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汤加减治疗肺气胀满医案、配方——养生之家网

 昵称33992936 2023-05-02 发布于四川

​肺胀即肺气胀满,为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日久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其病症特征为喘咳胸满,病多责之由肺失肃降所致。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邪气壅肺,肺气不降;虚证多为肺肾两虚,导致肾不纳气,肺气上逆。与现代医学的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相类似,也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久发不愈者。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咳逆上气、痰多烦躁、心悸水肿等,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发生发展以致肺心病形成的过程是邪实与本虚交互作用,病变从肺而脾而心的演变过程。肺为娇脏,主气,所以外邪侵袭,首犯肺脏。肺气壅遏不,清肃之令失常,则发生咳、痰、喘、闭。此时一般以咳嗽为主外感咳嗽,若失治或治之不当,日久不愈,耗伤肺气,肺气既虚营卫不固,易于受感外邪,乃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病长久不愈,乃传于脾。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酿湿生痰,上渍于肺,发生痰、咳、喘、闭。此时一般以咳痰为主。脾既虚,痰饮同伏,一旦外邪入侵,引动伏痰,则见咳嗽,咳痰加剧,痰郁化热或风热犯肺,则致痰热壅肺,咳黄色脓痰,或伴发热等证候,亦即慢性过程间的急性发作状态。肺、脾久病不愈,再传于肾。肾虚不能纳气、制水,可使水湿停聚而成痰饮,痰饮上犯则使肺气壅遏而发生喘、痰、咳症。就一般来说,此时以动则气喘为特征。肾虚之喘属虚喘。从肺、脾、肾的病变可及于心。肺、脾、肾三脏的气、阳虚可导致心气(阳)虚心主营血,。

肺主卫气,辅心而行血脉,肺气虚而影响血液的循环,血脉瘀阻而累及于心。心气(阳)不足,则血流不畅临床上常见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加重、面色灰暗等症血瘀可使水道不通而生水肿,肾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泛,水气凌心则心悸、气短加重。血瘀在这里是重要的发病机制。血瘀的发生与气滞、气虚都有一定的关系。肺、脾、心、肾等脏均被累及后,临床上可能出现水肿症状。初起时为眼睑水肿,进而足胫肿,严重时出现腹水。

总之,禀赋不足,年老体弱,过度吸烟酗酒、纵欲、劳累、忧伤,又复加频繁的外感内伤,肺、脾、肾、心四脏受损,造成肺胀喘满。肺脾肾虚,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外邪侵袭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痰瘀互结,贯穿着本病的始终,痰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继发性病因。本病病因与外感六淫、痰湿、水饮、瘀血等息息相关,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心等脏。本虚标实、虚实交错为本病之特点。本虚为肺、脾、肾、心俱虚;标实为水停、痰浊内阻、气滞血瘀为患。麻黄汤有宣降肺气,止咳平喘,利尿消肿等功用,药理研究有明显的扩张支气管、祛痰、镇咳,利尿等作用,可以减轻肺部的炎症,消除水肿,是治疗肺胀的有效方剂。

【临床应用】

冯氏以小青龙汤为基础加减治疗肺胀,药物组成:蜜炙麻黄30g,桂枝15g,白芍15g,半夏15g,细辛10g,五味子10g,千姜10g,甘草10g,丹参30g,白芥子15g,莱子30g,苏子30g,水煎服。效若桴鼓,水肿立消,喘咳即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李氏等15以参芪麦味麻黄汤加减肺胀,药物组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黄芪、麻黄、桂枝、丹参、杏仁、半夏、桔梗、瓜蒌、甘草、生姜、大枣。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心力衰竭严重者可配合应用毛花苷C、呋塞米,感染严重者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病案举例】

冯氏14观察病例1例,患者杨某,71岁,河南长葛人。病人就诊时,病人已喘急欲脱,一直处于哮喘持续状态。进行紧急抢救后,暂时获安。查看病历,得知病人已在长葛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肺源性心脏病。现证见:全身浮肿,腹大如鼓;胸圆若桶,不得平卧;喉中痰鸣,沥沥有声;声高息粗,目珠如脱,面色紫红,口唇紫绀;饮食不进,二便俱无。苔白厚腻,舌质紫绛,舌体胖大有齿痕,尖红,脉象浮滑而弦。据《金匮要略》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定其证为肺胀。肺气不降,则腑气不通。急则治其标,此时当以二便不通为急。遵《张氏医通》所说:肺胀喘满,当以葶苈为向导,选己椒苈黄汤为治,处方如下。防己15g,椒目10g,炒葶苈30g,生大黄10g(后下),服1剂,前后俱泄,喘似渐平。烈方峻剂,中病即止。再据《金匮》咳逆,倚息不得卧,青龙汤主之,处小青龙汤加减,方药如下:蜜炙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半夏15g,细辛10g,五味子10g,千姜10g,甘草10g,丹参30g,白芥子15g,莱菔子30g,苏子30g,剂,无明显效果。再诊,原证未变,心下疑惑。忽悟小青龙汤以麻黄为主药,麻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麻黄素与肾上腺素结构相似,病人前段时间一直赖各种拟肾上腺素药物气雾吸入以维持呼吸,可能对这一类药物产生了耐受性,相比之下,病重药轻,终致无效。换上方蜜炙麻黄为生麻黄,剂量用至15g,无显效,证仍未变。加至30g时,服药3剂,其效桴鼓,水肿立消,喘咳即平。后以本方为主加以补脾温肾,朝服附子理中丸,晚服金匮肾气丸,前后半年有余,病人重获安康。嘱病人怡性养情,调摄起居。虽隆冬酷暑,轻微劳作,亦无喘闷之感。惜至1998年夏季,贪凉饮冷,后兼嗜食肥甘厚味,以致旧疾重发,于十二月去世。

按:肺胀之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虚实兼挟,标本同治。在本例的治疗中,共分三步:第一步,已椒苈黄通其二便,此为急则治标;第二步,重剂青龙以祛其饮,丹参三子消其瘀痰,此为虚实兼挟,标本同治;第三步,附子理中养其脾阳,金匮肾气温其命火,此为缓则治本。《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选小青龙汤开其阳,行其气,消其痰,导其邪行、消、开、导,共治痰饮之标。治水之脏为脾土,主水之脏为肾水,故治本之法,当从脾肾。温肾健脾,方为长久之策。需要注意在治疗中使用生麻黄30g,大大超出了常用量,主要是考虑到麻黄中所含的麻黄碱类有效成分(具有平喘利水作用)有拟肾上腺素作用,病人对这类药物已经产生了耐受性,所以需重剂以求其效。麻黄碱平喘作用与肾上腺素相比,其特点是显效较慢,作用温和、持久副作用小,且口服有效。

这个例子说明:在临床中使用麻黄时,须考虑病人对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的耐受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良好的平喘利水作用。

李氏观察病例182例中,男104例,女78例;40~50岁31例,51~60岁82例,大于61岁例;病程最短2年,最长34年。所有病例均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过程,X线证实有肺气肿,部分有肺感染,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咳嗽喘息、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尤甚,乏力、浮肿、纳差、小便少,舌淡或暗,苔薄白或厚腻,脉浮数细。治法:宣肺解表、益气。以参芪麦味麻黄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入毛花苷C、呋塞米,感染严重者静脉滴注抗生素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喘息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好转:喘息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治疗结果治愈:157例,治愈率86%;好转,25例,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患者,男,73岁。主因:喘息、咳嗽20年,加重伴不能平卧10天于2002年10月20日入院,现主症喘息、呼多吸少,动则喘甚,面色青紫,心悸,口干纳差,舌暗,苔薄白、脉细数。查体:体温36.7℃,心率130次/分,呼吸5次/分,血压17/11kPa神清,端坐呼吸,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及小水泡音,心率13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肝右肋下4cm,双下肢浮肿。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喘证,肺气虚,外感风寒,上方加黄芩10g,干姜10g,细辛5g,并给予西药强心、利尿、抗生素治疗,7天好转出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