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齿衄[齿衄]

 新用户38217048 2023-05-09 发布于陕西
齿衄
齿衄
齿衄,以牙龈齿缝出血为主证的病证。多由胃火上炎、灼伤血络或肾阴亏虚,虚火内动,迫血妄行所致。一般出血量较多,血色鲜红,伴牙龈红肿,口臭,口干欲饮,头痛,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出血量较少,血色较黯淡,伴齿摇而浮,头晕目眩,耳鸣,腰背酸楚,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齿衄
百科名医权威合作机构
科学、实用的健康科普
简介
  • 英文名称:Gum Bleeding
  • 又称:牙齿出血;牙衄;牙宣
  •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内科
古籍摘选
  • 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
名词解释
  • 与外伤无关的牙龈出血。
百科解读
  • 齿龈出血即为齿衄,属血证中的一种。
临床特征
  • 常在进食或刷牙时牙龈出血。
  • 牙龈萎缩或红肿热痛。
  • 常伴有口臭、口黏,牙齿松动。
  • 可以由齿龈局部病变或全身疾病引起。
病因病机
  • 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与胃热、肾虚两个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 嗜食辛辣肥甘之物可导致湿热内蕴,胃热炽盛;情志过极可导致肝火亢盛,肝火犯胃因而也会导致胃热炽盛,胃火上攻,火热迫血妄行而造成齿衄的发生。
  • 而肾阴亏虚,阴虚火旺,火热之邪灼伤血络也同样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现代医学范畴
  • 现代医学中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肝硬化以及齿龈局部病变均可出现齿衄症状,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证鉴别
  • 舌衄:由于牙齿和舌头距离较近,齿衄与舌衄二病易混淆。但舌衄表现为血出自舌面,舌面上常有针眼样出血点;而齿衄则表现为血自牙龈、齿缝而溢出,两者可依此进行鉴别。
治则治法
  • 本病阳明热盛者多属实证,应选用清胃泻火之法。
  • 肾虚火旺者多属虚证,应选用滋阴降火之法。
  • 二者的治疗均应配伍凉血止血之品。
预防调护
  • 刷牙时,选用软毛牙刷,注意口腔卫生。
  • 饮食以清淡为主,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 戒烟、戒酒,烟和酒会使保持口腔健康所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流失。
参考文献
  •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 [2] 张伯礼。中医内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