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届高考生物专题突破!(23)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5-05 发布于河南


18. 给某种哺乳动物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该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

(1)抗m抗体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m抗体可以随___________在全身循环并与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2)初次注射n抗原后,机体中能特异性识别n抗原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请简述第56天时再次注射n抗原后,机体产生抗n抗体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

(3)在第56天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该动物体针对m抗原和n抗原产生的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结合题图,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

【答案】

(1)    ①. 浆细胞    ②. 血液    ③. 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    ①. 记忆细胞、辅助性T细胞    ②.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3)    ①. 动物体内抗m抗体的初始水平高抗n抗体,且体内m抗原的记忆细胞数量多于n抗原的记忆细胞

②. 多次接种疫苗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首次注射m抗原时,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28天再次注射m抗原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56天时第三次注射抗原,抗体相对浓度高于第二次注射。35天注射n抗原,发生体液免疫,产生少量抗体,56天时再次注射n抗原,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小问1详解】

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体可以随血液在全身循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小问2详解】

浆细胞不识别抗原,抗原呈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初次注射n抗原后,能特异性识别n抗原的免疫细胞有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第56天时再次注射n抗原,动物已经过初次免疫,此时是二次免疫,体内存在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机体产生抗体的途径一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途径二为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小问3详解】

在第56天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m抗原是第三次注射,n抗原是第二次注射,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浓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动物体内抗m抗体的初始水平高抗n抗体,且体内m抗原的记忆细胞数量更多于n抗原的记忆细胞。因此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多次接种疫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