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案说医】缪灿铭: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治疗心悸

 新用户49686918 2023-05-06 发布于黑龙江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缪灿铭,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中山市中医院原副院长,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医疗临床工作近四十年,致力于中医内科、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研究,擅长治疗内科杂症、心血管类疾病、心脏类疾病、高血压等疾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洪某,男,时年67岁,初诊:2015年10月16日。

3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慌胸闷,畏寒,无气促,无胸痛。2013年曾于外院治疗,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15年外院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并异位房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在外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见好转。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阵发性心悸胸闷3年余。
症见:患者心悸、胸闷,多于夜间发生,夜间心率48-60次/分,精神疲倦乏力,畏寒,面色㿠白,胃纳尚可,睡眠欠佳,夜尿多,大便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滑。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心悸(阴阳两虚,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治法: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患者年近七旬,平素体弱,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畏寒、疲倦乏力、心悸夜间加重等均为一派虚象;舌暗红,脉滑,有痰瘀互结的标示之象,但以本虚为主。法当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方拟炙甘草汤加减:生地40g、炙甘草15g、麦冬20g、干姜10g、桂枝10g、阿胶10g(烊)、党参25g、大枣10g、龙骨25g(先煎)、磁石25g(先煎)、瓜蒌皮15g、薤白10g、枳壳15g、法夏10g,上方加水800mL,煎至七八分时加入黄酒20ml,煎取200mL,每日一剂,连服14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15年10月30日

服用前方后患者心悸、胸闷症状稍好转,但夜间心率仍在48-60次/分左右。觉眼花,疲倦乏力,畏寒,口干,眠尚可,纳一般,小便清,夜尿多,大便烂。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重按无力。患者仍有畏寒,心悸多于夜间发生,舌苔转为薄白,脉重按无力,考虑心阳不足,阳虚不能鼓舞气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拟方如下:麻黄5g、制附子10g(先煎)、细辛5g、炙甘草10g、木香5g、郁金15g,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每日一剂。连服7剂。

三诊:2015年11月6日

患者神清,精神明显好转,心悸胸闷症已减半,面色转润,余无不适,胃纳可,寐可,夜间心率52-64次/分舌淡红,苔白,脉沉稍滑。病情好转,予守上方继服7剂。

【按语】

心悸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提及。在金元四大家中,对其病机有更进一步的描述,主要辨证为气、血、阴、阳亏虚,或痰浊、瘀血、气滞等,与心、肾、肺密切相关。该患者以缓慢型心律失常为主,且多于夜间发生,辨证当以虚证为主。初诊时以阴阳两虚为主,炙甘草汤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党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干姜温心阳,使诸厚味滋而不腻。用法中加黄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阳气虚衰,不能布达津液,痰浊中阻为标,故加瓜蒌薤白半夏汤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磁石、龙骨重镇安神,为收敛元气要药;维系阴阳,于此方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诊时阴虚症状已改善,以阳虚为主,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鼓舞胸中之阳气。麻黄附子细辛汤始于仲景的《伤寒论》,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阳虚外感的主方。但本方不仅用于外感病,还可以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麻黄不但可以解在表之寒邪,还可以温通心脉;细辛为少阴经引经药,温通心肾,通达内外,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走十二经,不但可以温补心肾之阳,还可以助麻黄、细辛温通心脉,阳气虚衰,周身之气不能运转,故加木香、郁金行气宽胸。故取得满意的疗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中山市中医 ,医学指导:缪灿铭 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