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茶都喝,就是不懂茶

 传扬国学 2023-04-25 发布于广东

啥茶都喝的人,见的多了,懂茶吗?

肯定不懂!懂茶要赞叹,要否定,要排斥,要拒绝。说的直白:就是偏好。市场上有这么多茶叶,喝茶有个人偏好是正常的,来者不拒,什么茶都喝,反而是不正常的。

不懂茶,怎么赞叹?

人云亦云,说的似是而非,自己片段认知的“读后感”。

好茶标准,绝对不是现在的时髦概念和简单的色香味形,以及什么大师制作。

好茶,肯定有工艺传承的影子,不是哪个大师自己凭空创造出来的。

比如古树茶,就是一个没有传承和演化过程的空中楼阁,也就是傻X们讲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古树概念,是凭空伪造出来的,无起源,无演化,更无真正形成嗜饮群体的历史(当地人不喝),必假!

20年前的云南,大叶种古树茶是否存在一个本地嗜饮的群体和市场?现代普洱茶的发源地香港,是否存在品饮古树茶的群体?

根本就没有!

古树茶长期被云南的布朗族民众制作勉茶——腌制茶(吃),这是历史真相,包括当地的竹筒茶。这一习俗和泰国山区对古树茶的利用完全一致。

腌制古树茶→现代时髦古树茶的过程,

就是:吃茶→喝茶的过程(非常落后)

整个滇绿茶的发展,历史上并没有发现野生原料超越普通人工茶,况且百年以上树龄的所谓古树茶,也就是百年以前的人工种植茶。

古树茶概念,比香港普洱茶更假。香港的普洱茶骗子们,也未必看得懂大陆的古树茶。

革命性的炒青工艺,多少年才出现?至少潜在持存宋朝民间100年,初始阶段,必弱小,必不为人所重视。因为官方主流体系是蒸青工艺——巅峰是龙团鳳饼,炒青最初一定非主流。

朱元璋废掉龙团凤饼贡茶,是因为官方所推崇的贡茶工艺体系,被民间普遍的炒青工艺所取代,并大行其道,炒青不是某个人凭空发明的,也不是刚刚出现,就被鼓吹的。

珠兰花茶,虽然名字叫花茶,但制法是花香入表,此茶本身绿茶的清新感十足,兰花香幽远而美妙,。从这一点评判,珠兰花茶更接近绿茶。

我说这是绿茶到花茶发展阶段的中介物,即活化石。没有株兰茶的花香入表,就不会有福州花茶的花香入骨。

进程表达:

绿茶→珠兰花茶(兰香绿茶)→茉莉花茶(浓香茶,“非绿茶”)

绿茶→窨花(入表)→窨花(入骨)

花香入表,以绿茶为基质,天然提香为目的,是绿茶的美学进步。

花香入骨,以否定绿茶基质为过程,异化为香茶的层次:

1香→2鲜香→3鲜、香、灵。

懂得:香、鲜、灵和天成,必然赞叹不已。

赞叹就是否定,有所赞叹必有所否定,因为赞叹者不可能逢茶必赞叹!(商人除外)

这句话: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知道多少垃圾茶,从此而流出。

因为:标准降低了,这是真的!

就像30年前的猪肉,鸡蛋,白酒一样。

我不是茶叶大神,但懂点茶叶历史,也懂一点逻辑,现在的时髦茶,已经到了魔性阶段,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如:岩骨花香,不是用来赞叹武夷岩茶的,滥用了。

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是唐代文人的诗句,唐朝是蒸青工艺的绿茶阶段,朝着宋代抹茶的发展进程中,哪里来的对武夷岩茶的赞叹?

武夷岩茶(乌龙茶)是清朝初期才出现的,唐朝到清朝,差了多少年?

张冠李戴,无底限的吹牛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