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气产生于脾,根于肾,萌芽于肝!(补阳方法大全)

 人老颠东 2023-05-05 发布于安徽
在中医的角度,阳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就是一团阳气。因此,养护阳气非常重要,养生和治疗都需要重视阳气的养护。只有明白了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才能避免无谓地消耗阳气。
养护阳气与温阳、扶阳、通阳等方法虽然用词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温阳主要强调祛寒,扶阳旨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这些方法最终都是为了养护阳气。
我们的生命就是一团阳气,治疗疾病或养护身体都需要在阳气上下工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阳气是根本,病邪是表象。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不能忽略根本。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忽视阳气的养护,祛邪固然重要,但恢复阳气才是康复的关键。
阳气是生命之根本,养生就是要养阳。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饮食应该保持寒热平衡,避免过度食用寒凉食物,以免伤害阳气。但如果体质已经偏虚偏寒,就应该多食用温性食物,以提高自身阳气。
因此,对于那些阳虚的人来说,应该特别注意养阳扶阳。每天早晨可以喝一碗姜糖水,平时则少吃寒凉食物。相反,对于那些相火偏旺的人来说,吃些寒凉性的水果反而更加健康。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中,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元阴不充肝阴,肝气升发过度,则头晕目眩,中风暴厥;肝气虚,升发无力,寒疝囊缩、筋缩弛缓、阳事不能。因此,要想保持生命力旺盛,就需要养护阳气。
人的生命就是一团阳气,阳气旺盛则生命力旺盛,阳气虚弱则生命力虚弱。心神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如果生命力旺盛,心神也一定旺盛。相反,如果生命力虚弱,心神也会跟着虚弱。心神内则由心所主,心火明亮则心神足;外则显示于眼睛,眼睛明亮则心神足。因此,对于那些精力充沛的人来说,他们的眼睛通常都非常明亮。
睡眠是养阳的最好方法。我们应该适时休息,晚上入睡,早晨起床,让起居合乎天地规律。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等到早晨一觉醒来,人体阳气就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升发,充满朝气和活力。此外,睡子午觉也是养护阳气的好方法,即保证每天子时 (晚上和午时 (中午 11 点至下午 1 点) 的睡眠时间。
另外,中医强调身心合一,阳气的养护也需要注意心理卫生。我们应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以保持心神的宁静。同时,也应该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治疗大病重在于扶正,而非祛邪。因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气即生命,治疗的重点应该是保住这一团阳气,不可滥用寒凉而浇灭阳气,亦不可滥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养得阳气,才足以保命。治疗时应以扶阳通阳为根本,让阳气健旺,则浊毒痰饮水湿等阴性代谢产物自能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凝聚滞塞为患。阳气一通,则诸症皆可霍然而解。
治疗女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疾病时,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对于阴浊瘀血凝滞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囊肿、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需要通阳排浊。如何通阳呢?或用麻黄、细辛、附子、干姜、吴茱萸之类温热性的中药,或用针灸,特别灸法,能养阳、壮阳、扶阳、通阳,最善化阴浊。此外,平时生活中需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可使阳气不损,有利于康复。
阳虚阴盛的人容易生病,而且常常患上三阴病症。一方面,体内阳气虚弱,无法升发自如;另一方面,阴寒、痰饮、湿浊等有害物质会蒙蔽和损伤阳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体质逐渐下降。
为了升发阳气,这类病人必须坚持运动锻炼,可以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站桩等较为舒缓的运动。同时,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和起居,使阳气得到振奋,慢慢地可以气化掉一部分阴浊。如果能够通过艾灸来扶阳,则效果更好。
在大病久病初愈时,虽然病症已经消失,但脏腑仍然较为脆弱,气血也有所不足。此时可以使用针灸来调理,一般情况下可以选取大椎、陶道二穴,它们能够扶督脉的阳气,增强全身的抵抗力。足三里穴则可以开胃进食,兼可补益中焦,增强气血生化之源。以上三个穴位可以采用针刺或艾灸的方法,均能起到良好的疗效。此外,还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风寒侵袭,保持起居有常,节制性欲,这样才能逐渐恢复正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