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天立夏,祛湿气的时节到了,记得做好4宜4忌,补足气血清除湿浊

 新用户98066887 2023-05-04 发布于湖北

睡晚一点,多晒后背祛寒湿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夏季阳气旺盛,万物茂盛,五谷抽穗,阴阳之气开始相交,气候温暖而多雨。有阳气,万物开花,有阴气,可以结果,夏天是一个有丰富花朵和果子的季节。

这时候顺应夏天的规律,应该“夜卧早起”,晚上可以睡晚一点(不超过23点),早上起早一点。早晨的阳光和空气最养人,清明透亮,让人精神抖擞,漫步听一听自然的鸟鸣,感受下自然的活力。

文章图片1

“无厌于日”,别讨厌太阳总晒着人。夏季炎热的阳光让人头疼,但也是帮身体补充阳气祛除寒湿的好方法,还是免费的。现代研究也发现晒太阳能帮身体制造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延缓衰老。

但是不主张在烈日天的中午晒太阳,最好是早上10点以前的太阳。

冬病宜夏治,若是体寒怕冷,湿气重,软肉多,容易感冒、鼻塞的朋友可以多晒后背,将寒湿之气排出。或者用日光灸,将艾绒放在后背的肺俞、大椎,让阳光晒15-60分钟,既无烟熏的困扰,又能改善体质。

还有一种适合夏天养阳的方法:吃姜。

姜,味辛微温,无毒,辛归五脏,主伤寒头痛,去痰下气,通汗。除鼻中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胸膈上臭气,通神明,去秽恶。

文章图片2

夏天吃姜温中散寒、健脾胃,不仅护住虚冷的脾胃,还能把秋冬积聚的寒气赶跑,冬病夏治。体寒怕冷,喝水都胖,身体很多凉凉软软的肉,脾胃不好的人尤其适合多吃。

现代研究发现姜的抗氧化能力卓越,可以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起到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抑菌护肠胃。

夏季正是温养自己阳气的最佳时机,我们也趁着这个时候,向孔子学习,「不撤姜食」,每天吃些姜。若是常感觉疲惫,可以加大枣一起煮水喝,血虚脸色差则加些红糖。阴虚上火的人最好少吃些。

宜出汗,养心

《黄帝内经》说夏季: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要注意少发脾气,让思想活动协调顺畅,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上头发火,甚至导致自己头晕心慌。最好“若所爱在外”,好像喜爱的东西在外边,保持内心的喜悦,多外出走走,这样还能保持气血疏通,避免伤到心。

文章图片3

天热出汗是身体调节,清理垃圾的正常反应。

身体热时,短暂的出些蒙蒙薄汗,不仅降温,还把寒湿垃圾带出来。畏惧炎热就躲在空调屋里,容易把寒湿、垃圾留在体内,积攒出内火、过敏、乏累、痘痘、皮肤脏等烦恼。

古人认为四季物候表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是“养长”之道。若总是逆着季节生活,就容易伤到心,影响身体气血的健康,时间久了诱发身体问题。

马上入夏,大家可以记住一个:内关穴

当心情烦躁静不下心来,失眠,睡不踏实,心慌,心悸,胸闷,头晕,或恶心,胃疼时,都可以常按揉这里,养心安神,和胃降逆。

文章图片4

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三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4宜4忌护气血祛寒湿

【宜】

纳气吞津

《元阳经》说:常以鼻纳气,含而漱满,舌料唇齿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当少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

简而言之:多咽口水,少吃东西。提高身体消化吸收的能力来增加营养的吸收,比单纯的多吃增加营养更好。

护好肚脐

过去小孩子全身不穿衣服,也要用肚兜把腹部保护起来。在空调屋里,或者吹风时,也要护住肚脐。避免腰腹受凉,身体不自觉攒出小肚腩,女性痛经、肌瘤的朋友尤其要注意。

少思少虑

过思则伤脾,久则心神亏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内耗,尝试少想少虑,找不回童年的无忧无虑,至少省下思之无用的思虑,避免气血被白白消耗。

文章图片5

夏热食豆

《遵生八笺》: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

菽,指豆类。天热煮饭熬粥时可以放些豆子,如绿豆,黑豆,豌豆,红豆等,性凉或性平,可以健脾祛湿,缓解暑热对身体的伤害。

日常湿气重容易上火,腹泻、水肿、大便不成型、大便黏马桶,鼻子干、嘴唇干、咽干、皮肤干的朋友,夏季可以常喝三豆饮

绿豆,黄豆,黑豆按1:1:1的比例煮水喝。黄豆健脾祛湿,黑豆补肾,绿豆清热消暑。

若是胃口差,心烦,出虚汗,睡不好,熬夜多,也可以加些两颗酸酸的乌梅,收敛心气和津液。

【忌】

夏夜饱食

冬则朝勿饥,夏则夜勿饱。夏季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饱,夏夜腹中阴气盛,饱食不仅易伤脾胃助湿气,还影响睡眠。

《医学入门》:倦时勿食,防瞌睡也。瞌睡则食停于中,而不得下。

困倦时最好少吃东西,否则容易吃饱就睡,引起消化不良、积食。

过食生冷

《颐身集》: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夏季外面热体内虚寒,要少吃生冷寒凉,尤其是吃饱后不要吃冷受寒,会伤脾胃阳气,甚至引起吐泻。喝水最好也小口慢饮,温热为宜。

文章图片6

卧霉湿处

《防病要诀》:夏月,不可用单席卧霉湿处,及冷石、冷地上,以图凉快”。

睡觉休息尤其要避开凉、潮的地方,避免寒湿气侵袭关节。若受湿寒,可通过热水澡或运动微微出汗将寒湿祛除。

风莫吹头

夏风莫吹诸阳会(头),天热吹风最好避开头面,睡觉时最好不要直吹。头面若受风容易引起面部抽搐,口眼歪斜。刚睡醒也不要立刻吹风,最好摩挲一下面部,再出门。

关注你的健康困扰,关心你的饮食起居,关注活法儿,每天一篇新鲜养生干货送给你,我们一起追求美好生活和健康养生。感谢阅读,明天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