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哲学党性原则?

 森林一叶 2023-05-02 发布于湖北

哲学党性原则是列宁提出来的,几十年来,它是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特别是分析各种哲学流派时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运用过程中也出现过简单化的毛病。

例如,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标签生硬地贴到各种流派上,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绝对化,否认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否认中间派别的存在,甚至把哲学史说成只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在唯物主义和政治上进步、唯心主义和政治上反动之间划等号,等等。

什么是哲学党性原则?

近年来,许多同志批评了这种简单化的倾向,这是完全必要的,今后也要继续防止这种毛病。但是,有的同志在批评这种简单化的同时,对这个原则本身提出了异议,认为这个原则是根据欧洲哲学的经验概括出来的,未必适用于中国哲学;是根据近代哲学的经验概括出来的,未必适用于古代哲学。

这实际是怀疑这个原则的普遍性,取消这个原则,这就走向另一极端了。我认为哲学党性原则必须坚持不能取消,哲学的党性原则是列宁于1908年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来的,一般讲的哲学党性原则均以此书的论述为根据。

在此之前,即1894年,列宁曾谈到过唯物主义的党性:“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

什么是哲学党性原则?

这里讲的唯物主义指历史唯物主义,一定社会集团指政治党派,显然,这里说的实质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性。但是,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里,列宁所说的哲学党性首先指的是一种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采取的基本立场,然后才指它的阶级性。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有一节专门论述哲学党性问题,即《哲学上的党派和哲学上的无头脑者》。这里的党派不是政治派别,而是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派和唯心主义派;无头脑者指标榜自己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马赫主义者。

马赫主义者宣称自己发现了非心非物的中立性的世界要素,消除了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的对立,从而消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克服了它们的片面性。

什么是哲学党性原则?

针对这种观点,列宁指出:“在一切马赫主义者的一切著作中,像一根红线那样贯穿着一种愚蠢奢望:'凌驾’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超越它们之间'陈旧的’对立。

而事实上这帮人每时每刻都在陷入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进行不断的和始终不渝的斗争。”“最新的哲学像在2000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恩格斯把休和康德的信徒放在这两者之间,称他们为不可知论者。”

“在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的繁琐语句后面,不能不看到哲学上的党派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这些就是列宁提出的哲学党性原则的最主要的言论。概括一下列宁的观点,哲学党性原则可以表述如下。

什么是哲学党性原则?

第一、哲学是有党性的,即任何哲学都不能超越哲学基本问题,根据它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它不是唯物主义,就是唯心主义,或作为二者的混合的折中主义,即中间路线。折中主义中的唯物主义成分和唯心主义成分在比例上会有所不同,但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第三条基本路线或第三个基本派别是没有的。

第二、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表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思想,即有阶级性。在这里列宁并没有明确讲在一切阶级社会中任何哲学学说都有阶级性,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根据经典作家的其他论述作了这样的发挥,把哲学的阶级性理解为: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反映了进步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唯心主义反映了反动或没落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可见,哲学党性原则的第一条是主要的,第二条是从属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两条有没有普遍性呢?哲学党性原则的提出决不单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而是有其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的。

哲学党性原则的第一条,显然是从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点引申出来的;第二条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引申出来的。哲学基本问题即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本原的,哪一个是派生的问题,哲学家按其回答的不同而区分为两大派或两大阵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