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也篇第六⑲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虚空济 2023-05-03 发布于山东

雍也篇第六⑲-⑳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里提出一个概念,中人以上和以下古人按照人的才智等级,把人分为三等,细分的话分为九等才智等级就是指的人的才能和智慧的等级,三等分为上细分的话,上等又分为上上、上中和上下,中等分为中上中中和中下,下等又细分为下上下中下下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思考了这不是讲差别讲等级吗可是孔夫子不是说有教无类所以这里我们要注意理解了,他并不是在分等级,而是在讲述一个客观事实,告诉我们人的才能和智慧,就是分成这样的等级,这是客观存在

我们把人分成了这样的等级,不是说我们对这样的人去差别对待,而是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因材施教,就好比是我们,我们会去识别这个人长得好看还是不好看,帅还是不帅但是我们知道他帅和不帅,并不是我们对他有所不同,而是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个概念

如果我们看不懂他人的等级,看不懂他人的才能和智慧,我们怎么才能因材施教包括我们在用人的过程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能看到这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在哪个等级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用,才能更好地去教化

虽然分为了九个等级,其实很简单,用《论语》的这句话就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中以上的部分都称之为中人以上中中以上的人,我们可以和他讨论言说高等的智慧,而中中以下的人我们是不能和他说高等的智慧的

比如说慧根没有那么强的人,你跟他讲人一定要无欲无求的,你才合于天地之道你只有摒弃了自己的欲望,你才能成圣成贤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绝大多数人听不懂的你说的不对,人怎么可能没有欲望是人就有欲望这就是听不懂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遇到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对待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智慧你看我们在企业当中是不是一样的

如果是一个基层员工,我们不是瞧不起他,而是你懂得他的智慧和才能可以听懂什么样的话,我们就会去讲什么样的话,这个才能因材施教,见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

所以我们在整个回顾《论语》的过程,你会发现每个人问相同的问题,孔夫子都给予不同的答案大家同样是问孝,同样问君子,同样问仁,同样问知,孔子的答案不相同为什么呢

因为对方所处当下的境界环境才能智慧都不同,所以他给予了不同的答案,这叫做因材施教所以我们首先要有识别的能力,要能看得懂他人的才能智慧和当下可接受的程度

所以我们经常讲一句话一切法皆是方便法皆是方便说注意方便谁呢方便对方听得懂的孔夫子也是一样的,首先他讲人伦关系,告诉我们仁者,人亲亲为大

从身边的人开始亲近,但是随着你自己内在的仁德在不断地增加的时候,告诉你泛爱众,那么再接下来告诉你要心怀天下,让天下归仁,所以他在讲不同的境界是因为根据人们不同的根器不同的才能和不同的智慧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所以面对中中以下智慧和才能的人,我们不能去讲上等的道理,我们之前讲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材质,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木,如果我们看到了他是一个朽木,我们还去雕,不是自己的问题吗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对牛弹琴,你明知道他是牛,你还要弹琴,你不光要弹琴,还必须让他听得懂,你看是谁的问题你给他草就可以了

这一切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首先我们自己要有识别的智慧,我们才能去因材施教所以我们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你得能看得清楚他身上的特质,他身上的优点和他身上的短板

我们对待企业的员工,对待自己的学生都一样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员工,看到自己的学生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会生气为什么会发脾气起情绪暴躁是因为无能为力,是因为自己看不清楚,你没有力量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你就生气了

所以你看人生气都是因为在无助的时候没有办法了,我才愤怒你辅导着孩子写作业,你会发现怎么教他都不会你就怒了,你就起情绪了

那是因为我们看不懂,如果你能看懂孩子哪一方面他就是弱项,说这个孩子的理解能力就是没有那么好,他怎么学都学不会,你要看得很清楚,还会起脾气吗还会发怒吗不会,因为你看到了这方面就不是他的特长,我们耐心地去培养和引导就可以了

比如说员工也是一样的,你会发现这个事情你交给他做,他就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好,有什么可发脾气的换一个人就好了,或者给他换一个岗位,可能不是他擅长的地方所以我们只有有智慧看清楚当下的人,看清楚当下的事情,我们才能更从容地去面对

这句话在告诉我们面对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面对什么样的材质,我们去用相应的办法去雕琢

樊迟问知樊迟孔夫子的弟子这是孔子在晚年所收的学生,在孔子六十八岁返回鲁国的时候拜孔夫子为师樊迟也是七十二圣贤之一,很注重自己德行的修养,重农业,他很看重农业发展

并且樊迟也是一位勇猛之人,身上还有另外一个优点爱问,经常问孔夫子问题,后期也是志于教学的一个人我们再来承接上一句话来看,孔夫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讲面对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所以到这一句具体的事情就来了

樊迟问知,我们可以看《论语》有几处樊迟在问我们之前所讲过孟懿子问孝,孔夫子说无违”“樊迟御就是樊在给孔夫子驾车的时候,他跟他讲述了这件事情,也和樊迟讲了无违到底是什么意思

再往后学习的时候会有樊迟问稼”,就是如何种庄稼这里开始樊迟问知问仁,我们去观察一个特点,但凡是樊迟有所问,孔子的对答就会比较简单我们来思考一个现象,比如说我们身边如果有孩子,包括一个同事当中,包括朋友也是一样的,他总是爱问问题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他的问题,看到这个人在什么阶段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每天在上课在学习在直播,有的朋友问遇到小人怎么办婆婆对我不好怎么办我的工作不好怎么办我失恋了怎么办但凡问到这些问题

大家是不是都知道了,这是一位新人这还没有开始学习圣贤的文化,还没有开始修行是不是一目了然可是我们修行了半年,修行了一年的朋友,这种问题几乎是问不出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通过学习和修己,完全有智慧去解决这些事情

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我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身边还有小人工作还做不好,说明我们自己内在提升还不足,才会出现这些问题所以我们看到对方但凡有所问,就知道他处在哪个等级上,他的智慧在哪里

樊迟问知”,你看别人问是不是都有一个特定的条件,说我面对了一个什么事情,我问一个具体的事情比如说别人问什么叫做孝,比如说哀公问政”,这里呢没有,他只是问知

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就好像现在有个人问你什么叫智慧你说你要怎么回答你只能取智慧其中一点,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的观察能力了,你看他的智慧和才能在哪个等级,所以我们取一个点对他是有帮助的,他是可以听得懂的

我们看看孔夫子是怎么回答的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民之义,什么叫务专心致力于一件事情叫做务说我们务工你要专心致力于你的工作说你要务农,你要专心致力于农业

我们现在理解的务不够精准,不够精髓,认为我去做了就是务我种地就是务农不是的你如果没有专心致力于把农业做得更好,不能为务务民之义,我们专心致力于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是为人之根本,这个民就是人的意思,说我们一个人你要懂得专心致力于自己该做的事情

敬鬼神而远之这里讲到鬼神,讲到鬼神是和人成对比,在告诉我们不要外求的道理,是远离的意思,鬼神而远离之为什么要讲这句话首先我们来讲一个概念,我们对一件事情敬畏也好,我们对鬼神的敬畏也好,首先要信,不信则不敬

举个例子有的人敬畏因果,是因为相信因果;有的人敬畏善恶,是因为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有的人敬畏一件事情,是因为我相信这件事情是正确的我们说这个字,有的人敬畏自己所做的事情,专心致志是因为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这件事情我可以把它做得更好

所以我们说第一点,不信则不敬第二点,信则易迷要不然就是第一种人我不相信,所以我不敬第二相信,但是很容易迷,如果你相信鬼神很容易迷在其中,所以沦为迷信我们要做第三种人,敬而不迷,我们相信我们敬畏,但是我不会迷在其中

我们学《论语》八佾篇的时候讲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我们无论祭祀天地,祭祀鬼神,祭祀山川之神,祭祀祖先,它是一种礼敬,是一种敬畏,我们相信他的存在,但是我们不会迷在其中

我们再来讲迷什么叫迷就是靠求我祭祀天地,求天地赐福于我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我们作为一个人,要致力于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绝不可迷信和靠外在的力量,去求助外在的力量皆是错的

我们要懂得以人为本,我们要懂得万事靠自己孔子讲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说我们自己的德行如果不合于天地之道,你就会获罪于天你祈祷求谁都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告诉我们人要行得端正,去做你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到处去求

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错了,拜孔子,求孔子赐给我智慧你想一想孔夫子他是圣人,如果我们去求他就可以赐给我们智慧,他又何必去讲儒家的文化呢?他又何必去说《论语》呢?告诉我们努力地学习要靠自己呢?

我们喜欢到处求,拜谁求谁,求神,求圣贤,求我们身边的人求朋友,求领导谁都求,但是就不懂得求己所以孔夫子告诉樊迟的这句话真的是给我们当头棒喝你作为一个人,你要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不要到处求,什么都不要求这就是智慧,你看如此简单

问仁接下来樊迟又问什么叫做仁

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这个时候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说一个仁者先难而后获,什么叫做先难”?你要先努力地艰苦地奋斗,你要先去付出,先去奉献而后获”,我们所获得的利益和好处要在后面这就是仁

所以想一想,我们在平时的人生当中,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是不是这样的有没有先去奉献,然后才有所得可是我们好像都反了,总是想先有所得,然后我再去付出,或者我刚付出一点点,我就想要得到收获的更多,所以就开始痛苦不堪,有求则苦

我们这里再提炼出来两句话,一个叫做务民之义,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学习《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句话就讲完了,这是大人的学问,大人一生要去做的事情,一个是明德明自己内在的德就是修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亲民帮助他人目标止于至善

    这就是一个人一生该去做的事情,你只需要致力于让自己内在变得更好,去明自己的德,去帮助他人去亲民,其余的你就不用求了敬鬼神而远之仅此而已这就是智慧,什么叫”?奉献在先,得到在后

我们再来讲一个规律,先难而后获我们要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抱怨比如说我现在刚开始创业,要知道先难而后获,一定要经历艰苦和困难的奋斗过程,才能得到这就是仁,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比如说我刚参加了一个新的工作,刚开始很难,因为不会又不熟练,我们就去提升自己就可以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所以着急是没有用的,抱怨是没有用的

我们刚开始学做饭,刚开始学开车,甚至小孩子刚开始学走路难不难难,跌跌撞撞,有的时候还会把自己摔倒我们人生的这一路都是一样的,但凡我们去接触一个新鲜的事物,去做一个有挑战的事情,都要先经历艰难的过程,而后你才能得到结果,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这里的”,是孔夫子提出来的关于的一个方向,一个具体的行为所以我们再来思考就很简单,什么叫做”?一个人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而不求助于鬼神,不求助于他人,这就是智慧

那什么叫做也很具体要懂得先难而后获的道理,奉献在先,回报后,不急于回报遇到事情的时候提醒自己,事物的发展规律皆如此,先难而后获”,不会抱怨,正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提升自己的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