坚硬结节,多呈红色,表面粗糙,典型的呈烂菜花状,破溃后形成溃疡,有恶臭。

超声表现:见下图。

图片

■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是基底细胞恶性增殖所致,可能与日光及离子辐射损伤有关。

基底细胞癌有侵蚀性,癌低度恶性,通常不发生淋巴或血行转移。

组织病理:肿瘤来自基底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与基质之间存有裂隙。

超声表现:见下图。

图片

 ■ 疤痕癌

瘢痕组织可发生恶性变成为疤痕癌。

疤痕癌多发生于因烧伤所形成的挛缩瘢痕,常在关节的邻近部位,因瘢痕组织脆弱,又不断受到关节活动的牵拉,反复破溃,经年累月,终至癌变。

疤痕癌也可表现为开始时在瘢痕上出现的丘疹样小结,发痒,以后逐渐增大破溃,成为恶性溃疡。

此外,疤痕癌也可原发于下肢慢性溃疡或慢性骨髓炎窦道部位的瘢痕组织。

超声表现:见下图。

■ Paget's 病(乳房派杰病)

临床特点:乳头、乳晕部位皮肤发红,轻度糜烂,有浆液性渗出而潮湿,有时还覆盖黄褐色鳞屑状痂皮。

超声表现:乳头增大,回声减低,血流较丰富,伴导管癌时,乳头下方可见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内探及点、线状血流信号。见下图。

图片

■ 乳腺外Paget’s 病(乳房外派杰病)

乳腺外Paget’s 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为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或肛周长期不愈的湿疹样皮肤损害。

超声表现:皮肤表皮不光滑,真皮层增厚,回声减低。见下图。

图片

■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极恶性癌。原发病灶90%发生于皮肤,发病率占皮肤肿瘤的10%,死亡率占80%。

体表的黑痣或色素性斑,经长期刺激、不彻底治疗及活体检查等可诱发本病。

(1)临床表现:皮损初为黑色扁平或稍隆起的斑块,以后迅速增大,呈大小不等的乳头瘤样黑色结节或菜花状,可破溃形成溃疡,有黑色渗液。

(2)病理分型:可分为四种类型:

1)浅表扩展型。约占70%,先沿体表浅层向外扩展,稍久方向纵深扩向皮肤深层。

2)结节型。约占15%。以垂直发展为主,侵向皮下组织,易于发生淋巴转移,更较致命性。

3)肢端黑痣型。约占10%,多发生于手掌、足底、甲床及粘膜等处。

4)雀斑痣型。约占5%,发生自老年人面部已长期存的黑色雀斑。此型多水平方向生长。

(3)诊断:包括7个要素,见下表。

主要特征

次要特征

大小的改变

直径>7mm

形态不规则

感染

颜色不单一

溃烂


感觉异常

(4)分期:共分为4期。

IA期:局限,厚度 < 0.75mm;

IB期:局限,厚度 0.75mm~1.5mm;

IIA期:局限,厚度 1.5mm~4.0mm;

IIB期:局限,厚度 >4mm;

III期: 区域淋巴结肿大;IV期:远处转移。

(5)超声表现:

下图为一例肢端黑痣型恶性黑色素瘤,沿表皮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之间零星性向四周蔓延生长。超声表现为真皮层增厚、回声减低、形态不规则。

图片

下图为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伴有破溃、搔痒、流水等。超声表现为在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呈倒锥型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内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6)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一旦成立,应及时行切除术。MM手术指南:肿瘤厚度4 mm者切除边距为3~5 cm。位于肢端的常需行截指(趾)术 。

图片

(7)预后

预后很差,和下列因素有关:①临床分期(主要因素)(与转移灶的数目有关);②病变厚度;③病变部位转移内脏器官;④Clark 层次;⑤溃疡;⑥年龄;⑦性别。

(8)超声价值:

1)对原发性黑色素瘤的厚度的测量。

2)局部淋巴结的监测。

3)恶性黑素瘤转移的早期发现。

目前超声检查在恶性黑素瘤诊治价值尚未得到广泛接受。

■ 皮肤转移性肿瘤

皮肤转移性肿瘤的发生部位与原发肿瘤间存有一定的关系:

头皮转移最常见于肺、胃、乳腺及肝癌;面部转移经常源于口腔癌;胸部转移则多见于乳腺癌和肺癌;结肠癌多发生腹部皮肤转移或会阴部及耻骨区域皮肤转移。

下图为头皮转移腺癌的超声表现。超声显示在皮肤及皮下组织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探及小的液性暗区,血流非常丰富。

下图为腹股沟肉瘤伴皮下转移灶的超声表现。右侧腹股区可见混合型团块,皮下可见回声团块,团块中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

图片

小结:

(1)皮肤超声检查有利于对皮肤疾病的形态、大小、范围及深度观察。

(2)皮肤超声检查有利于诊治方案的选择。

(3)皮肤超声检查决定手术方式,减小创伤程度。

(4)皮肤超声检查可以于放疗期间肿瘤厚度与侵润深度的变化。

(5)皮肤超声检查可评估慢性皮肤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等。

出自蓝韵超声 版权声明:本文为公益性学习交流平台,欢迎广大粉丝投稿,所转载文章均已标明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