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会觉得无聊,以及“有时觉得某事很重要有时又觉得它不重要”?

 吕杨鹏 2023-05-04 发布于上海

2023.5.4. Thur. Drizzel:

​【HuanQin Ⅱ: No.71】

图片

今早感想:

​1

​最开始是今早豆瓣回应时让我想到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无聊——对方认为“真无聊的是一种常见的惩罚:单独关禁闭”,这是我不赞同的。

我很清楚这个问题,只想着稍后略做解释,但之后我想到另一个问题:其实我真的像那条广播所说的那么清闲吗?其实我有自认为重要的某些研究和写作,然而再一细想我会心虚:在某些独处深思时我会觉得那些研究非常重要,重要到接近人生使命的程度,但是面对具体的他人时,我又会觉得没那么重要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当时我在撑伞骑车-在接近“滑铁卢”那段河堤),我突然顿悟:这个问题的本质逻辑与“人为什么会觉得无聊”、乃至与虚无主义的本质逻辑是连在一起的,这几个问题只是同一本质逻辑的不同程度表现。

​2

​这个本质逻辑就是:人是依赖“刺激”而生活的,(所有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的刺激都算),人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刺激的程度,而刺激的程度又很大部分取决于主体(自己)与客体(形成刺激的对象)之间的定向联结程度。

​啥意思?很简单,打个比方,你觉得某个研究非常重要,是因为回忆、设想、(甚至可能因为直接目睹并联想)、感受到了所要研究的课题对某些事情影响很大,或者对一部分人影响很大,这部分人和这些事都是刺激到你的对象、客体;但是当你暂时不想这些人和事、回到自己日常生活情境、面对身边具体的饮食男女时,你内心感受到的那些刺激就只剩下一些余波或者暂时消失了,如果这样的状态持续太久,就会让你觉得那些事似乎没有当初认为的那么重要了。

​3

​当客体的刺激淡化至极时,主体就会产生否认自己相关努力的价值意义的心理,随着客体刺激淡化状态的时间持续,这种心理越积越多……

由此可以设想虚无主义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在缺乏特定的精神自觉的常见盲目情况下,所有客体的刺激都消淡了、远去了,也就是说曾经引起自己激动、好奇、兴趣的对象都消淡了、远去了,结果必然通向虚无主义。

​4

​无聊的心理正是客体刺激消失的直接结果;而且常常伴随着一种“主体乏力唤起客体刺激”的状态。

在缺乏自我训练的情况下,​外向性格的人总是依赖外界的客体刺激,所以外向性格的人就会觉得“关禁闭的个人独处状态”就会“真无聊”、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惩罚”。

​5

​内向性格的人确实可以有更多的内在刺激——尤其是我们IN系的内向性格人士,就比如我这样,我可以就这么一两个问题想一整天写这么一大堆话而且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但是,在缺乏自我训练和精神自觉的情况下,即便是内向性格的人,即使是IN系的内向性格者,也会面临“客体刺激淡化”、尤其是“主体与客体刺激之间的定向联结逐渐变得薄弱疏离”的问题,因为——太多原因——

​①太多主客观因素造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疏离;②我们社会占绝对统治且绝对霸权地位的是强调外部刺激的外向“现实主义”文化;③人的内在因素到处都受到压抑、压迫和漠视;④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关系,反而要面对很多要应付的关系;⑤自身想象力、知识和见识、自信心、思想资源的不足;等等。

​6

​所以最本质逻辑的建设性的问题应是:

应该以怎样的自我训练和精神自觉,为自己不断建设通向自认为重要的事情的通路,不断强化自身与特定的客体的刺激的定向关联,从而让自己对自认为重要的一切活动保持稳定的价值信念和信心以及精神活力,避免根本否定性的和虚无的陷阱、无聊和呆滞的泥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