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丁·科恩丨为死亡做准备

 潘海露 2023-05-01 发布于江苏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生命就是为死亡做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描写苏格拉底饮下毒酒时邀请朋友与他共坐,将其生命的落幕描写成令人振奋的故事,而不是现代作家认为的那种催人泪下的“悲剧”场景。到底谁是正确的呢?

今天,人们强烈谴责当时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雅典人。但是,苏格拉底当时其实有很多选择,可以宣布放弃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离开雅典。他最终选择喝下毒酒,更像是自尽,而不是被处决。

或者,这种死法是一种政治声明吗?柏拉图家族在政治上雄心勃勃,《理想国》不仅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核心文本,还是一篇政治宣言。通过这部著作,柏拉图谴责愚人统治,认为统治阶级应该基于功绩和价值被选定。这里当然是指哲学方面的价值。关于苏格拉底死前的对话,就像柏拉图其他作品一样,是以短剧形式写成的。苏格拉底是作品主角,但历史上的真人不太可能这样想。

文章图片1

一幅19世纪的插图表现了苏格拉底之死。

读柏拉图的著作时要牢记,不要只看表面。在《理想国》中,有对话明确谴责了诗歌,甚至是性(婴儿将在理想状态下,以更可控的方式诞生);而在《会饮》中,性和音乐都被赞扬,作者认为二者为人类获取最高知识(尤其是真与美的知识)提供了哲学以外的途径。

柏拉图的政治历险

柏拉图(前427—前347)出生在雅典。学习、教书,直至去世,他基本上在雅典。他曾经用几年时间游历位于今日非洲和意大利的古希腊城市,吸收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念。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

有坊间传说,柏拉图曾经被海盗抓去,索要赎金。此事真假难辨。柏拉图的后半生很平静,在雅典建立了著名的哲学研究“学院”[3],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多年以后,据说他在参加一位学生的婚礼盛宴后在睡梦中死去,终年80岁。

柏拉图的人生充满学者气息,不过也有一次例外。公元前4世纪60年代,他去过锡拉库萨,游说新国王狄奥尼修二世。他可能想尝试把《理想国》中的理念付诸实践。结果,柏拉图与那位国王闹翻,差点儿没有能够活着离开。

选自《哲学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