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王琦中医九种体质辨治新论

 菌心说 2023-05-01 发布于陕西
图片

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由于每一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体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体质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理论基础。

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爱的协奏曲》
图片

一.平和质辨治


平和质之人,重在维护健康。平素以保养为主,可适当使用扶正之品,不宜过于强调进补,少用药物为宜。若患疾病时,以辨病、辨证论治为主,重在及时治病,防止因疾病导致体质偏颇。


二.气虚质辨治


气虚质者多元气虚弱;调体法则为培补元气,补气健脾。


1.调体方药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等。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选用党参、黄芪、山药为调治气虚质的主药。由于'气之根在肾',因此可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益肾填精。再参以紫河车、燕窝等血肉有情之品,充养身中形质,气味同补。气虚质易患胃、肾、子宫等脏器下垂者,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易自汗、易于感冒者,可选用玉屏风散加味;易于腹泻而形体瘦弱者,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2.调体要点

①把握剂量,不可峻补:气虚质者使用补气药应注意把握剂量,缓图渐进,或配伍其他方药使用。气有余便是火,避免补之太过。②补气佐以理气:补气调体药易于壅滞气机,若中有痰湿者要与化祛湿药同用,或少佐理气行滞之品。③补气须防虚中夹实:气虚质者内脏功能脆弱,常因外邪或内在饮食积滞产生内热等虚实夹杂之证,当予顾及。

三.阳虚质辨治


阳虚者多元阳不足;调体法则为补肾温阳,益火之源。由于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故阳虚质者应注意督脉的温通与调护。


1.调体方药代表方为右归丸。常用药物有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桂枝、肉桂、附子等。阳虚质易自汗怕冷者,选用桂枝加附子汤合玉屏风散;易患腹痛腹泻者,选用附子理中丸;易患肿胀者,选用实脾散加减。


2.调体要点


①温阳佐以养阴:根据阴阳互根理论,在温壮元阳的同时,佐入适量补阴之品,如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以达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阳虚者,用药切忌温阳太过,以免耗血伤津而转现燥热。因此,调理阳虚质时要慢温、慢补,缓缓调治。


②温阳兼顾脾胃:调治阳虚质有益气、补火之别,除温壮元阳外,当兼顾脾胃,只有脾胃健运,始能饮食多进,化源不绝,
体质强健,亦即养后天以济先天。③慎用辛热有毒之品:对于附子之类的有毒温阳药及桂枝、肉桂、干姜之类的辛热温阳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使用,切忌患者自行滥用、误用,以免出现毒副作用。

图片

四.阴虚质辨治


阴虚质者多真阴不足;调体法则为滋补肾阴,壮水制火。由于任脉为'阴脉之海',对阴经气血有调节蓄溢作用,故阴虚质者应注意任脉的畅通与调护。


1.调体方药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百合、桑椹子、女贞子等。如阴虚质易盗汗者,选用当归六黄汤;易患失眠者,选用天王补心丹;易便秘者,选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2.调体要点

①滋阴与清热并用:阴虚生内热,故滋阴应注意与清热法同用。即滋阴可除热,清热亦可以存阴之意。②保血、养血即可生津:由于人体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真阴不足可涉及精、血、津、液的虚亏,因此在调治阴虚的同时,注意结合填精、养血的方药。③养阴兼顾理气健脾:滋阴药多性柔而腻,久服易伤脾阳,容易引起胃纳呆滞、腹胀腹泻等,可加木香、砂仁、陈皮、鸡内金等理气健脾消导之品。


五.痰湿质辨治


痰湿质者多脾虚失司,水谷精微运化障碍;调体法则为健脾祛湿,化痰泄浊。


1.调体方药代表方为化痰祛湿方(王琦验方)。常用药物有生黄芪、肉桂、制苍术、茯苓、泽泻、生山楂、昆布、海藻等。兼气虚质者,重用生黄芪,加炒白术;腹胀者,加炒莱菔子、鸡内金、砂仁;便秘者,酌加大黄、炒莱菔子、炒白芥子、苏子。


2.调体要点

①配用温化通阳:湿为阴邪,其性黏滞,宜温化通阳,根据需要可酌加桂枝、厚
朴、干姜及淫羊蕾、补骨脂等,但须防温热太过,以免水液受灼而化热生变。②细察痰瘀互夹:痰湿黏滞,阻遏气机,常致血瘀,形成痰瘀互夹,治宜化痰祛湿,兼以活血。③少用甘润之品:甘酸柔润之药亦能滞湿生痰,应予慎用。日常饮食宜少食肥甘甜腻食物。


六.湿热质辨治


湿热质者多湿热蕴结不解;调体法则为分消湿浊,清泻伏火。


1.调体方药代表方为甘露消毒丹。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薏苡仁、白蔻仁、龙胆草、苦参、茵陈蒿等。如湿热质易生痤疮者,可选用苇茎汤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易有口臭者,可选用泻黄散加减;男性易见阴囊潮湿或出汗较多,女性易见黄带较多或阴部瘙痒,可选用二妙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若夏日感受暑热者,选用六一散加西瓜翠衣,解暑化湿以调体;若夏日不能耐受闷热或潮热气候者,可选用三仁汤。


2.调体要点


①宣透化湿以散热:根据'火郁发之'之理,可于泻火解毒之剂中加用霍香、防风、茵陈、白芷等品,以宣透清化。②通利化湿以泄热:根据渗湿热于下之理,在清热化湿的同时,佐以通利之白茅根、木通、淡竹叶、薏苡仁,使热从下泄。③慎用辛温助火之品:湿夹热邪,宜苦寒之剂燥之,慎用辛温,以防助热。宜戒烟限酒,少食辛辣香燥,常食绿豆、冬瓜汤及瓜果蔬菜,保持大小便通调。

图片

七.血瘀质辨治


血瘀质者多血脉瘀滞不畅;调体法则为活血祛瘀,疏通经络。


1.调体方药代表方为血府逐瘀汤。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当归、川芎、生山楂、玫瑰花、茜草、蒲黄等。女性易患痛经者,选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宿有癥病者,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血瘀质因瘀血内积而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目眶暗黑等干血劳表现者,选用大黄䗪虫丸。


2.调体要点

①养阴以活血:由于津血同源,津枯则血燥,体内津液不足,'干血'内留,亦是血瘀质的成因之一。《金匮要略》大黄䗪虫丸中重用生地黄,说明养阴凉血在阴虚有'干血'的情况下是重要的治法。②调气以化瘀: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畅,故活血调体常配以理气之剂,药如枳壳、陈皮、柴胡。③女性防动血:活血祛瘀药虽能促进血行,但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女性月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


八.气郁质辨治


气郁质多气机郁滞;调体法则为疏肝行气,开郁散结。


1.调体方药代表方为越鞠丸。常用药物有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当归、薄荷等。气郁质者多兼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但以'气郁'为先导,临证总以柴胡、香附、枳壳等行气药为主,血郁加丹参、桃仁,痰郁加半夏、竹茹,火郁加连翘、栀子,湿郁加苍术、厚朴,食郁加神曲、山楂等。如气郁质易患梅核气者,合用半夏厚朴汤;易患失眠者,选用逍遥散;易患抑郁症者,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易患脏躁者,选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易患百合病者,选用百合地黄汤加味。


2.调体要点

①掌握用药法度:理气不宜过燥,以防伤阴;养阴不宜过腻,以防黏滞;用药不宜峻猛,以防伤正。②提倡情志相胜:气郁质者情志不畅,必须充分重视精神调节,如语言开导、顺情解郁,或采用情志相胜、移情易性等方法。


九.特禀质辨治


特禀质多是由于先天性或遗传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体质类型,其禀赋不耐而对诸物敏感,亦称过敏体质;调理之法以纠正过敏体质为要。


1.调体方药代表方为过敏康(王琦验方)。常用药物有乌梅、蝉蜕、防风等。过敏体质者根据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临证主要在于辨病加减,若鼻流清涕、目痒鼻塞者,以清肺消风为主,可酌加辛夷、苍耳子等;若皮肤湿疹者,可酌加茜草、紫草、生甘草、地骨皮、冬瓜皮、白鲜皮;过敏性哮喘者,合用麻杏甘石汤加减等。

2.调体要点
①注重养生:生活中要加强身体锻炼,顺应四时变化,以适寒温。②加强调护: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如尘螨、花粉、油漆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