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爱意识

 红谷斋主人 2023-04-25 发布于江西

《墨子·卷十一·大取二十三

(峻岫)

(原文)

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察次山比因至优指复;次察声端名因请复。正夫辞恶者,人右以其请得焉。诸所遭执,而欲恶生者,人不必以其请得焉。圣人之附渎也,仁而无利爱。利爱生于虑。昔者之虑也,非今日之虑也;昔者之爱人也,非今之爱人也。爱获之爱人也,生于虑获之利,非虑臧之利也;而爱臧之爱人也,乃爱获之爱人也。去其爱而天下利,弗能去也。昔之知墙,非今日之知墙也。贵为天子,其利人不厚于正夫。二子事亲,或遇孰,或遇凶,其亲也相若,非彼其行益也,非加也。外执无能厚吾利者。藉藏也死而天下害,吾持养臧也万倍,吾爱臧也不加厚。

这一节说: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你对于(墨家的学说),凡是深奥的就深入地进行探求;凡是浅近的,就浅近地进行研究。增加有义的部分,尊重该尊重的部分。“察次山比因至优指复;”其次就是逐一地明察(墨家学说)所以成立的根由、以及学说中的比附,得出的结论,这样,就可以掌握墨家学说的要旨。次察声端名因请复。然后还要考察,(墨家学说中)声教的端绪、借鉴名学的方法、证明它的终因。“正夫辞恶者,人右以其请得焉。”纠正一般人(讨论问题时)言词中的粗俗和恶意,使人们得到实情和(正确的)论断。“诸所遭执,而欲恶生者,人不必以其请得焉。”如果那些因自己的遭遇,而坚持一种成见,因感情用事而产生好恶,妄下断语等等,人们从他的言词中就不会了解到(事物)的本质了。如果不这样,墨家学说的实情就不能够了解到了。“圣人之附渎也,仁而无利爱。”圣人抚覆天下,以仁为本,却是没有爱人利人的区别。(仁就是仁,仁不讲爱与不爱,不讲利于不利。仁就是无差别的爱和利。)“利爱生于虑。”爱人、利益产生于思虑。“昔者之虑也,非今日之虑也;”过去的思虑,不是今日的思虑。“昔者之爱人也,非今之爱人也。”过去的爱人,也不是今日的爱人。“爱获之爱人也,生于虑获之利,非虑臧之利也;”这里的“获”应该是婢。你爱和婢女这是爱人的行为,那是因为你考虑到了婢女的利益。这里的”就是奴隶。考虑婢的利益,不是考虑奴的利益;“而爱臧之爱人也,乃爱获之爱人也。”但是,爱奴的爱人,也就是爱婢的爱人。爱是相同的,是没有差别的。“去其爱而天下利,弗能去也。”如果去掉其所爱的而能利天下,那就不能不去掉了。“昔之知墙,非今日之知墙也。”“墙”指节俭。从前讲节俭,不等于今日也节俭。“贵为天子,其利人不厚于正夫。”贵为天子,他的利人并不比匹夫利人更厚。利人就是利人,皇帝利人,与一般人利人,性质是相同的。“二子事亲,或遇孰,或遇凶,其亲也相若,非彼其行益也,非加也。”二子的侍奉父母亲,一个遇到丰年,一个遇到荒年,他们利自己的双亲是相同的,(孝顺行为本身)不会因丰年而增多,也不会因荒年而减少。“外执无能厚吾利者。”外物也不会使我利亲的心加厚。“藉藏也死而天下害,吾持养臧也万倍,吾爱臧也不加厚。”假使奴死对天下有害,我持养奴一定万倍,并不是对奴的爱心加厚。

墨子讲的意思是:仁,无厚无薄,无利无爱。因为你爱的深一点,就可能对别人爱的浅一点。你利于此,就可能薄于彼。爱不均等不是仁;利益有大有小不是仁。两个儿子养娘,一个儿子遇到丰年,他让母亲丰衣足食,这是孝;一个儿子遇到歉年,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儿子尽心竭力赡养老母,你说哪个儿子更孝顺?两个儿子都孝顺。仁爱就是一种道德,一种品质,一种思想意识。仁爱是不能用物质的多寡来衡量的。(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