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密斋的长寿秘诀

 昵称65820384 2023-05-06 发布于河南

万密斋是明代的名医, 他的家庭是医学世家, 早年因为科场不得志而决心学医, 在医学上刻苦钻研, 不断总结临床经验, 继而有了很深的医学造诣, 对于各种疑难杂症都可明确辩证, 此外, 万密斋还是一位长寿老人, 他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 还著写了《养生四要》一书 。


  养生四要

1.节食寡欲, 固护脾肾

万氏在《养生四要》一书中, 列寡欲为养生学之第一要义 。 其所言之寡欲, 不专指房室而言, 而包括有食色两方面, 例如他在该篇中曾说:“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口腹之养, 躯命所关” 。 是人类赖以繁衍生命, 维持生理机能活动正常进行的两大需要与本能 。 他坚决反对方士们那种“谢绝谷, 必休妻, 而后可以长生”的荒谬言论, 指出谢绝谷则“枵腹之瘠, 救死不赡, 使天下人尽坠厥宗” 。 反对佛门道流那种“弃人伦, 绝生理”, 以绝欲为长寿康健重要途径的说教, 认为男女既达成熟的媾和条件, 婚嫁则是无妨之事, 谈不到对人体有什么害处 。 恰恰相反, 如是时不能实现婚欲, 则会志欲弗伸, 抑之于内, 产生病端 。 关于房室对人体是否能带来损害, 灾他则以“欲不可纵, 纵欲成灾, 乐不可极, 极则生悲”的道理来解释 。 指出只是在过度的条件下会造成损害, 房室的过度, 必致肾精先耗, “肾之精不足, 取给于脏腑, 脏腑之精不足, 取给于骨髓 。 ”以致日久天长, 精气耗竭于中, 病象见诸形外 。 病到此时, 又须从根本上“远色断想, 移精于清静法界” 。 万氏的这些见解, 是完全符合客观现实的 。

 食物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宜, 五菜为充 。 ”人体的构造复杂, 故对饮食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 若过多地偏食一味, 或不知约束、暴饮暴食, 又必然会超出了肠胃的容纳、吸收和消化限度, 从而引起脏气的偏盛、偏虚或损害而引致病变 。 故万氏特别强调饮食的多源与食量的自节 。 “饮食多少, 当有分数”, “喜食之物不可纵口”, “五味虽能养人, 多食则反伤人” 。 他还以酒为例, 取类说明 。 对于饮食的次数, 他主张以一日三餐为宜“三餐之外不多食也” 。 脾胃有疾, 则分别寒热肉面丰厚所伤原委, 分施以消导之品 。 主症一除, 则主张立停峻剂, 而嘱以节食慎疾, 从根本上消除病源, 维护根基 。

  2.动静适度, 养心益肝

如其所言过激之动即“失性之动”, 计有:五色乱目, 使目不明;五声乱耳, 使耳不清 。 五臭熏鼻, 困恼中颡;五味浊口, 使口厉爽 。 趣心滑心, 使心飞扬 。 其实质是对《素问》“久视伤血, 久劳伤气, 久坐伤肉, 久行伤筋, 久立伤骨”的补充与阐发, 至于治动之法, 书中列举了药饵、打坐与五行相胜等多种方法 。 在治疗侧重点上, 则又以心肝为先 。 因心藏神, 肝藏魂, 魂离神乱, 为病变之源 。 心神不安, 血不归舍, 则悸动不宁;肝失条达, 则逆窜中外, 变证滋起 。 故《内经》云:“怒气上逆呕血, 下乘脾虚飧泄 。 ”横逆于中, 则胁痛支满, 食饮不下 。 至于厥晕烦躁、暴聋瘈纵, 亦为常见之候 。 故万氏书中所罗列的定志丸、安连丸、平肝汤诸方, 无不为此二脏所设 。

  万氏所说的打坐, 实是在吸收了古代医家、佛门、道士诸打坐方法之后的融汇与创新, 乃是瞑目闭口、静心养志、呼吸定息, 以养元真 。 这与现代气功师的静思发功、修生却疾的养生之术颇为相似 。 与传统不同的是, 万氏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 认为打坐不仅限于静坐, 不应“如聋哑痴呆一样全然不思外界事理”, 而是要“将一件事, 或解悟精义, 或思索某首诗文”, 亦能静下心来, 收到传统打坐不能得到的好处 。 万氏的这一发挥性论述, 是其长期的亲历体验 。 再就人体的各个脏器部件而言, 既有以运为健者, 又有以静为养者 。 故万氏又根据不同的脏器特性与不同的形体部分的特点, 提出了不同的保养措施 。 如:“目宜常瞑, 暝则不昏”, “齿宜数叩, 叩则不龋”, “腹欲常摩, 摩则谷不盈” 。 这种根据不同脏器、形体部分而采取的不同保育方法, 足见万氏对养生学研究之入微 。


3.法时应天, 调摄阴阳

顺应天地四时, 以养脏腑形体, 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万氏在这方面, 领会颇深, 且多心得 。 他对于“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认识, 首先从“阴阳平和, 精神乃治”着眼, 认为“阴阳和则气平, 乖则生病” 。 养阴养阳, 都是为了使阴阳之气趋于平和 。 其所养之法, 亦颇丰富, 针对五脏的属性喜恶, 他提出了“春食麦与羊, 夏食菽与鸡, 秋食麻与犬, 冬食黍与彘”的具体食疗措施, 以根据不同的季 。 在天气节令来到, 气候变化明显之时, 则嘱咐人们在起居活动时应予以相应的适应性调整 。 “月令冬至则君子斋戒, 处必掩身 。 息欲宁, 去声色, 禁嗜欲, 安形性;事欲静, 以待阴阳所定” 。 春生夏长, 乃阳气发泄之时, 教以礼乐者, 歌咏以养其性情, 舞蹈以养其血脉, 亦养阳之道也 。


 
针对当时流行的“春月喜服过药利数行”, 并谓可宣发阳气的习俗, 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若无寒折之变, 则宣剂亦不必服也, 岂可下之, 以犯养生之禁, 以逆上升之气也耶 。 此春行秋令, 肝必受伤, 至秋乃发病也 。 ”其“法时”的中心思想乃在于如何顺应天时, 未病先防, 以避免妄行逆动, 自身受戕 。

 
所谓中宜, 指的是临证用药遣方, 既要药能对症、随症化裁, 又要在中病之后, 把握机要, 适可而止, 以避免邪去正虚, 变乱又起 。 “与其病后才服药, 弗如药前能自防”,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万氏“却疾篇”的立论宗旨 。 他说:“善养生者, 当知五失:不知保身一失也;病不早治二失也;治不择医三失也;喜峻药攻四失也;信巫不信医五失也” 。 道出了医患俱应遵守的准则 。 至于其治病施方, 更一本以上宗旨, 不妄投峻剂 。 但并不是说他完全反对用通泄汗吐峻剂, 如其对于邪实重证, 不但主张用, 还把“汗、吐、下、针、灸”五法融于一体, 以达邪祛正安之目的 。 认为“外感风寒, 不急汗之, 何以得解?内伤饮食, 不急吐下之, 何以得解?惟虚怯之病, 贵乎用补, 不可攻也 。 故攻其邪气者, 使邪气退而正气不伤, 此攻中有补也;补其正气者, 使正气复而邪气不人, 此补中有攻也” 。 万氏力陈“误服壮阳辛燥之剂鼓动真阳之火, 煎熬真阴之水”的危害, 告诉人们勿滥用金石补剂, “金石功速易生疾, 不可轻饵, 恐毒发难治也” 。 发皇古义, 针砭时弊, 实为难能可贵 。 万氏《养生四要》的理论精辟而通俗, 方法效宏而易行, 全书列方110余首, 载药240余种, 为妊娠、婴幼儿至百岁老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病治病、强身用药的措施, 是我们今天研究优生学、保健医学、老年医学、长寿医学的珍贵文献资料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