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声明 作者:刘圻 | 编辑:李世琦 版权:本文为商业圻谈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先与我们微信取得联系(liuqiyxjxlink)并获得授权!然后注明作者与来源:商业圻谈(syqt2020) 综合企业发展系统、价值对象范围和价值实现层次三个维度,企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以下五大特质。 1.动力基础:内生使命驱动+社会价值驱动 企业是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融为一体的组织,企业发展动力有外生性动力和内生性动力两种,但企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内生性的使命驱动所带来的自我驱动是最恒久的自发秩序力量,它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 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将企业个体的利益最大化放到一个更大的时空范畴去考量。 企业需要以社会价值为引领,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自身的角色与使命,洞察和挖掘社会需求,将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贡献社会进步作为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出发点。 企业一定要有一个除了赚钱之外存在的理由。 在优秀的企业领导者眼里,社会需求往往可以转化为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因此,企业在社会价值引领下,可以用创新的模式解决社会问题进而满足社会需要,这样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财务价值,还能够创造企业与社会双赢的共享价值,最终推动企业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2.能力要素:异质性战略资源+突出的动态能力 资源基础观认为,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和组织性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动态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来源。 对于现实中的企业,资源基础和动态能力都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并成为卓越企业的基因。 ![]() 3.行动效率:企业个体+利益各方+社会全域 企业的行动效率需要兼顾企业个体、利益各方以及社会全域多层次的诉求和期待。 从企业个体来看,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对产品与服务品质的追求永不止步,特别是高度重视产品与服务提供的有效和高效。这里的有效是指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功能先进、质量可靠,并且符合客户所需和社会所需;高效是指企业不断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产品与服务的综合成本。 从利益各方来看,企业的行动应该兼顾利益各方的价值诉求,增强利益各方的价值获得感,将企业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到一个价值共享的生态机制中。 从社会全域来看,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其核心社会功能,能够提供质量合乎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企业的行动要善于依托自身的资源能力优势去充分发挥核心社会功能,在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满足其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与服务。 ![]() 4.机制保障:治理+管理+制度+流程+文化 充沛的活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活力来源于灵活高效的机制和主动求变的创新。 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与时俱进地做好机制保障和模式创新,这需要从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两个方面进行迭代和优化。 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解构之后,其内含的机制保障包括五个方面: 治理有效,即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能够保证权力的制衡和决策的科学,这使得企业可以做出更恰当的战略选择,适应环境的非连续性变化; 管理科学,即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且不断优化的管理模式,从战略到行动再到激励评价等方面构建起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制度规范,即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且能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制度体系,并且还能够高效落实并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约束功能; 流程合理,即拥有一套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且满足企业客观实际的业务运营和流程管理系统,形成“去人格化”的组织能力; 文化优秀,即打造形成充满活力、敢于挑战、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得到充分展现,用文化这一隐性执行的规则系统去弥补流程制度这种显性规则的不完备性。 ![]() 5.绩效结果:价值创造+价值认同 企业高质量发展都要求企业不仅仅关注自身的财务绩效,还需要成为卓越综合绩效的创造者。 从企业个体来看,企业应当具有高水平、行业领先的经济绩效,尤其是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优异的周转性、盈利性、成长性指标,能够充分维持和支撑企业持续的价值创造; 从利益各方来看,企业应当创造可观的利益相关方价值,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获得感,满足利益相关方的多元价值偏好和诉求,构建一个不断协同进化的商业生态; 从社会层次来看,企业应当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水平的社会绩效,包括对经济发展的间接贡献、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和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与间接效应。 ![]() 作者简介:刘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财务思想与商业构建之间的交叉研究。 |
|
来自: 书中淘乐 > 《国家治理国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