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吞咽困难论治

 虚竹怀远 2023-05-02 发布于湖北

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是指进食时吞咽不利,或胸膈阻塞,食后即吐,甚则饮食不下,属于中医

噎膈范畴。噎是指吞咽时梗阻难下,膈是指胸膈阻塞、饮食不下,两者往往互见,噎为膈

的前驱,都为吞咽困难,与现代医学的食道肿瘤及贲门弛缓症相似,治疗以辨证论治为

主。

辨证论治

气郁不舒

症见:情志抑郁,喜怒无常,渐至沉默不语,善太息,吞咽逐渐梗塞,胸膈满闷胀

痛,时轻时重,且胀甚于痛,情志舒畅则痛减,抑郁则加重,其痛虽在胸膈间,但多窒而

不定,水饮虽能咽下,但食物吞咽困难,或强咽则痛,身体逐渐消瘦,舌质红,苔白,脉

沉弦。

证为:气郁不畅,壅结于上。

治宜:疏理气机,开郁散结。

方用:开郁散结汤。

药用:茯苓15g,半夏15g,陈皮12g,柴胡15g,川朴15g,苏梗15g,生姜3片。水

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茯苓、半夏、陈皮化浊降气,柴胡、川朴、苏梗降气除湿,解郁散滞,生

姜降逆止呕。达辛以散结,苦以降逆,气畅郁散而病愈。

痰气交阻

症见:神情郁闷,胸膈痞满隐痛,食欲难下,咽下梗塞,甚则疼痛,食而复出,口干

咽燥,喉中有痰,咳不出,自觉有物梗塞于咽喉,心情舒畅则稍舒,但易反复,久治不

愈,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证为:痰气交阻。

治宜:利气化痰,开郁润燥。

方用:开郁润燥汤。

药用:茯苓30g,半夏15g,陈皮15g,制香附15g,郁金15g,枳实15g,大黄10g,

栝楼15g,竹沥汁30g,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二陈汤化痰开郁,制香附、郁金、枳实理气开郁,大黄通腑泻热,栝楼、

竹沥汁、生姜消痰通络。达气行、痰下、郁散、结开之功。

中气不足

症见:病久不愈,饮食不下,胸膈痞闷,食人梗塞,吞咽困难,甚则疼痛,形体日渐

消瘦,气短,倦怠无力,面浮足肿,面色㿠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为: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胃纳无权。

治宜:温补脾胃,健运中土。

方用:补气运脾汤。

药用:人参10g,黄芪30g,焦白术30g,干姜10g,升麻10g,生姜3片。水煎二次

混合,频服。

方解:药以人参、黄芪、焦白术益气助运,干姜温脾,升麻载药上行,生姜下气和

中。达中气足、脾胃和而病愈。

津亏血燥

症见:病程日久,喉间噎塞,虽知食口渴,而食饮难下,吞咽极为困难,甚则滴水难

人,勉强下咽,则胸膈灼痛,吐出其痛稍缓,口渴咽干,唇焦舌燥,毛发枯槁易折,形体

消瘦,肌肤干瘪,肢体萎软无力,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质红绛,无苔而干,脉细涩无

力。

证为:津血俱耗,胃津枯槁。

治宜:滋阴补血,生津养胃。

方用:滋阴养胃汤。

药用:生、熟地各15g,枸杞子20g,麦冬20g,玄参15g,白芍30g,当归15g,桑椹

子30g,石斛15g,竹茹10g,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频服。

方解:药以生熟地、枸杞子、麦冬、玄参滋阴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敛阴,桑椹

子、石斛生津养胃,竹茹、生姜下气和胃。达阴长津生、血活燥化、胃和气下而病愈。

瘀血内结

症见:病程日久,胸膈刺痛拒按,痛处不移,食人隔拒,入而复吐,不能达胃,甚则

水饮难下,口干欲饮水而不下咽,发无休止,形体枯瘦,肌肤甲错,大便坚如羊矢,舌质

红,舌面干燥无苔,脉沉涩。

证为:瘀血凝结,阻碍气机。

治宜:活血化瘀,益阴散结。

方用:化瘀散结汤。

药用:当归30g,桃仁15g,赤芍30g,炒土元10g,赭石30g,降香15g,玄参15g,

大黄6g。水煎二次混合,频服。

方解:药以当归养血和血,桃仁、赤芍、炒土元破血散结,赭石、降香破瘀降气,玄

参、大黄软坚破结。达血活、瘀化、结散、气下之功。

寒邪内凝

症见:吞咽困难,胸膈冷痛,进温水则舒,兼有气短懒言,手足厥冷,下肢浮肿,小

便不利,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

证为:寒邪内凝。

治宜:温中散寒,解凝化瘀。

方用:温中散寒汤。

药用:附子10g,干姜15g,肉桂15g,吴茱萸10g,川椒15g,人参10g,当归15g,

寸云30g,茯苓30g,桂枝15g。水煎二次混合,频频吞咽服下。

方解:药以附子、干姜温中散寒,肉桂补阳消阴,吴茱萸、川椒温中散下焦寒气,人

参益气,当归、寸云活血调便,茯苓、桂枝利水消肿。达温中益气、温肾散寒而病愈。

气血两亏

症见:吞咽困难,有时滴水难进,胸膈噎塞,日久难愈,兼有头晕眼花,全身浮肿,

心悸气短,手足麻木,体倦无力,自汗出,泛吐清涎,舌质淡,苔白,脉微细。

证为:气血两亏。

治宜:补益气血,益阴扶阳。

方用:养血补气汤。

药用:当归30g,炒白芍30g,熟地30g,人参10g,焦白术30g,黄芪30g,肉桂6g,

麦冬30g,竹茹10g,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频频分服。

方解:药以当归、炒白芍、熟地养血补血,人参、焦白术补气以资生化之源,黄芪、

肉桂助阳固表,引火归原,麦冬养阴生津,竹茹、生姜降逆和胃。达血生气长、血活气行

而病愈。

火逆上冲

症见:吞咽困难,自觉胸膈烦热灼痛,唇焦口燥,冷饮或可咽下,兼有口糜口臭,或

唇舌生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证为:火热煎熬,胃液干枯。

治宜:清降火热,生津散结。

方用:清热散结汤。

药用:大黄12g,芒硝15g,黄连10g,炒栀子15g,甘草10g,蜂蜜为引。水煎二次

混合,频频分服。

方解:药以大黄、芒硝泻腑清热,黄连、炒栀子清热除烦,泻火散结,甘草、蜂蜜甘

缓其急。达火消、热清、腑通、结散而病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立即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