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长国家—徐国,历史悠久却鲜为人知,曾出过哪些人物呢?

 月亮是什么 2023-05-06 发布于浙江

徐国是个古老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史籍类文献材料中,有关徐国的记载,最早的事件是在文丁四年,即前1108年;而根据《左传》的记载,徐国的灭亡在前512年。这样算来,徐国历史,有明确文献记载的,至少有近600年时间。

文章图片1

徐国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历史,在徐偃王时期又盛极一时。在这个历史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精彩绝艳的历史人物。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徐偃王

徐国人物中,最有名的当属徐偃王。但是,对于徐偃王,学术界议论纷纷。对其议论,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关于徐偃王的仁义之名,其是否真的符合仁义之名,其仁义之名又何来;二是徐偃王的年代,主要有四说,即周穆王时期之说、楚文王时期之说、楚庄王时期之说以及无特定年代之说。

文章图片2

笔者将根据一些有力的证明材料,对徐偃王形象进行探究。

现存最早记载徐偃王的文献材料是《尸子》。《尸子》中对于徐偃王的描述充满了荒诞色彩,不可采信。尸佼距离徐国的灭国时间不过一、二百年,对于徐偃王的了解,已经不是很明晰了。

文章图片3

除了《尸子》,《荀子》对偃王的描述也是带有神话传说的荒诞色彩。然而,荀子将徐偃王与孔子、周公等人相提并论,将徐偃王放在了圣人之位,这也是文献材料中最早见徐偃王美名之处。

此后关于徐偃王的文献记载中,都有赞誉之声,将“仁义”之名冠以偃王。如《韩非子·五蠹》、《淮南子·人间训》、《说苑·指武》、《后汉书·东夷列传》等等。然而,唯有《史记》的记载中并未认可徐偃王的“仁义”之名,甚至采用了“作乱”、“反”这样的词汇。

文章图片4

江西高安县“汉建成侯墓”中出土了春秋晚期的大量徐器,其中有若干耑,“徐王禹又耑”、 “仪楚耑”等。耑是一种很古老的青铜器,在春秋早期就已经很少使用,而徐国到了春秋晚期仍有很多的耑在使用,说明徐国在文化上很保守。保守的另一面是自我优越感。

徐国文化在某个时期很可能走在前列,因而非常有自我优越感,固步自封导致了文化发展的保守、停滞。 春秋早、中期的徐国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鼎。鼎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象征着先进、厚重的历史文化。

文章图片5

由此看来,徐国早期在文化上较为先进,文化积累也较为厚重,有其文化优越性。根据绍兴坡塘出土的徐国青铜器“徐尹鼎”,我们了解到,徐国子孙即使在徐国灭国后,依旧十分重视徐国习俗的传承。这也可证明徐国早期文化的厚重以及后来的保守。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厚重而又保守的文化,重文而相对轻武,使得徐国有了仁义之名。

文章图片6

笔者以为,徐偃王只是恰好处在徐国鼎盛之时,因而徐国的仁义之名被冠在了徐偃王头上。 关于徐偃王的年代,《韩非子·五蠹》认为是楚文王时期,《淮南子·人间训》认为是楚庄王时期,《史记·秦本纪》、《史记·赵世家》《衢州徐偃王庙碑》、《元和郡县图志·徐县志》等文献则以为为周穆王时期。

另外还有近现代的一些学者提出,徐偃王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比如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文中提出“徐偃王在春秋中叶以后或者已经成了徐国的代表人物有徐偃王年代记载的文献中,《史记》与《后汉书》是相对较为可靠的材料。

文章图片7

《史记》中提到徐偃王为周穆王时期之人;《后汉书》中则记载其为周穆王与楚文王时期之人。《后汉书》中的记载有问题,周穆王与楚文王相差几百年的时间,不可能同时出现,《后汉书》很有可能部分参考了韩非之说。

而韩非之说列举历史事件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事实的考证并不严谨。除了《史记》、《后汉书》,还有韩愈的《衢州徐偃王庙碑》和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都认为徐偃王与穆王同时期。

文章图片8

《衢州徐偃王庙碑》虽为碑志类杂文,带有歌功颂德的成分,然而其中的人物事迹,也是基于一定的事实基础,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元和郡县图志》则为一部考证严谨的地理志,大部分内容可作为史料直接利用。

徐偃王与楚庄王同时之说由《淮南子》中提出。《淮南子》与《韩非子》一样,为诸子百家之说,为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而作,其中所述的一些历史事件没有经过严谨考证,不可全信。

文章图片9

现代一些学者认可刘安之说,如龚维英的《徐偃王年代考》一文。然而,龚维英的立证点在于刘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样的逻辑显然有漏洞。 至于认为徐偃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或是族徽的观念,正是由于对于徐偃王的议论众多而产生的。

面对不同时代的徐偃王,面对形象不甚清晰却又名声在外的徐偃王,学者们才有此猜测。然而对这些记载徐偃王的文献进行考证,还是能够做出徐偃王年代判定的。并且,各文献中记载的徐偃王之事都是具体的一事,即偃王作乱而被讨伐之事。

文章图片10

这样一件具体的事,必定不会是多个徐国君主共同发生的,因而徐偃王必定是一个具体的人物。

笔者以为,那个仁义之名在外的徐偃王就是周穆王时期的徐国君主,也就是《今本竹书纪年》中提到的“徐子诞”。徐偃王的仁义之名实则是徐国的仁义之名,只是徐偃王刚好处在徐国势力的鼎盛时期,因而仁义之名被冠于偃王。

文章图片11

徐驹王

章禹是徐国的最后一位君主,根据韩愈的描述,驹王应当相当于徐国的始祖。 根据《礼记·檀弓下》与《衢州徐偃王庙碑》的描述,徐君驹王应当是徐国人心目中受人爱戴的徐国始祖,或是较早时期的徐国君主,并且徐驹王的名声也比较大。

文献中关于徐驹王的材料仅此两处,但是我们可以在出土的徐器中寻找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文章图片12

在董楚平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上青铜器铭文中的“徐驹王”、“攻王”以及“王”指的都是《礼记·檀弓下》中的徐驹王。青铜器铭文中的某某之孙,某某可能是该人的祖父,也可能是该族的祖先。可以看到,在很多青铜器铭文中,驹王都被徐国人当作是他们的先祖,这也可见其受徐国子孙的爱戴。

在文献材料中,偃王经常被徐国人当作是徐国的先祖,而在出土材料中,驹王常被认作徐国的先祖;如王应麟所说,事件吻合。因而偃王与驹王当为同一人。

文章图片13

文献中的其他人物

容居

《礼记·檀弓下》中记载到容居之事。然而这里的容居没有写明身份,可能是该时期徐国的一位大臣,也可能是徐国的王位继承者,被派到邾娄国吊丧。

根据出土文物的铭文记载,容居的身份得以明了,他曾为徐国的一位君主。只是《礼记·檀弓下》中所载,容居还未为君主,可能是以太子的身份被派往邾娄国吊丧。

文章图片14

关于容居年代的考证,可从考证“邾娄考公”的年代下手。根据《礼记》此条完整的记载内容,容居到邾娄国需行国礼。若此事发生在前512年之后,也就是徐国灭国之后,则容居无需再行国礼,因而此段文献材料记载有误,这里的邾娄考公记载有问题。

东汉郑玄《礼记注疏》以及清顾炎武《日知录》中都以为,邾娄考公应当为邾娄定公。孔令远也从出土青铜器“徐王容居戈”的年代考证上证实郑玄及顾炎武的推断。邾定公于前614年至前573年在位,其丧之时在前573年。则容居生活在前573年左右,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为徐国君主。

文章图片15

仪(义)楚

《左传·昭公六年》中有关于仪楚的记载,杜预、马端临、徐时栋等人都将仪楚认为是徐国的大臣。 关于仪楚,文献记载中不再有其它相关记载。然而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我们可以找到其相关材料。

在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中,有好几件关于仪楚的青铜器。如出土于江西省高安县汉建成侯墓的义楚耑:“义楚之祭耑”。同样出土于汉建成侯墓的徐王义楚耑,还有出土于湖北省襄阳县施坡大队北部蔡坡山岗战国墓群的徐王义楚元子剑。

文章图片16

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均作“义楚”,而《左传》及相关的研究文献中均作“仪楚”,两者为同一人。从以上这些出土青铜器材料,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仪(义)楚是徐国历史上的一位国君,而不是大臣。

这些相关的青铜器材料中,并不是所有的铭文都作“徐王义楚”。“义楚耑”中就作“义楚”,可能此时义楚尚为太子。《左传》中此时仪楚亦尚为太子。

文章图片17

章羽(禹)

章羽(禹)是徐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在章羽之时,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历史终结在昭公三十年,即前512年。但是,徐国虽然灭亡了,徐国的子孙并没有被灭,他们先是逃到了楚国,然后开始了他们的逃亡之路。

在浙江的衢州、舟山、温岭一代都有徐偃王的传说,很有可能是徐国子孙后来的逃亡之地。但是章羽是否逃到了浙地,因缺乏相关文献或出土材料证明,目前无法考证。

文章图片18

《左传·昭公六年》中有关于徐仪楚的记载,昭公六年时仪楚尚为徐国太子,章羽在位肯定迟于仪楚之时。即章羽最早在昭六年也就是前536年在位,一直到前512年徐国被灭国。 孔令远认为,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徐王之子羽戈”,就是章羽即位之前所铸,器主为章羽。

青铜器中出现的徐国人物

春秋早期的徐国人物

徐太子白,见1979年湖北枝江县出土的余大子鼎。此时为太子,后来是否当上徐君,没有其他的证明。

文章图片19

徐子汆,见山东省费县城北台子沟出土的余子汆鼎。现出土的徐器中,余子汆鼎是唯一不称王而称子的。此器出土于山东费县。徐国一直来僭越称王,此处称“子”可能为以下原因:此器或是徐国要供给齐国或鲁国之物,因而谦卑称子;又或者此器并非徐人所造,而为当时的宗庙主或其他诸侯国赐给徐国之物。

春秋中期的徐国人物

徐王,春秋中期偏早,见徐王鼎、宜桐盂。徐王鼎作“徐王”,宜桐盂作“季”,为同一人。

文章图片20

宜桐,徐王之孙,春秋中期偏晚,见宜桐盂。

徐王庚,见山西侯马上马村出土的庚儿鼎、荆州出土的沇儿钟。庚儿鼎中庚还不是徐王,沇儿钟中庚已是徐王。

沇儿,徐王庚之子,见沇儿钟。

春秋晚期的徐国人物

徐王禹又,见出土于江西省高安县清泉市“汉建成侯墓”的徐王禹又耑。 董楚平先生认为,禹又就是《左传》中出现的章羽。孔令远先生认为,禹又所处年代比仪楚略早。

文章图片21

董楚平先生认为禹又为章羽是出于字形上的考证,孔令远先生则是从青铜器形制等考述。我认为孔令远之说更为恰当。仅从字形上分析禹又就是章禹,有很多的漏洞。

徐王义楚,见出土于汉建成侯墓的义楚耑、徐王义楚耑、出土于湖北省襄阳县施坡大队北部蔡坡山岗战国墓群的徐王义楚元子剑、徐王义楚剑。义楚见于文献记载,《左传·昭公六年》有其事迹,在文献中作“仪楚”。其年代大约在昭公六年之后,不晚于昭公三十年(此时是章羽)。

文章图片22

羽(徐王章羽),见徐王之子羽戈。其年代不早于昭公六年,最迟为昭公三十年。

徐王利攼,见徐王利攼剑。见《殷周金文集成》及《古越阁藏铜兵萃珍》收录。

以上人物均为徐国君主,或是徐国君主的子嗣。下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徐国的臣子或者其他相关人物。

文章图片23

徐国大臣俦儿,见俦儿钟。俦儿钟里面涉及到俦儿四代人的名字,分别是俦儿的祖父斯于,父亲以及儿子儿。另外可以得知的是俦儿是义楚的臣子,所以其生活于昭公六年至昭公三十年之间。

徐国大臣者(诸)故,见出土于汉建成侯墓的徐莤尹征城,应是徐国的武官。

利以及其子次,见江苏省丹徒县北山项春秋墓出土的徐缶盖。根据铭文,只能知道他们是徐国的后代。至于是君是臣,无从知晓。

文章图片24

徐冉,见徐冉征城。

徐侯侄子,见安徽淮南市蔡家岗赵家孤堆出土的徐王戈。

姑冯昏同,见江苏常熟出土的姑冯昏同之子句鑃。虽然铭文上看不出是徐器,然而句鑃这种乐器春秋时基本消失匿迹,唯有在徐人中还在流行。

配儿,见出土于绍兴狗头山的配儿句鑃。虽然很多学者因为铭文中出现的“吴”字而认为其为吴器,但是经孔令远考证,此器应当为徐器。并且,人名后面有缀“儿”字很符合徐人名字的风格,如庚儿、沇儿等。

文章图片25

出土的徐器中,大部分的人名无文献记载可考。徐国大臣的名字利用价值并不是很大,涉及到的确认当过徐国君主的名字主要有白、汆、庚、子、禹又、义楚、羽(章羽)以及利攼。

除了义楚与章羽,其他人物在文献中找不出相应的事迹。不过,从这些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徐国在灭国后依旧称王,依旧维持着自己的习俗。

文章图片26

通过对徐国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整理研究。我们对徐国的历史事件纪年,对于徐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就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了解徐国的一些重要人物。

笔者以为,徐国人物中,最重要的就是徐偃王,而徐驹王其实也就是徐偃王;对于文献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因为有或多或少的争议,笔者也结合了出土文物进行了一定考证。以希望对徐国有更深的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