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决问题时,常犯的7个错误: 1、对问题没有定义,找不到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就是知道有问题,但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或不知道从哪里解决问题。 2、凭感觉对问题进行判断。 凭感觉解决问题,是80%的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 3、没有分析问题,就盲目解决。 如果盲目解决问题,其实还不如不解决问题,因为盲目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越弄越糟糕。 4、没有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规则。 无法解决问题根源,其实是没有制定相关的规则。 5、没有使用科学的分析问题工具。 分析问题不是凭感觉和经验的,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如果不用工具,那可能就会影响到解决问题效率。 6、解决问题方案不够落地,没办法执行。 大部分时间我们解决问题,看上去制定了解决问题方案,但一旦着手做的时候,还是感觉无从下手。 7、解决问题方法只考虑眼前,没有考虑长远。 二、解决问题的七步公式: 第一步:定义问题 在解决问题之前,搞清楚几件事情: 第一、你要为谁解决问题? 第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成功解决问题的标准是什么?(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第四、谁来做解决问题这个事情? 第五、需要在什么时间里解决问题? 第二步:分解问题 是拆分问题的组成结构。分解问题有两个工具:逻辑树、MECE法则。 (一)逻辑树就是将问题看做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和果子,然后我们要把问题拆开来,找到哪些是树根,哪些是树干,哪些是树枝,树叶和果子,而果子其实就是问题的呈现表象。 通过这样的拆解,我们就可以看见问题发生的过程,以及是哪些问题最终结出的果子,从而找到能影响结果最重要的几个问题。 (二)MECE法则: 确定范围+找到合适切入点+分析细分项目+检查重复和遗漏。 在用MECE法则分析时,每一点其实也可以用提问来帮助我们搞清楚,到底怎么才能分解问题、确定范围的。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问题是什么? 第二目的是什么? 第三问题的边界是什么? 找到切入点的意思,就是找到拆解的属性,比如按时间属性分,还是按地域属性分,按行业属性分等等,也就是按什么分的意思。 每一项分支,是不是独立的,会不会跟其他分支重复,最后检查有没有遗漏和重复。 其实分解问题的目的,就是把问题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来,然后找到决定问题的层面,去解决发生问题层面的问题。 第三步:划分优先级 在找哪些是优先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靠感觉,必须要建立在真实的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 怎么来确定哪些是优先要处理的问题呢? 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问题后面,写出问题没有解决而发生的结果,哪个结果对最终结果影响最大,那个问题就是最重要优先要处理的问题。 第四步:制定工作计划 制定计划我们都不陌生,但大部分人制定计划却都完不成,问题在哪里? 一般是三个原因导致的: 第一责任划分不清楚, 第二不知道问题相关成员他们在干什么, 第三计划中有很多行为是不可复制的。 制定工作计划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清楚表达每件事的具体目标,目标要有具体衡量标准; 第二,要有具体截止日期,因为截止日期就是生产力; 第三、要清晰责任到具体人,让每个人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第四、要每天公布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进度和结果,让每个人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一目了然; 第五、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淘汰一些对结果影响比较小的事情,先把注意力都聚焦解决影响力比较大的问题上。 第五步:分析问题 即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 推荐使用5W2H分析方法,这个方法又叫做5问法,比较容易操作,就是你抓住一个问题,然后问为什么,不断往下问。 通过5次问为什么,基本上你就能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六步和第七步,就是整合问题分析结果,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说服问题相关的人,接纳自己的方案。 不仅要给出方案,还要给出在用解决问题方案时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任何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见一些不确定的问题,虽然无法避免,但可以提前预知,提前做准备。 这样解决问题的效率就会高很多,因为有了心理准备,事情发生的时候就会降低预期,使得解决问题不会半途而废。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有三个类型的问题,可以先不要解决。 第一个就是成本太高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不要解决; 第二是超过我们能力范围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先不必要解决; 第三是对最终结果影响比较小的问题,可以先不预解决。 解决问题七步法的核心: “所谓的解决问题,就是把问题呈现出来,然后使问题解决方法可以一目了然”。 |
|
来自: 云哥7tz6c7y122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