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舅舅也不能例外啊!

 流响文学社 2023-04-25 发布于广东

我是本公众号打理人之一,“上班不摸鱼,下班写故事”的刘老师;终身学习,早睡早起自律生活践行者。

之前的活动继续有效:
👉新手起号,大量征稿,快叫上朋友一起来搞钱吧!【征稿启事】
👉红包兑现&话题征集|| 阅读数9、48、100领红包啦!
我们建了一个读者福利群,每天都会发红包的那种,欢迎扫码围观👇
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沿海一带时时受到倭寇的残暴侵扰。他们勾结汉奸,抢劫烧杀,无恶不作。


四月十六日,倭寇在通倭的奸民带领下,在山东半岛上岸作恶。村民中大多数人逃走了。有少数来不及逃走的,都被围堵在村外打麦场上。


倭寇惨无人道地先将十几个老人、男子杀死,然后拷打一位老奶奶,逼迫这位老人说出村子埋藏金银珠宝的地方。


老人摇头,说:“没有金银珠宝。我们都是穷苦百姓。"倭寇不信。凶恶的首领命令说:“把她钉到树上!”


说着,跳出几个身高体壮的家伙,连拉带拽,将老人四肢分开,把大钉子钉在老人的手脚上。


老人痛苦地呻吟着,不一会儿,就晕死过去了。


那首领看到一个女人怀中抱着不到三岁的娃娃,狰狞地一笑,夺过娃娃,摔在地上,然后挥起大刀,一下子剖开了孩子的胸膛。


哈哈大笑的首领对几个部下喊:“掏出他的心脏,做熟了下酒!”


孩子的妈妈哭喊着冲上来。那首领对举着火枪的枪手使了个眼色。


“砰--”火枪响了。孩子的母亲应声倒下。


几个村民看到这种景象,实在忍不下去,在一个叫杜大海的老人率领下,高喊:“报仇啊--”

喊着,冲向倭寇。


他们赤手空拳,去抢夺倭寇手中的武器,去打,去掐…但寡不敌众,全部村民都被杀死了。倭寇把村子洗劫一空方后,放了一把火,之后,扬长而去。


直到第三天,乡亲们回来后,才从死人堆中发现杜大海老人还有一口气。


老人被抬进一间残破的屋子里,他嘱咐乡亲们说:“快,去报告戚继光戚大人,让他为乡亲们报仇……”

老人伤势过重,最后还是死去了。


倭寇侵扰与暴行的消息传到登州府戚继光耳中时,戚继光大怒。他说:“倭寇太可恶了!不除倭寇,誓不罢休!"


戚继光,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生于山东一个世代担任武职的将门之家。


他祖籍安徽。元朝末年,他的六世祖戚详曾跟随朱元璋首义,转战南北,立过大功,后在征云南时阵亡。朝廷为追念其功,授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继承登州卫指挥佥事的职务时,才十七岁。


十七岁的戚继光虽然袭职当官,但他不忘学习。他在家中堂前的柱子上刻写了一幅对联,用来激励自己。


对联是:功名双鬓黑,书剑一身轻。这楹联的意思是:除了书籍(文才)、宝剑(武艺)外,我再也不求别的了。


他立志要趁年轻时,为国家建立功业。戚继光个子并不高大,但英气勃勃,不畏劳苦,不求私利,猛于进取,洒脱豪爽。


在他二十一岁那年,曾被推举为中军指挥官,率山东六卫所远戍蓟门。一连五年,“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战斗在北方边防前线。他的卓越指挥才能,高尚的人品,获得了各界的称赞,被誉为“国士”、“将才”。


嘉靖三十二年,也就是戚继光二十六岁时,升任了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抗倭事宜。


他一上任,便整顿队伍,加强防卫。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军中松散,将士们对新上任的二十六岁的指挥官也不了解,没有把他放在眼中。

恰巧,在这些将校中,有一位贼继光的远房舅舅。这位舅舅自恃是长辈,常常违犯军纪,拒不服从命令。

这几天,戚继光连续接到几处报警。倭寇时而海岛,时而沿岸,杀人抢劫,无恶不作。为了知己知彼,戚继光想派几路人马去对沿海防御情况做些调查。


他喊来了那个远房舅舅,对他说:“命你到即墨一带卫所了解情况,将倭寇来犯,以及内奸活动探明来报。”


那舅舅抬头望望戚继光,说:“近日舅舅有些私事,脱不开身,就先派别的人去吧。"
戚继光皱皱眉头说:“军务重任,怎好讨价还价!请你执行军令。”
那舅舅十分不高兴,嘟囔说:“哼,真是官大压死人,压到舅舅头上来了。好好好,去就去。"


戚继光见他嘟嘟囔囔,说:“你嘟嚷什么?执行军务,不可马虎!”


那舅舅气哼哼走出房子。回到营房,早就把戚继光的话丢得一干二净。
三天以后,有人报告戚继光,他舅舅没有执行命令。

戚继光大怒,召他来,当众斥责说:“太不像话了!重任在身,怎能视同儿戏!像你这样,怎样保卫家国?怎样战胜倭寇?你说,你该当何罪?"


这时,舅舅才感到问题严重了。他吞吞吐吐地说:“男身知道错了,下次注意。”


戚继光大声说:“住嘴!军营之中,哪有什么舅舅!违犯军令,谁也不行!来人,重责十五军棍!”

站在一旁的众多将士们以为戚继光发发火、斥责一下他的远房舅舅也就行了,没想到要真的执行军法,都劝道:“戚大人这次就饶了他吧!"


戚继光摇头,说:“不!军中无戏言,打!”


军法执行完毕,军营中人人赞扬戚继光。那些为军纪松弛而担忧的将士们说:“好,太好了!有戚大人率领我们抗倭,不怕打不败倭寇!”


那些平日无视军纪的人,心中个个打鼓,也都说:“戚大人连舅舅都处分,何况我们呢!还是小心些为好!"


晚上,戚继光来到舅舅的住房,对愁眉苦脸的舅舅说:“白天执行军法,公事公办,望舅舅谅解。外甥我若有其他错处,我向您赔礼道歉了。"


他舅舅连忙跪在地上,恳切地说:“现在我知道你秉公执法,今后再也不敢违抗你的将令了!"


从此,军营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戚继光的严格训练下,军队连续打了几次胜仗,使倭寇闻风丧胆。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把亲情关系摆在第一位,为了亲朋的利益,可以抓害国家、人民、他人的利益;为了亲朋的和情,可以征法徇私。但是,真正有觉悟、有修养的人就不会这样,在处理亲情关系时,他们会大公无私。戚继光就是这样做的:公是公,私是私。

著名近代爱国将领冯玉祥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为人处事,最要紧的是明镜高悬,抱定无我的态度,来看是非道理。”其实,冯玉祥将军自己就是以此来要求自己的。这是他的认识,也是他的经验,对于今人修身来说,也可以说是一块“明镜”。“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倘若人人心中高悬起客观的、公正的“明镜”,抛开个人私念,就会踏上具有高尚品德的台阶,为人处事就不会为难了。


倘若人人都能“明镜高悬”,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不是吗?

【联系刘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